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839 2
2008-10-03

由自行车说开去

  来源:我是中国人  www.IAACP.org


  好久没骑自行车了。

  很长时间都步行上班的。用农民的话说:“丑妻近地,家中宝”,我算占了一项。

  这次情况不同了。妈妈去早市买菜时,钱包让小偷掏走了。折腾一上午也没找到,回家时心灰意冷,“腿都软了”。钱包里不光有几百元钱,还有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本,最重要的是还有退休职工医疗保险卡。作为儿子,我得尽快到有关部门挂失,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让妈妈心里好受些。

  骑上自行车,虽不比小汽车风驰电掣,但穿街走巷的,也算是轻车熟路了。一转眼来到新建成的有关部门大楼前。

  远远的,我心里面就拿定主意,为了向门卫表示敬意,我要在进入院门前下车,推车进门,再找个地方停车。说时迟那里快,转眼间车行到近前……我刚要完成一套组合动作,忽然眼角余光看到门卫在岗亭里挥了挥手,指向院门外的人行步道。我顺势将车滑行到了指定位置,停车、锁定……

  接下来的事不谈了,“按套路出牌”,畅通无阻。

  不过,自始至终心里总觉得别扭的,就是这停车位了——这个部门的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气势恢弘;院内宽敞规矩的停车场,秩序井然。但为什么容不下小市民们的几台自行车呢?

  这个部门是要与大多数待业职工、退休职工打交道的。而事实上,最好的停车位置留给了机动车辆,最差的停车位置,甚至都谈不上停车位置、院门外的角落,留给了自行车!这一做法真让人诧异惊奇,无法接受。这种做法能反映出这个部门是为谁服务的吗?

  有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存在“高收入高福利,低收入低福利”的趋势,我想仅从自行车停放这一小小的细节中就能够略见端倪了。

  这也唤起了我的记忆。想起几年前,自己坐长途客车到市内就学、找工作的情景。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亲身感受着城际上班族们的苦乐生活。印象最深的是“拥挤”、“闷热”和“偷窃”。经常能听到长途车上某段对话的主题是:当官的都有小汽车,谁会来体验“水深火热”的生活,谁会知道其中的辛苦,谁又能关心关注穷苦百姓呢?我现在如果算是苦尽甘来了,往事尽可以笑谈作:为“社会稳定”遭过罪、埋过单。

  但,往事不能总是随风……

  幸好,有些地方的领导人,高瞻远瞩,不负众望,首开先河,带了个好头。比如,某城市近期开通了“城市公交专用道”,就是一个好做法。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新修道路、限制出行等“开源节流”的做法治标不治本。问题的根源要看“道路”作为公共资源,谁更应该首先享用。就我国目前生活水平状况看,最应该首先享用道路的是占城市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开通“城市公交专用道”,就是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符合他们的利益。接下来,就是请高收入人群的私家车和为人民服务的公务用车为城市公交、为中低收入人群让路了。这难道不令人振奋吗?

  接着,咱们要研究一下,令普通百姓拍手叫好的做法,如何才能够接二连三、连绵不断地出台呢?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在网上查了,是“以人为本”。也就是真正让百姓当家作主,说了算。征求百姓当中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个好办法。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普通百姓往往由于自身掌握专业知识和国际趋势的能力所限,对“全局性”、“预见性”等的把握有所不足。这样,我们就需要众多“专家”来论证。

  总而言之,群众意见+专家论证,最终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受益者,自然是普通百姓了。

                                    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18:19

  鸣谢:吴高飞教授

  地址:http://bbs.iaacp.org/thread-1099-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3 16:57:00
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4 06:11:00
按套路出牌,不然警察搞死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