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0-2 10:23:00的发言:
私下觉得此题给的条件不清晰。
1、生产率不清楚。例如:甲每天平均生产的青菜、肉类、大米分别是青菜8公斤、0.2公斤肉类、0.1公斤大米。我们要弄清楚的是,生产可否转换,意思是甲的任意时间可否用来生产任意一种产品。如果楼主列出的是最高产量,那么,我们说,无论如何,甲每天生产的青菜最高产量就是8公斤,哪怕他把生产肉类和大米的时间都用来生产青菜也于事无补。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楼主给出的产量是极限产量。
林汉扬:可能的确不能够清楚表达,例如:“甲每天平均生产的青菜、肉类、大米分别是青菜8公斤、0.2公斤肉类、0.1公斤大米。”这句话可能会导致有些人会有以为青菜8公斤、0.2公斤肉类、0.1公斤大米是分别单独全力生产各自的产量,我应该更为:“甲每天平均生产的青菜、肉类、大米是青菜8公斤+0.2公斤肉类+0.1公斤大米。”即每天平均生产率是(青菜8公斤+0.2公斤肉类+0.1公斤大米)/平均每天,平均的强调就是生产不可转换,我正是暂时不想搞的太复杂怕人更加不懂,使其简单化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154855&id=366925&page=1&skin=0&Star=3
2、需求的数量是否是刚性的。依效用理论,效用会随需求的数量发生变化,从最低需求量到最佳需求量有个变化的曲线。不知楼主说的“必要”是何意思。如果说是最佳需求量,则应该给出最低需求量(生存必须的量)和需求的变化过程(也可以不给出)。在此,我们假设楼主给出的是最低需求量。
林汉扬:必要量就是最佳需求量,或者称之为“必要标准量”、效用标准量、使用价值标准量等等 3、必须要增加一个条件,即:三人协作并不能使生产情况改善。
林汉扬:上面已经强调了每天平均生产率就是固定不变的意思,三人协作也并不能使生产情况改善或者变坏。 4、如果以上三个条件符合楼主的意思,则有:
a、因为青菜总产量为8.4公斤,总需求量也是8.4公斤,所以三人必须每天都生产青菜,任何想通过交换得到全部青菜的企图都会造成灭顶之灾。因此,在此例中,系统平衡非常脆弱,必须做到信息完全透明,否则,系统就会崩溃。
b、由于三人互相依存,任何交换比例都是无稽之谈,有可能达成妥协的是,劳动时间的平衡。可以想见的是,无赖占有优势。
c、由于只有大米适合储存,会有一些大米积存下来。
题外话:本题是很极端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很可能并不存在。
以上的问题不能回答你因为涉及到答案,所以,我只能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离我想要的答案还有距离。
本题的确是很极端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很可能并不存在。但是,这是解决现实生活的跳板,如果我们还考虑交易费用、生产条件、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或者三种物品的生产可转换性)、生产率、必要标准率(必要量/时间)的波动等等也加进入本题,那么,它就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了,但却也就更加复杂了,怕是没有人能解决,这个模型虽然只有三个人,然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多嘛!三人的问题能解决,多人的问题的解决就不远了,你说是吗? 好久没有与老兄讨论了,希望能继续下去。
[em10]
[em26]
[em25]
[em27][em10][em10][em26][em26][em25][em25][em27][em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