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60 0
2015-04-08
这个贴我发过了,但是讨论不够。希望有更多的坛友分享自己的看法。跪谢。
第一个问题:生产要素异质性问题。消费者最期待的就是产品的成本就是价格,企业不赚钱。现实中,企业往往都会算计一个利润率,但是每个企业的利润率都不一样。不同行业有高低利润率,同一行业也有高低利润率。不论企业拿的是高还是低的利润率,它都需要要素投入。这样,所有的要素都应该被投向拿高利润率的企业,拿低利润率的企业都应该倒闭。这与一开始的描述不符。所以,要素也是异质性的。要素根据自身的禀赋投向利润率不同的企业。因此,利润率应该是外生的、随机的。企业的目标是寻找一个最适合的利润率。在该利润率下,最适合的要素加入进来,最适合的生产方法也由此确定。也就是,由于要素的异质性,导致生产率的异质性,导致利润率的异质性。
第二个问题:
价格和信誉问题。价格越低,市场份额越高。这个逻辑不合理。我引入产品信誉,并区分为产品使用前的信誉和产品使用后的信誉。我再假设消费者根据单个企业的产品价格和整个行业的产品信誉做出消费决策。因此,产品使用后的信誉是公共品,存在供给不足和过度利用。因此,企业的问题就是价格要低,产品信誉也要好(雷军说这个也不好,要超期望才好)。但是信誉的增加需要成本,这样,价格和信誉就此消彼长了。
再假设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对信誉不敏感。在一个行业内,大企业供给产品信誉。因此,价格较高。中小企业搭信誉便车。因此,价格较低。短期内,价格较低通常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大企业受损。长期后,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产品信誉要求增高(信誉供给不足),中小企业倒闭,大企业生存。此时,大企业的产品价格更高(供给更多的信誉),又有一批中小企业搭便车(价格更高了)。这样循环下去,大企业要损失一部分市场份额,只有在消费者对信誉的要求发生变化时,大企业才更好。平时,大企业将不得不对产品进行降价,这可以通过产品多元化也就是市场分割来达到。比如,i5出来i4就降价。所以,即使生产率很低的企业,它也一样可以获得正利润,不管他是出口还是内销。出口的生产率悖论得到解释。而大企业由于承担了信誉的供给,生产率只能高不能低。
假如消费者是对信誉敏感,对价格不敏感。那么大企业生存,中小企业倒闭。
如果消费者是对信誉和价格存在某个最合意的组合。那么,谁更接近这个组合,谁就生存,而不用管它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因此,获得有关这个组合的信息是重要的,就提高了企业对投入要素的要求,因此,更高禀赋的要素被吸引进来。消费者通过选择,使得市场上充满了良品,使得要素禀赋提高,使得企业生产率提高,最终使得自身福利提高。
福利。
1、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效率影响,很多人做了。研究一国之内新设立的银行对已有银行的冲击,还没有人做。建议以四大行的相关财务指标为自变量,以其他银行的资产额占总资产额的份额为控制变量,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具体可看一看相关文献。实证分析一下,会得出能够发核心的文章。数据也很容易获得。
2、研究官员交流的文章。有省级的、有市级的、有县级的。还没有国家领导人出国考察访问的。这有意思。因为我国有干部出国考察的文件。因此,国家领导人出国考察后,可用两国贸易量的变化来考察干部出国访问的经济增长问题。数据应该比较好获得,方法就是倍差法。不难。文章成功了,发个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什么的。不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