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8-10-2 12:01:00

题目应该不难,其实用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了,不需要挑战那么多高手。根据需求分配资源,而所提供的资源和必需的资源总量是吻合的,分配好就可以了。其实列出方程和约束条件解决即可,需求在支配着所供给的资源,如果没有替代性,则结果很明显。只是方程不想列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2:09:00
你是从整个星球或者社会所提供的资源和必需的资源总量是吻合就根据需求分配资源吗?有没有考虑个人的感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2:1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3:02:00

我认为在18楼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啊!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153635&id=366925&page=1&skin=0&Star=2

必需消费量?应该是我说的“必要的标准量”吧!实际消费量=必要的标准量=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为零)。比如,维生素C的必要的标准量(引入时间就是必要的标准率)一般成年人是75mg左右/天,糖尿病人400mg左右/天,生病时40-70倍左右/天。我之所以用左右是因为我们人类测量人体的仪器不管再怎么精密都是只能近似于或者接近于“必要的标准量”,但是精密仪器对人体的测量统计出来的已经不同于人的意识对自身肉体的神经感觉或者心理的价值判断,更加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据作为必要的标准量(引入时间就是必要的标准率)的数据。下面这个网站是有关营养学方面的知识:http://www.soview.net/blog/uploads/yingyang.htm可以参考!

比如,维生素C过量会出现腹泻、胃出血、结石、贫血、痛风、婴儿依赖性(怀孕妇女连续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使胎儿对该药产生依赖性。婴儿出生后,若不给其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发生坏血病,并出现精神不振、牙龈红肿出血、皮下出血,甚至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症状)、不孕症。 也就是说当实际消费量=必要的标准量或者在必要的标准量的范围内使用者的效用就最大化(边际效用为零)。过之不及都对人体不好。

医学知识可能许多人不懂。再举个例子吧!

有两个杯子,一个空杯容积50毫升(类似于必要的标准量),一个满水的杯容积500毫升(类似于生产或者储蓄量),请问:这个满水的杯应该每次倒多少水给这个空杯(这种行为类似于实际消费量),才能使空杯装满而不溢出浪费水资源。其它的就发挥大家的想像了。。。。。。

因此,吸毒者,饮食过量者不是都已经达到了效用最大化,而是由于过量超过了必要的标准量(引入时间就是必要的标准率),过之必悔即产生负效用或者副作用,上面维生素C过量,使空杯装过满而溢出浪费水资源的比如正是这个意思。以我的理论,一种物品对于人来说没有所谓毒不毒,摄入、消费超过必要的标准量(引入时间就是必要的标准率)即为毒,不超过或者等于即不为毒!

同样道理好色,吸毒者和好吃也是相对的,上面毒不毒的问题已经说过,是相对于必要的标准量(引入时间就是必要的标准率)而言。性需要、食物同样也有一个必要的标准量(引入时间就是必要的标准率),其它以此类推。。。。。。

必要的标准量(引入时间就是必要的标准率)的提出正是要说明以神经感觉、心理意识为价值判断不能够总是正确判断必要的事实,但是,自然科学尤其医学等等的发展使我们对必要的认识更加接近,当然,我也不是说确定这个应该要完全交给仪器去做,而要由自身与测量仪器这些工具共同综合确定,使效用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心理学,同时也应该包括生理效用和社会效用等等。

即我认为应该以有利于价值主体健康的才是有效用的。健康就是不仅仅指单方面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包括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等。

要作为一个真正的理性人如果知道了必须那么应该就以必须为应该了!这是肯定的,我上面说了那么多不正是有这个意思嘛!

如果,一个足够理性的人想活着,知道了使用某一物品超过1克就会有副作用或者中毒危及生命,那么,难道他们还会偏要强制自己去使用吗?除非他失去了理性!因好吃,吸毒和好色而明知害人害己还要去为之者都不是理性人,这种人必须要有其亲戚朋友的劝告、社会的舆论、法律的制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14:44:2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3:52:00

其一,感到很奇怪,没有效用函数怎么效用最大化?即使是两个人两种商品的情况,效用函数不同,出现的情况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其二,三种物品的生产量相加都刚好是必要的量,没有盈余,那么请问除了让三个人都消费必要的量,还有什么其它方式让这三个人都活下去么?

其三,如果你想设计一个规划的题目,那么最好也要说明存在相对成本,能生产的数量相对应于其相对成本,不同的产品是可以转化的

请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4:23:00
以下是引用tigercharles在2008-10-2 13:52:00的发言:

其一,感到很奇怪,没有效用函数怎么效用最大化?即使是两个人两种商品的情况,效用函数不同,出现的情况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其二,三种物品的生产量相加都刚好是必要的量,没有盈余,那么请问除了让三个人都消费必要的量,还有什么其它方式让这三个人都活下去么?

其三,如果你想设计一个规划的题目,那么最好也要说明存在相对成本,能生产的数量相对应于其相对成本,不同的产品是可以转化的

请指教

这是个简单化了的模型,除了我说的三种物品其它请不用考虑,因为你如果还考虑什么交易费用、生产条件、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或者三种物品的生产转换)、生产率的波动等等就更加复杂了,现在,这样都好像没有人来真正用数学论证回答,不知是认为这个题目太简单还是怎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4:3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5:10:00

要作为一个真正的理性人如果知道了必须那么应该就以必须为应该了!这是肯定的,我上面说了那么多不正是有这个意思嘛!

如果,一个足够理性的人想活着,知道了使用某一物品超过1克就会有副作用或者中毒危及生命,那么,难道他们还会偏要强制自己去使用吗?除非他失去了理性!因好吃,吸毒和好色而明知害人害己还要去为之者都不是理性人,这种人必须要有其亲戚朋友的劝告、社会的舆论、法律的制裁。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6925-1-1.html&star=4#366925

所以,可以从这个例子看出,一个人在社会中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个社会中的一员,如果一种所谓毒品的产生不需要浪费社会成本,人们都会想别人吸毒与否干我何关(不过,其身体因此而伤害他们的亲戚朋友还是会伤心的,当然,严格而言这个也会间接影响浪费社会成本,除非,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这个人,而这没有意义。),好色和好吃更加不用说了,一般而言好色是两个人的事,因为好吃而浪费别人的粮食等等,有利益关系的人不管是你的爱人、父母、儿女还是其他。。。。。。都会首先是劝告,然后可能社会的舆论、严重的是法律的制裁。。。。。。。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6:27:00
设想:
此题2种改动坑能带来的结果
1.假设甲乙丙的生产依次为8,0.2,0.9;0.2,1.8,1.1;0.2,0.1,2.2.答案

应该还像楼主所说。此时的总效用达到了最大化,但是如果存在货币,各种物品

的相应价格将有巨大改变。
2.假设甲乙丙的生产依次为8,0.2,1.0;0.2,1.8,1.1;0.2,0.1,2.1.这种

情况下应该是什么答案呢?请教楼主。

在这种情况下甲乙之间需要物品交换已达到效用最大,乙丙之间也要有交易,然

而甲丙之间不再存在交易而是不对等关系。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货币,问题可以

得到解决。或者在乙丙交易时达成协议。亦或者当甲自己完成交易后由于无法利用生产剩余,于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将自己生产的多余的青菜送给丙。这就不符合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了,因为生产剩余虽然不能利用,但是应该可以积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6:33:00

建规划模型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7:0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7:17:00
当作理性人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7:2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7:33:00
以下是引用tong_da在2008-10-2 16:27:00的发言:
设想:
此题2种改动坑能带来的结果
1.假设甲乙丙的生产依次为8,0.2,0.9;0.2,1.8,1.1;0.2,0.1,2.2.答案

应该还像楼主所说。此时的总效用达到了最大化,但是如果存在货币,各种物品

的相应价格将有巨大改变。
2.假设甲乙丙的生产依次为8,0.2,1.0;0.2,1.8,1.1;0.2,0.1,2.1.这种

情况下应该是什么答案呢?请教楼主。

在这种情况下甲乙之间需要物品交换已达到效用最大,乙丙之间也要有交易,然

而甲丙之间不再存在交易而是不对等关系。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货币,问题可以

得到解决。或者在乙丙交易时达成协议。亦或者当甲自己完成交易后由于无法利用生产剩余,于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将自己生产的多余的青菜送给丙。这就不符合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了,因为生产剩余虽然不能利用,但是应该可以积累。

你改动它干嘛!甲乙丙三人之间的物物交换产生的物与物的比例或者交换价值,不仅仅是甲乙丙的生产单方面可以决定的,而是同时也应该要考虑到甲乙丙三人的必要量(率),以及生产和需求双方各自单方面的横向竞争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7:36:00
以下是引用ytaoxyan在2008-10-2 17:29:00的发言:

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应该从而实际消费的量就是必须需要消费的量----否则何谈理性?

那么,你出的题还用做吗?

你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交流!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7:47:00
以下是引用tomb0929在2008-10-2 16:33:00的发言:

建规划模型分析。

怎么样

建规划模型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19:54:00

弱弱的问,希望您赐教啊,甲乙丙三人相互交换就可以达到他们必要的标准量,不过您在帖子中说 必要的标准量不等于实际上的消费量,必要是个事实前提,想要是以这个前提为基础产生的动机,消费则是由这个动机的驱动下同时受到一定环境因素的制约下的行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4i366925.html

那么交换到必要的标准量是不是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还有他们交换到必要的标准量的前提是不是说他们对这三种食品没有更喜欢哪个的概念呢?只是可以随意交换,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0:09: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0-1 21:19:00的发言:

还有一个更加搞笑的!这是真实的事情:前年,我有一个客户,胰岛素依赖型的严重的糖尿病人,有10多年的病史,5-60来岁看起来像80多岁的人,两脚浮肿走路没劲,还有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症等等。有一次,我看他在大口大口的吃奶油面包,吃的满嘴边都是奶油,我说你怎么能吃这个?他说:不吃这个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我天天吃谁也别想管我!我听后无语。显然,并非他不知道奶油面包对他的身体的危害性,只是他追求的效用是嘴巴喜欢的效用(神经感官、心理上的效用),而不是追求身体喜欢的效用(生理上的效用),这两年没有再看到他,听说好像中风了!

现在,想起来,仍然是很感慨!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效用,这从生理学或者医学的健康概念来说是不全面的,我认为应该以有利于价值主体健康的才是有效用的,但是,健康也不仅仅指单方面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包括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等。

西方经济学有理性人的前提假设,你举的例子不是理性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0:12:00
又遇见美女wesker1999了,我真不知道,这个神秘的美女是不是象她的头像那样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0:12: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0-2 20:09:00的发言:

西方经济学有理性人的前提假设,你举的例子不是理性人。

请教我举的那个例子不是理性人?如果是指糖尿病人。的确,我在38楼提过:因好吃,吸毒和好色而明知害人害己还要去为之者都不是理性人,其实,现实中就不存在完全的理性人,只有相对的理性人而已!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消费品或者消费者与交换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但是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概念是指消费者的行为都是理性的,因此,我所举的那个例子中的糖尿病人应该是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概念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154271&id=366925&page=1&skin=0&Star=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1:01: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0:28:00
以下是引用maggie8670在2008-10-2 19:54:00的发言:

弱弱的问,希望您赐教啊,甲乙丙三人相互交换就可以达到他们必要的标准量,不过您在帖子中说 必要的标准量不等于实际上的消费量,必要是个事实前提,想要是以这个前提为基础产生的动机,消费则是由这个动机的驱动下同时受到一定环境因素的制约下的行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4i366925.html

那么交换到必要的标准量是不是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还有他们交换到必要的标准量的前提是不是说他们对这三种食品没有更喜欢哪个的概念呢?只是可以随意交换,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交换到必要的标准量时怎么会没有实际意义呢 ?

更不更喜欢其实就是实际消费量与这个必要的标准量的比例大小而言!

效用最大化与否也是实际消费量是否符合这个必要的标准量的与否而言的!实际消费量、这个必要的标准量、效用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

实际消费量/这个必要的标准量=满足率,最大为1即效用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0:41:00
小儿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1:01:00
这个题目有点怪异。
第一、他把数据设置成只有大米供给和必要需求有相差的量
第二、没有价值标准来作为效用的衡量
第三、把人都理想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1:03:00
以下是引用qzs_ruc在2008-10-2 20:41:00的发言:
小儿科。

如何个小儿科?请教[em0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22:53: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1:13:00
以下是引用弄潮儿123在2008-10-2 21:01:00的发言:
这个题目有点怪异。
第一、他把数据设置成只有大米供给和必要需求有相差的量
第二、没有价值标准来作为效用的衡量
第三、把人都理想化了

第一、什么意思啊?

第二、必要量即必要需求标准量

第三、把人都理想化了都还没有人真正讨论到点子上,现实化了就更加没有人可以讨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2:24:00

昨天睡觉前偶然看到这个帖子,随意写了点文字,很是简陋。还好,被删了,否则绝对贻笑大方了。今天看到大家一些讨论,倍受启发。按照楼主的意思,必要的消费量就是最优的消费量,超过这个消费量,会带来负效用的。可以把必要的消费量看做是最终的均衡状态,在最终均衡状态下,三人都达到自己的效用最发化,也不愿意再增加或减少自己的任何一种物品的量了。如果大米可以储存的话,三人最优的消费结构应该是甲每天消费青菜、肉类、大米分别是2公斤、0.5公斤、1公斤;乙每天消费青菜、肉类、大米分别是2.4公斤、0.6公斤、1.2公斤;丙每天消费青菜、肉类、大米分别是4公斤、1公斤、2公斤,剩余的大米可以储存起来。其中的关键是三人之间的交换。当三人未达到上述标准前,三人会一直有交换的冲动,甲用青菜换肉类、大米,乙用肉类换青菜、大米,丙用大米换青菜、肉类,直到达到均衡状态。我是个“小学生”,还请各位高手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2:32:00
请不要讨论问题以外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2:40:00
以下是引用zzdxglxy3106在2008-10-2 22:24:00的发言:

昨天睡觉前偶然看到这个帖子,随意写了点文字,很是简陋。还好,被删了,否则绝对贻笑大方了。今天看到大家一些讨论,倍受启发。按照楼主的意思,必要的消费量就是最优的消费量,超过这个消费量,会带来负效用的。可以把必要的消费量看做是最终的均衡状态,在最终均衡状态下,三人都达到自己的效用最发化,也不愿意再增加或减少自己的任何一种物品的量了。如果大米可以储存的话,三人最优的消费结构应该是甲每天消费青菜、肉类、大米分别是2公斤、0.5公斤、1公斤;乙每天消费青菜、肉类、大米分别是2.4公斤、0.6公斤、1.2公斤;丙每天消费青菜、肉类、大米分别是4公斤、1公斤、2公斤,剩余的大米可以储存起来。其中的关键是三人之间的交换。当三人未达到上述标准前,三人会一直有交换的冲动,甲用青菜换肉类、大米,乙用肉类换青菜、大米,丙用大米换青菜、肉类,直到达到均衡状态。我是个“小学生”,还请各位高手指点。

不错呀!加油!提示:生产量—必要的消费量=剩余量,引入时间即生产率—必要的消费率=剩余率。可以从这些公式来研究三人是否交换与否的冲动与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3:21:00

有意思。。。。

如果直接分配的话。。。

那是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 23:32:00
以下是引用blink183在2008-10-2 23:21:00的发言:

有意思。。。。

如果直接分配的话。。。

那是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呢?

帕累托有效呢?是帕累托最优或者是帕累托改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