回首下一年多以来,自己真可以用碌碌无为来形容。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让自己称道的地方。从我和身边的同学这里,我发现很大差距,比如同是终日忙碌早出晚归,但是为什么他们出来了很多成果,有些人比如我却没有?昨天去市区看到人收入水平分化的严重,那遥想当年他们也都差不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很多没有初始资源禀赋优势的人反而更加成功,有些条件很好人最终穷困潦倒,为什么?
如果我有时间整理出来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我一定做一下计量分析:最终成就跟那些变量有什么关系、多大关系、是否严格检验意义上成立等。变量的选取援引自某人的一句名言:在目前的中国,如果你没有背景,那你最好很聪明,如果你不够聪明你必须异常勤奋,如果你觉得勤奋太累不愿过的太辛苦你最起码最基本的要忠实善良(最后一项不做讨论,我觉得这一项是其他项的基础、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最起码跟我跨越此底线的人我是不愿意与其交往的,所以我觉得此变量与其他变量严重自相关,固剔除)。
关于背景
初始资源禀赋不能完全解释问题,虽然有一些正相关,但是系数不高,特别从长期来看更加如此。有更好条件、背景的人拥有更多资源本来根据累积因果效应应该持续占领社会上流社会的,为何会有漏洞甚至连自己的地位都不保?(即所谓的资源诅咒)可能是因为拥有更多资源以后,这些人感觉到的竞争压力比较小,特别是容易满足而又眼光短浅的一些人堕落了,其实从经济学角度很好解释,就是垄断必然造成无效率、竞争才能高效,所以饥饿状态对培养竞争意识很有用处。
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目前的上学阶段,真是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最需要的,保障我们的学习过程正常运转的最低需求是不高的,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应该同时想得到很多本不属于这个阶段获取的东西(如果你承认自己智力水平不是小概率的绝佳、精力和时间有限的话)。我想我是在有限资源的既定情况下追求更多目标的时候经常迷失,做事情必然有轻重缓急可是我没有处理好,所以资源配用不合理导致使用效率低下、绩效不高。
关于智商
人的聪明程度也是跟结果正相关,但是系数比较小,最起码从现有研究中、自己及其身边人的经验教训中都是如此。一个人高的智商真的在学很多东西上占有很大优势,我对比了我很多认识的牛人发现有一部分是有着很高的智商可望而不可及啊。但是绝大多数成就的人拥有平凡朴素智商依然成就的很好不比那些天才差,为何?我想一方面是聪明的人虽然懂得多,但是面临的选择也更多正如上面一条所说的可能面临的诱惑多到他没有选择好自己原来坚持的正确方向且不能坚持的做下去,因为对他来说这么辛苦是没有必要的,他完全可以找其他更轻松更容易出成绩的事情,但是如果经常转换目标的话,我相信只有少数人才能在这些领域同时拥有成果。而自己感觉一般的人知道自己的水平如果能坚持在正确的方向上辛勤耕种最终必然会有收获。
我是属于智力非常平凡朴素的人,却也错在经常更换目标,虽然借口是为自己想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但是这个过程真的不能太长,而且不能作为自己在自己目前方向上不努力无作为的借口。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是靠智慧(或者叫智商加情商加X)来做抉择的,聪明只是里面很小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出路在于不卑不亢的认清自己的状况,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道路,坚守自己的追求一直走下去。
关于勤奋
当然勤能补拙是良训,历史和经验都证明勤奋跟结果的正相关是有的,不过正如引言里所讲的那样,为何后来那些天天最辛苦的都是低收入群体,最可以清闲的而是上流社会?在面对勤奋的时候,我突然无言以对,是我感觉好久没有对自己短期的辛勤劳作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了,而我认为那种状态才是正确的状态。是的,我也有时候看起来很忙碌,但我回顾一下发现,这只是碌碌无为,因为没有结果证明你忙碌过,我想这必然不是合理的情形、也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这里就是还有方法的问题。
比如每天学习的时间跟结果的关系,其实并不是越多越好必然存在一个U型曲线,极限的讲你是不可能23个小时学习1个小时休息还能保持很好状态的;比如前面讲过的目标的取舍问题,很多目标不分权重的同进进行必然导致所有目标都是有限进步,所有事情都能做都在做也就是所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而且这个世界上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都是以一个人在某个时刻某个方面的最高成就来评价的,有舍有得吧。
其实对于科学方法的问题我观察并想了好久,为何前辈们中那些上过学的人大多有所作为,而社会上更多原先比他条件好、比他聪明的人虽然也很辛苦却依旧平凡?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上过学的人读书的经历。首先书本的知识是先贤们留下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是可以让人找到正确的看待问题视角、处理问题的方法让人少走弯路;其次学校这个小社会也给了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来练习所学,虽然这个平台很简单很理想化,这就相当于一个抽象出来的模型,虽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是这却是研究问题的必须,因为我们必须先解决好一部分问题才能去考虑解决所有问题,想同时完美的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可能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在学校的时期往自己武器库里添加自己修炼出来的相对优势,减少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这个过程必然会有很多失败,而学校正是能容忍我们失败、让我们重新实验尝试而又成本最低的地方。当然还有其他更多原因我没有思考周全也没有罗列出来,但是我想最起码这两点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在低效率的做无用功,一部分人知晓了这个世界运作的很多规则、正确的世界观、客观的规律、合理的价值观等等,所以一部分是在有效率的在做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而另一些人在原地转圈甚至退步,比如我。
我没有足够才能很好的概括总结出这一哲理,但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以我纯朴的天性我可以以这些年的见闻和认识做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工业的生产率远远高于农村,那是因为农村太懒惰或者不愿意去勤奋积极生产吗?很多人以为农民因为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所以懒散的不愿意去闯荡创新,这其实是很低级的错误。一个工人在别人的工厂里每天按照规则做重复的工作怎么就更有创新了?一个农村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一开始确定种植什么如何种植到后来决定去哪里销售、什么价位都自己抉择,而且从经济学上讲这是完全激励的,如果你坚持前面那个错误的观点,你大概就是意味着吃大锅饭的集体公社制度效率远高于后来的农村年产承包责任制。所以农民不单不懒惰甚至可以说是这个社会中最勤奋的群体之一,而且也愿意去积极尝试各种方法让自己增产增收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让自己过得好日子,我想这完全是符合经济学逻辑的。但是他们太缺乏知识、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认识,他们的努力是混沌无序的,也是非常低效率的,所以也让我更清晰的认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我最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都错在哪里,其中二个方面我想就是根本谈不上勤奋甚至懒惰、学习方法不得当,希望自己知过能改。
附 : 在完成此文的此时此刻,我特别想感谢我的导师,因为是他一直以来真诚善意的不断的指出我的错误、缺点、不足,同时传授正确的方法、指引正确的方向,正是你的智慧让我这一年多来从一个彻底的不断重新回归自我,虽然没有很大进步却是早日发现自己是错的、错在哪里、如何进步,我也希望自己早日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我也要感激我的同学兼朋友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永远也无法成长,希望与他们的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