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0-1 6:55: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enziyang在2008-9-30 22:37:00的发言:因为代金券只能买固定东西(类似斯勒茨基补偿,保持消费束不变),所以价格比面值低
对于消费者来说(设商品价格不变),这样的代金券,与货币的区别,在于它们所规定的预算空间不同。
设商品的价格是p;代金券的总面值是d元,对应的预算空间是B(p, d);货币额是m元,对应的预算空间是B(p, m)。
设直接效用函数u(x),与B(p, d)对应的间接效用函数v(p, d),与B(p, m)对应的间接效用函数v(p, m)。
若d=m,则显然B(p, d)⊆B(p, m)——B(p, d)中的元素有许多分量只能取0,于是v(p, d)≤v(p, m)。
令v(p, d)=v(p, y),其中y代表货币额,则y即出售者的保留价格。由于∂v/∂m>0,故y≤m。
sungmoo的分析很精彩,但是在最初的条件上,有点可以伸展的地方:
(我不会编辑公式,就用土话说了。)
代金券如果可以购买两种(及以上)的商品,就应该是一种点券形式的代金券,而非固定数量的形式的。
试想,如果价格改变,我希望更换商品组合,而我手里的“券”上已经写好了商品组合,只能去交易实物。
此外,即使是点券形式,也需要一个条件,即商品的货币价格改变,商品的点券价格不变。
1、这部分“补偿”一定是正的,且由超市对消费者做出,同样不能解决通胀。
2、价格低于面值的原因,应该是交易受限导致的消费空间不足,类似于食品补贴,和斯勒茨基补偿无关。
3、此外,点券式代金券价值仍然不计货币,流动性不及货币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另外的原因应该是点券(购物卡)推行过程中,需要负担更多的平均交易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