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全国两会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三个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部委就展开了密集调研。调研发现,“下行压力加大”在各地是普遍现象,但与下行伴随而生的,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亮点。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费志荣认为,当前应在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上下功夫,该出手时就出手,与经济下行压力抢时间。
在各部委调研活动中,国家发改委的动作之大、覆盖面之广可谓少见。除主任徐绍史外,副主任何立峰、林念修、胡祖才、努尔·白克力,秘书长李朴民以及多位司级官员分别带领11支调研队伍,奔赴辽宁、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调研主题涉及增长、投资、外贸、电煤、自贸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等十多个专题。
统计局也派出了高规格的调研团队。三月底四月初,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分别前往天津和河北省秦皇岛市调研经济形势。马建堂在天津共调研了5家企业,多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服务业等战略新兴产业。他认为,当前虽然经济在“爬坡过坎”阶段遇到的下行压力比较大,但应当看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在浙江调研期间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虽然当前工业增速整体放缓,但仍处于平稳可控区间,且呈现出企业开工复工正常、就业形势良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等亮点。
政策预研储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国家发改委在去年底透露,发改委已经针对经济平稳运行、发生波动、出现趋势性下滑三种情况,设计了三个政策工具箱。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此前表示,将围绕“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6大领域消费工程”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充实项目库,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