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614 3
2008-09-27

    “2007中国十大并购”与“2007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榜单揭晓,李荣融、梁锦松、楼继伟等荣登“2007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榜;达能-娃哈哈控股权争议、中国投资公司入股黑石、国家电网竞购菲律宾电网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均入选“2007中国十大并购事件”榜。

  据悉,该项评选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等单位发起,迄今已是第七届。并购事件的评选标准为交易规模、阳光并购、并购影响等;并购人物的评选标准则包括开创性、责任感、影响力等。

  不过也有一些在2007年轰动一时的并购案未能上榜,比如SEB竞购苏伯尔,国美、苏宁争夺大中等等。对此,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轮值主席、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解释称,有些案件虽然被媒体炒作得很热,但是其事件并不具备代表性,其影响也相对较小,另一原因就是有的案件在时间的界定上并不在2007年内,因此没有入选此次榜单。

  单从上榜的“2007中国十大并购”和“2007中国十大并购人物”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并购领域的一些新趋势。

  趋势一:央企重组加速

  作为惟一的政府官员,李荣融的上榜恰恰预示了业内对央企重组在2007年的火热和对2008年的期望。过去三年,在李荣融主持下,国资委主导了73家企业参与的38次重组,央企数量从196家减少至153家。2007年,国资委更是加快了央企与资本市场接轨的步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而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企业竞争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在另外九位并购人物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北京控股集团董事长衣锡群、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中国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等六位都是央企老总中的重量级人物,而由他们领导的并购当然都是业内的大手笔。

  同时,在2007年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中国神华、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实力超群的大型央企纷纷在A股上市,其资产质量、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也为他们在2008年整合行业资源提供了充足条件,这也给2008年的并购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趋势二:海外并购时代到来

  一直是外资在中国并购市场上兴风作浪的状况在2007年有所改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也风起云涌。“纵观十大并购事件我们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跨国并购动作。”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副会长费国平介绍:“其中7宗是中国企业海外‘亮剑’的典型代表,3宗是外国企业对本土企业的收购。”

  对此,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给出如此评价:中国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西方发达国家并购中国企业为主的格局开始转为双向互动式的并购浪潮。普华永道企业并购部总监赵亮则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购的天平不会永远向一边倾斜,而是寻求平衡”。

  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否已经到了大规模海外并购的发展时期?对此,王巍认为还“远远谈不上”。他表示,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大多在中国本土,即中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海外并购现在主要体现在资源并购、品牌并购和渠道并购上。普华永道企业并购部总监赵亮也表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大多为少数股权收购。而普华永道香港并购业务合伙人鲍德伟则称,很难判断中国企业是否有信心或有必要对海外竞争者控股。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举动已开始引起世界的关注。

  趋势三:金融业主导并购

  在2007年,金融业成为支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脊梁,十大并购事件中有5宗为中国金融企业海外并购。从2006年底,工商银行香港内地两地同时上市融资额高达219亿美元,开创全球IPO记录,到2007年下半年工行股价一路上涨,市值飙升,超越花旗,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国内银行的突出表现一直吸引着全球的眼光,在今年的榜单上,国内金融企业海外并购创下的几“最”助其成为榜单上最大的赢家。中国工商银行以高达409.5亿人民币的对价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摘取2007年榜上最高交易额之冠;中国平安保险以195.5亿人民币收购欧洲富通集团股权,成就了中国境内保险业对外投资的最大一单;中信证券以75亿人民币从贝尔斯登手中获得40年期可转换优先证券,相当于贝尔斯登公司总股本的6%,成为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实现对海外投行进行并购的券商。

  王巍分析,之所以金融领域并购表现突出,是因为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需要一个高效的金融体系来配置社会的资金资源。面对外国金融企业的冲击,我国金融业必须依靠并购重组,在短期内塑造出能与之抗衡的强大金融业组织机构体系。因此,以金融业主导的并购在2008年还将持续。

  然而,也有专家提醒,并购不过是实现公司价值增值的工具,并购交易的成功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期的整合将任重而道远。金融企业在并购之后,需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开发、挖掘新产品,不断提高公司业绩,提升公司全球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银行境外资本的良性发展。

  趋势四:中资狙击外资并购

  从2006年开始,外资财团在中国并购市场的工作已经不是那么顺畅,从三一重工狙击凯雷并购徐工到爱仕达等搅局SEB并购苏伯尔,中资狙击外资并购的案例在各大行业都开始初现端倪。在2007年,国航反对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收购东航、达能-娃哈哈控制权之争两大事件将中资狙击外资并购推向高潮。两个案件虽然不属于一个领域,也不是一个量级,但其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国有资本贱卖”、“民族产业安全”、“民族品牌保护”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特别是达能-娃哈哈控制权之争,虽然交易额不大,但却排在“2007中国十大并购”之首。因为其除了对保护民族品牌、民族产业安全的影响外,背后还折射出了我国并购市场对资本认识不尽客观的现实。从成立之初名不见经传的杭州娃哈哈,经历达能的入股,到今天的娃哈哈中国民族品牌,人们兴奋自豪地目睹了在引进外国投资者后一个民族品牌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却也因此带来了诸多争论。是为保护民族品牌而呐喊,还是为达能喊冤,这也是全球范围内跨国并购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趋势五:民企并购潮涌

  虽然不像外资企业那样拥有雄厚资本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也没有国有企业那样的优秀背景和行政资源,但是,作为中国经济建设不可或缺力量的民营企业,在中国并购市场上也日益成为重要角色。

  2007年,国美电器继成功整合永乐电器之后,又与苏宁电器展开对大中电器的争夺,并最终获胜,为其巩固家电零售市场老大地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在IT、快速消费品、新媒体等领域,民营企业以并购手段提高其市场地位的事件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活跃,并购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2007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衣锡群 北京控股集团董事长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

  李荣融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陈元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庞玉良 林德集团董事长

  徐乐江 宝钢集团董事长

  黄天文 中国中钢集团总裁

  梁锦松 美国黑石集团中国区主席

  董文标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

  楼继伟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7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达能-娃哈哈控制权争议

  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运营商

  中国投资公司入股美国黑石集团

  国家开发银行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股权

  中国航空业竞购事件

  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互相持股

  印度米塔尔收购东方集团股权

  中国平安保险收购欧洲富通集团股权

  中国国家电网成功竞购菲律宾电网运营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27 12:53:00

回复:(tlh2000)十大并购事件预示2008年五大并购趋势...

多谢楼主!

个人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导向,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属性,必然包含根植于所能承载的文化土壤,只因同根不同枝,希望楼主能够多交流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7 19:20:00

本人认为金融业主导并购是必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日益开放,信息传递迅速,资本在各个国家的流通的壁垒日益减弱,资本市场也日益全球化,正是通过金融的并购来实现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全球化,正像上升的螺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4 11:20:16
借用地方一用,有没有关于设计院的并购案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