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库人才,应该是能够把握事物根本、判定事物虚实、敏锐判断社会变化趋势的战略科学家,在他的决策建议背后,首先要有深刻的、系统的理论能力和专业能力。换言之,高校智库应该做国家前行航程中的瞭望者,登高望远,指引航向。
大学建设智库,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可以为智库建设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有力的学科依托、丰厚的学术底蕴,能够更好地把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动向。
智库建设与大学固有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职能不存在本质冲突,反而可以相互促进。首先,智库建设的问题导向、现实观照,能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整合,既有利于各个学科的成长,也有利于人才培养。其次,高校建设智库有利于知识体系转换,使写在教材上的人文社科知识转化为对社会的推进力量,推动学科知识体系创新。最后,通过智库建设,大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国际化优势,在全球舞台上与其他文明进行对话,合作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支撑点和对外展示窗口。
高校智库国际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中国。从智库建设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很多方面应向国外智库学习,例如智库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成果转化方式,等等。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来看,国际化进程不可或缺。
国家应该明确对智库的需求,及时公开需要智库提供服务的领域、需要智库提供建议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协助;其次,社会各界要营造帮助智库发展的良好生态;最后,也是当前呼声很高的一点:建立健全智库成果评价激励机制。
作者:王斯敏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