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广泛存在,学术的不端行为是个人诚信问题,更牵涉到学风的建设。针对我国学术道德规范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在当今高校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和原因,就学术规范与失范提出应对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学术道德;规范;失范
一、大学生的学术道德规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术道德规范的建设对于辨明学术失范行为以及防止学术失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正是由于规范建设的缺乏,学术道德没有正确合理的标准才使得失范现象广泛存在。 1.在现实中缺乏正确合理的学术规范 规范可以分为约定俗成的规范和明文规定的规范,虽然约定俗成的规范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在“走近道、省力气”的心理驱使之下,明文规定的缺乏会导致约定俗成的规范遭到忽视。在此背景下,正确合理的明文规范的制定具有很大必要,同样还具备较强的指导作用和约束作用。我国自学术道德这一概念提出以来,虽然教育部颁布了学术规范的有关条例,但大多为约束性的框架或者原则性的要求,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可操作性不强。侥幸心理和具体条理的缺失使得我国的学术行为仅仅被原则性所规范。这种情况说明了在大的环境下我国缺乏正确的、完整的、具备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 除大环境外,国内高校也相继出台了各种学术规范,这些规范的提出对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针对学术规范有关细节问题的缺失成为了新的问题。另外针对学术研究的规范文件同样缺乏,例如有关数据使用、结论引用的内容和形式缺少明确的规定,数据的真实性无法保证等问题。不完善、笼统的学术规范使得界定学术失范不具备量化性,缺乏操作性。除此之外,在学术规范和失范之后的惩罚问题上表述不清楚,不能追究责任,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也为失范行为留下了可趁之机。 2.有关“道德、诚信、规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道德、诚信和规范综合构成学术道德的防线,三者缺一不可。我国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主要着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偏向于结果,缺乏学生在从事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关学术道德的教育。学生对学术道德的理解不清楚,导致遵守学术道德的意识不强。其次还缺少学术诚信的教育,在没有诚信教育而又缺乏自我约束的情况下,很多人急功近利地选择不诚信、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将别人的成果为己所用而又不加标注,造成学术失范和侵犯知识产权。另外还缺少有关学术规范的教育,使得学生不明白正确的学术规范,缺乏对失范之后对自己恶劣影响的了解。 3.缺乏学术评价和监督机制 国内的高校基本都具备较为完善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但有关学术的评价只局限在成果上面,对于学术成果内容的规范性也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我国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首先,“智”大于“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论文的数量和级别受到很大重视,而忽略了基本的论文创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学校针对学生学术方面的评价较为量化,完全以学生发表了多少论文来论英雄,忽略了学术成果的质量。最后,奖励制度也存在很大问题,以论文的发表与否以及论文的发表数量来颁发各种奖励,无法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 除了评价机制外,我国的学术审查和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甚至令人堪忧。首先,学术的审查应当具备统一的标准,不仅要在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上进行审查,还要包含学术道德的评价与鉴别。其次,学术监督制度几乎成为摆设。学术监督没有其它原本的功能,促使学术活动又好又顺利的开展,也没有依照相应的法规对相关的学术活动开展督促与监视。另外我国监督机构的存在形式化较为严重,没有起到机构应该具备的作用与功能,这也间接导致了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 二、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和现象 1.在获得学分过程中的失范 在当今的大学中,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侥幸的心理也直接导致了学生本人的道德失范。有调查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认为身边的同学的考试作弊现象普遍或者较为普遍,仅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现象不普遍。调查结果反映了我国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普遍现象,也反映出通过考试道德失范现象的普遍性。 2.论文剽窃 我国大学中的论文分为平时论文和毕业论文,平时论文牵涉到学年末的考核和奖学金评定,而毕业论文则牵涉到是否能够顺利毕业和拿到学位证书,因此无论哪种论文都受到学生的重视。正是由于对论文发表和完成的重视,引起了学生在撰写论文的时候盗用他人成果,使用他人数据,甚至直接在原文的基础上稍微改动而转变成为自己的论文。另外一种现象是盗用他人实验数据的同时还对别人的数据随意修改,甚至有的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直接将往年同学的论文拿过来成为自己论文的一部分,这样既能填补论文的字数,又能花很少的功夫达到最终的结果。另外,最为严重的现象是学生在撰写论文的时候引用他人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