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古希腊语:Πολιτεία)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王制》,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大约西元前390年所写成的作品。它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
书中主要是在探讨政治科学,对后来的学者有巨大的影响,成为政治学领域的基本经典。本篇对话录关心到底什么是“世事的道理”,并且探讨的领域包括了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哲学、伦理学、正义及知识。上述领域都是从研究正义之性质的角度作思考——这就是对话的中心问题:什么是正义?
从这个基点出发,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建造一个理想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司法理论是完美的。柏拉图的理想政体模式是依靠德性,建立在知识和真理之上的贵族政体。如果理想的贵族政体发生蜕变,荣誉取代了知识和德性,则形成勋阀政体;勋阀政体的荣誉被财富取代,则形成寡头政体;寡头政体蜕变形成民主政体,再蜕变则形成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暴民政体。此理论被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完善,一直为政治家们所采用。
此外,柏拉图在《法律篇》还提出了“混合政体”。他认为这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综合了君主政体的智慧和德性,民主政体的自由。这个理论被认为是近代分权式ZF的理论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