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322 3
2008-09-29

    《权益机制经济学》认为:“从西方流行的金融学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创新竟然是寻求利润和规避管理法规的产物,由此不难想象其实质上能是什么货色。”“金融学有不少内容是经济学垃圾。它是“泡沫经济”的重要根源,也是投机者盘剥实业者和民众的一种工具。其加速资本有效重组和为投资者保险的初衷已经扭曲。”(李光维,2006,6页)

    《权益机制经济学》主张:“微观上高度充分自由、宏观上非常手段调控”(李光维,2006,前言3页)

    《权益机制经济学》强调:“国家经济信用,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也是一笔几乎没有人足值估计过的巨大的无形资产。维护国家经济信用,至关重要。”(李光维,2006,245页)

    《权益机制经济学》的基本运行模型由三个基本假定两个基本结论组成:

“     一、基本假定
    1.具有理性的市场主体
    主要包括具有理性追求自身利益的消费者。具有理性追求最大利润或收入的厂商及其资产所有者、劳动者和经理。具有理性适应市场需要的区域组织和国家。
    2.微观交易环境竞争充分
    市场环境自由,企业自主权充分。
  3.宏观交易环境国家垄断
  货币发行、国家预算等国家高度垄断,有国家信用支持,物价总水平与政府支出水平相联系,并可知可控。
    二、两个基本结论
    结论之一:
    个人或集团所得与其贡献的社会价值相适应。只要满足竞争充分的条件,这一点就不难实现。因为充分的竞争会降低取得不相成高收入者的收入。这是交换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权益分配协调化规律也不排斥这一点。
    结论之二:
    政府职能及其规模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相适应。这是控钞抑息一税运行的必然产物。政府职能及其规模如果超过市场需要,必然要导致通货膨胀。一方面通货膨胀本身就会使政府支出总额缩水,另一方面政府迫于通货膨胀压力其支出水平也会相应收敛。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种模式下政府规模会过于有限。其实不会这样。因为传统模式下的信用扩张,在这一新模式下已被大大压缩了,在此唱主角的是本身就含有货币政策因素的财政政策。况且,对通货膨胀,本书并非是机械地排斥的,这一点在运行目标中已经表明了。
    最后我想强调指出的是,无论是传统市场失灵的根源,还是违背现实社会主义原则的根源,都是与利息干扰、税收干扰以及货币管控失当分不开的。要真正使得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对接,控钞、抑息、一税是关键。当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控钞、抑息、一税之后,现实社会主义相对于以往任何社会(包括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李光维,2006,247-249页)

-----------

    虽然美国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政府救助计划,还不能与《权益机制经济学》主张相提并论,但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微观上高度充分自由、宏观上非常手段调控”的机制将会形成。也可以说将实现“微观上的‘资本主义’和宏观上的‘社会主义’”的融合和趋同。当然,这里的所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非权益机制经济学中界定的含义,而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30 10:33:00

我提到的只是“美国金融危机及政府救助计划”,并没有说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有一些政府救助计划已经得到批准。比如:总额达3000亿美元的大规模住房及按揭市场救援法案。

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及政府救助影响微观上的自由,从而使政府干预反攻倒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6 18:44:00

金融创新是寻求利润和规避管理法规的产物——大体不错


微观上的‘资本主义’和宏观上的‘社会主义’这两者历来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 14:37:47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