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4-30 16:05:05
wzwswswz 发表于 2015-4-30 16:02
我说过了,你先看看《资本论》上对交换价值的公式是怎么解释的,如果你看不懂(一个学语文的,我相信应该 ...
再次请你证明:价值公式是对交换现象中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的全面的本质的表述。


你证明不了,扯什么没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30 16:05:11
wzwswswz 发表于 2015-4-30 16:02
我说过了,你先看看《资本论》上对交换价值的公式是怎么解释的,如果你看不懂(一个学语文的,我相信应该 ...
再次请你证明:价值公式是对交换现象中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的全面的本质的表述。


你证明不了的话,扯别的什么没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30 16:08:58
wzwswswz 发表于 2015-4-30 16:02
我说过了,你先看看《资本论》上对交换价值的公式是怎么解释的,如果你看不懂(一个学语文的,我相信应该 ...
你也不用再扯别的,你再扯,我还是这句话:

请你证明:价值公式是对交换现象中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的全面的本质的表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30 17:0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30 20:51:41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4-30 16:08
你也不用再扯别的,你再扯,我还是这句话:

请你证明:价值公式是对交换现象中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的正 ...
我才不会去向不是真正搞学术的人作学术证明呢!
在本主题下我所要证明的就是以下两点:
第一,你根本就不知道马克思由交换价值到价值的逻辑过程,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读过《资本论》中的这部分内容。你实际已经承认了这一点,因此,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明。
第二,因为你不知道马克思由交换价值到价值的逻辑过程,所以马克思明明是在举例子,而你却把它说成是作譬喻。你在发言中已经承认任何两种商品长期交换的平均数会趋向于某种比例,这实际上也就是承认在平均数上依照这种比例任何两种商品都会有交换价值的相等,从而也就是承认了马克思所给出的等式是在举例子,而不是作譬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30 22:18:36
wzwswswz 发表于 2015-4-30 20:51
我才不会去向不是真正搞学术的人作学术证明呢!
在本主题下我所要证明的就是以下两点:
第一,你根本就 ...
为了帮助阁下理解,我可以用以下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件上衣,马克思说,20码麻布=一件上衣,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20码麻布与一件上衣之间的关系,

一样,以上的情况,因为交换现象的众多,还可以作如下的概括:

一个人拿着一头牛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件上衣,马克思说,一头牛=一件上衣,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一头牛与一件上衣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只羊,马克思说,20码麻布=一只羊,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20码麻布与一只羊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拿着一头牛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只羊,马克思说,一头牛=一只羊,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一头牛与一只羊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拿着一把斧子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两个板凳,马克思说,一把斧子=两只板凳,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一把斧子与两个板凳之间的关系。


我用“20码麻布=一件上衣”是因为,这是马克思使用的例子,阁下不会直接把“20码麻布=一件上衣”本身当成简单价值公式吧,于是,我们抽象为A物=B物。




再次请你证明:价值公式是对交换现象中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的全面的本质的表述。


你证明不了的话,扯别的什么没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30 22:50:42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4-30 22:18
为了帮助阁下理解,我可以用以下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件上衣 ...
你去读一读《资本论》,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吗?
我说过了,你要是真的要搞学术,就去把《资本论》读一读。读下来如果有疑问,我们可以讨论。但如果你只是为了发牢骚,你完全可以不读《资本论》,但我也绝对不会回答你那个牢骚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30 22:56:35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4-30 22:18
为了帮助阁下理解,我可以用以下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件上衣 ...
我支持你论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所有的理论都是譬喻。这是因为,在马克思那个年代英法德意早已出现了货币。以物易物的交换基本不存在。所以说不是比喻。哪来的:20码麻布=一件上衣 ?

再例如,马克思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篇中提到的20磅棉纱的价格时根本回避了事实。他说“5日劳动的金表现是30先令或1磅10先令。所以,这就是20磅棉纱的价格。”像这种情况连譬喻都不是,纯粹是在造谣了。胡说八道。按照马克思自己的:劳动力的售卖价格是3先令来计算,5日劳动应该是15先令怎么会出现:5日劳动的金表现是30先令或1磅10先令?

再者:马克思的3先令的金量中体现着6小时的劳动时间。我们知道,先令是银币。既然是银币,那么,这银币中的金量体现着时间,银量就不体现着时间吗?

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有的数据说是譬喻还算客气。确切地说是编造。

凡是说马克思是比喻者不是无脑就是指鹿为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1 08:19:41
wzwswswz 发表于 2015-4-30 22:50
你去读一读《资本论》,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吗?
我说过了,你要是真的要搞学术,就去把《资本论》读一读。 ...
帮助网友wzwswswz 理解举例和譬喻的区别并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为了帮助网友阁下理解我不是批评马克思的举例,而是在批评他在举单个例子论证的工过程中使用的是譬喻的手法,我可以举出以下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件上衣,马克思说,20码麻布=一件上衣,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20码麻布与一件上衣之间的关系,

一样,以上的情况,因为交换现象的众多,还可以作如下的概括:

一个人拿着一头牛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件上衣,马克思说,一头牛=一件上衣,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一头牛与一件上衣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只羊,马克思说,20码麻布=一只羊,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20码麻布与一只羊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拿着一头牛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只羊,马克思说,一头牛=一只羊,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一头牛与一只羊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拿着一把斧子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两个板凳,马克思说,一把斧子=两只板凳,我说,这里的数学公式是譬喻一把斧子与两个板凳之间的关系。


我用“20码麻布=一件上衣”,是因为,这是马克思使用的例子,阁下不会直接把“20码麻布=一件上衣”本身当成简单价值公式吧,于是,我们抽象为A物=B物。



在以上 的这些例子中,马克思可以用任何一个例子来说明交换现象的本质,但是,请你注意,我评论的不是马克思如何使用的这些例子和为什么它使用这些例子,我评论的是马克思在使用任何以上这些例子的过程中,比如,他在使用“一个人拿着20码麻布换了另外一个人的一件上衣”个例子来说明交换现象的本质的过程中,马克思用20码麻布=一件上衣来说明20码麻布与一件上衣之间的关系,我说,他在这里使用的数学公式来说明20码麻布与一件上衣之间的关系是譬喻!同理,在任何一个有可能的例子中,马克思都再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说明两种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的关系,我说的是,马克思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说明两种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的关系是使用了譬喻!

好了,我已经说的不能再清楚了,如果这样 的讲解还不能帮助你理解我批评的不是马克思的举例,而是他在举例过程中使用了譬喻,那么只能说,第一,你的语文能力真的太差,第二,你压根就不是来和我辩论的,你就是在胡搅蛮缠!如果你还是胡搅蛮缠,我送你三字:NIANG MEN ER!

其实,为了维护你的马克思的神圣地位,你就应该证明:A物=B物是对交换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最正确全面本质的描述!

你不做这个工作,仅用一句我不和不是真正搞学术的人辩论来回避回答这个问题,我说,你根本就没有维护马克思的能力,你练不是搞学术的人提出的问题,你都回答不了,如果碰上“真正搞学术的人”,你更会落荒而逃了吧!而这是一个威武勇敢的男子汉的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1 08:27:33
leijy 发表于 2015-4-30 17:02
有必要吗?得需要老雷耗费多少“耗费价值”啊!对不起,老雷不是孟子,没有收师傅费用。
其实,为了维护你的马克思的神圣地位,你就应该证明:A物=B物是对交换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最正确全面本质的描述!
你不做这个工作,仅用一句“我不是孟子,我没收师傅费”来回避回答这个问题,我说,你根本就没有维护马克思的能力,而这是一个威武勇敢的男子汉的表现?
雷克斯,不要再沉浸于虚幻中了,睁开眼,看看世界,哪有你这样的一天到晚说别人丢人自己却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不丢人的人!像一天到晚说别人丢人自己却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不丢人的人,用不要脸来形容我看都还不够!


你还想当孟子,你给孟子提鞋都不配,一个连自己的祖宗都不放在眼里的人,是数典忘祖的最好榜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1 10:55: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1 13:32:31
马克思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证明了产品为什么要用商品的形式,即产品为什么要交换的原因。《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续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1 13:43:47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5-1 08:19
帮助网友wzwswswz 理解举例和譬喻的区别并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为了帮助网友阁下理解我不是批评马 ...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类似“m=n”这样的等式,你说这个是譬喻吗?如果是,你是否可以说数学是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的?
你连《资本论》都没有读过,连马克思的思维逻辑都不了解,连自己所评价的“20码麻布=一件上衣”出现在《资本论》的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就凭着一点道听途说,加上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来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你在为学态度上的这个致命弱点就使你完败于我了,我为什么还要与你辩论呢?
如果你真的想做学问,想要与我辩论,你还是先把《资本论》好好读一读吧。否则,你就真的配得上“NIANG MEN ER”三个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 08:27:52
wzwswswz 发表于 2015-5-1 13:43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类似“m=n”这样的等式,你说这个是譬喻吗?如果是,你是否可以说数学是建立在 ...
我从来没说数学公式本身是譬喻,我说的是马克思用数学公式进行譬喻!网友wzwswswz ,你真的连这个都搞不懂吗?

而其实,在数学公式,也不会有“A物=B物”,这样的公式存在,你到提醒了我,就是这个公式本身,也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是个譬喻真正的数学公式而生造出来的公式,或者说,打比方出来的公式!

这么说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譬喻的譬喻的基础上!

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 08:35:16
leijy 发表于 2015-5-1 10:55
唉。老雷没有发现孟子收过你这样不学无术的学生。你是自吹自擂的吧?
至于马克思《资本论》,老雷心服 ...
你老雷,是马克思学说的唯一解释人,拥有唯一的解释权利,只可惜,这个权利是你自封的,没人认可!

诋毁,我辱骂马克思了吗?我像马克思说别人一样,说马克思是什么小学生,什么蠢货,什么脑子被驴踢了这样的话,我们是就事论事,就学术问题谈问题,你呢?动不动就学马克思的样,说谁丢人了,谁蠢货了,你什么货色啊,我看,在你眼里,老马比你爹你娘还亲!而我这样说你,很简单的,来而不往非礼也!以直报怨,你辱骂了别人,别人也会辱骂你!

因此,我很佩服那些被马克思辱骂了的西方经济学家,被马克思骂了,竟然不还口,我读了那么多被马克思骂过的经济学家的著作,没一个人会骂马克思的,这才是真正的大经济学家的风度!我比不上他们,当然,你也不是马克思,你是雷克斯,一个自以为是的小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 11:03: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 11:32:10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5-2 08:27
我从来没说数学公式本身是譬喻,我说的是马克思用数学公式进行譬喻!网友wzwswswz ,你真的连这个都搞不懂 ...
一个学语文的,不见得连小学数学也没有学过吗?你没有见过“20a=1b”这样的数学公式吗?难道这个公式所表示的就是“20个a字母等于1个b字母”吗?
教育界对高中教育实行文理分科颇有微词,今天我终于见识了什么叫文理分科害死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 11:54:47
20a=1b,表现的是两者之间质的关系还是是的关系,商品交换中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仅仅是量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 17:44:42
再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马克思的原话】: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 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


【我的评论】:小麦和铁的交换比例是这样的,这里考虑的只是量(注意不是质量或者重量),而不考虑两种不同商品的单位,比如小麦是夸特,铁是磅,比如10夸特小麦能换来一磅铁,此时,小麦和铁的交换比例就是10比1,同理,小麦和铁的交换比例,还可以写成15比2,、10比4,不论它们的交换比例如何,马克思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 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


好了,一定量的小麦和铁交换,一定量的小麦能交换来一定量的铁,为什么可以写成以下的公式: 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这个“为什么”,难道不需要论证吗?难道它是不证自明的吗?

在马克思的这段话里,马克思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定量的小麦能交换来一定量的铁,为什么可以写成以下的公式: 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他根本没有讲清楚“一定量的小麦能交换来一定量的铁,能写成以下的公式: 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的原因。他只是说:“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用“总是”是什么意思,用“总是”,就意味着“一定量的小麦能交换来一定量的铁,能写成以下的公式: 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吗?用“总是”就意味着“一定量的小麦能交换来一定量的铁,能写成一下的公式: 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就不需要论证了吗?如果没有论证,就用这样的等式来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说,马克思是用数学公式来譬喻一定量的小麦和一定量的铁之间的关系。因为,两个东西能交换,并不是两个东西相等,一匹马和一头牛如何相等?因此,“A物=B物,1夸特小麦=a?铁”,不是譬喻是什么呢?价值公式本身,就是个譬喻的产物!而马克思又用这个譬喻的东西,来譬喻交换中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



或许有人说,马克思比较的是它们的量,可是,我们已经说了,小麦和铁(其他商品亦然)的量的单位是不同的,既然单位不同,如何比较量?难道是比较它们的重量?对于小麦和铁来说,夸特和磅,的确是重量单位,如果是比较的重量,“1夸特小麦=a?铁”就不是价值公式了,而是重量公式,如果是重量公式,又哪来的不同的交换比例? 难道一吨铁的重量不等于一吨小麦的重量?而当马克思说,一吨铁等于2吨小麦的时候,我们不把它当成是譬喻,还能当成是什么呢?而如果比较的是劳动量,这正是马克思要论证的东西,在没有论证前,就得出这样的价值公式,岂不是倒果为因了吗?


【马克思的话】: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我的评论】看,马克思不就是在A物=B物 的基础上开始他的论证,最后得出商品能交换是因为其背后有相同的劳动量吗?其而马克思再把一定量的商品和另外的一定量的商品相交换,简化成数学公式A物=B物,用A物=B物来譬喻不同的商品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其实,我们说,他已经先认为二者背后的劳动量相等,先认为二这背后有相等的量,在此基础上他构建了这个数学公式,如果两个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背后没有相等的东西,这个公式如何建立的起来?而有了这个公式,马克思又说,这两个商品背后的劳动量相等,其实,马克思自己已经陷入了循环论证的泥淖中而不自知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3 11:54:28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5-2 17:44
再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马克思的原话】: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 ...
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的原话: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现在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 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 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看清楚了:在你所引马克思的那两段原话(【马克思的原话】: 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 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铁。和【马克思的话】: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之前,马克思用了两个自然段的篇幅来对交换价值进行分析。在这种分析中,马克思不仅谈到了交换价值“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第三段用公式来反映交换价值作了重要的铺垫: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可以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可以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这些不同的交换价值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正因为不同的交换价值是可以相互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东西,所以才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如果你要证明马克思的等式不成立,你就必须证明同一种商品的能够相互替代的不同的交换价值并不是同样大的东西。)其次,交换价值的等式只是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形式,即“1夸特小麦=a铁”实际表达的并不是“1夸特小麦等于a铁”,而是“1夸特小麦所代表的东西等于a铁所代表的东西”。这就像数学公式“1a=2b”实际表达的并不是“1个a字母等于2个b字母”,而是“1个a字母所代表的东西等于2个b字母所代表的东西”一样。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马克思整整三个自然段的篇幅中,你所引述的仅仅是第三个自然段,而为第三个自然段、从而为交换价值的公式作铺垫的极其重要的第一、第二个自然段,被你故意漏掉了,由此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展开你的评论,证明“马克思就是在A物=B物的基础上开始他的论证”,从而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
你不读《资本论》就对《资本论》妄加评论,已属学术不严谨;现在又采用断章取义的手法来证明自己的荒谬观点,这还是在做学问吗!
你一个学语文的,是哪个语文老师教你这样断章取义的?!难道你也是这样教你的学生断章取义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3 18:40:41
wzwswswz 发表于 2015-5-3 11:54
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的原话: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
正因为不同的交换价值是可以相互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东西,所以才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你是在比较商品中的价值量,还是在比较商品本身,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是比较价值量,那么,价值公式,简单价值形态,就应该这样写:20码麻布的价值量=一件上衣的价值量。而不应该写成:20吗麻布=一件上衣。

而要比较的是价值量,那么,两件商品能交换,仅仅是因为其价值量相等吗?两件商品能交换,就不考虑其他原因了吗?为什么两件商品能够交换成功,就意味着两件商品蕴含的价值量相等?也就是说,马克思是因为两件商品能交换成功而认为两件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因此,才有了价值公式,而既然两件商品的价值量都是相等的了,再在价值公式的基础上,伦论证两件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这不是循环论证吗?

而马克思很聪明,他不把价值公式写成20码麻布的价值量=一件上衣的价值量,而是写成20码麻布=一件上衣,这样一来,人们就不会看到这个价值公式本来就已经是马克思的结论,而把它当成是马克思的假设,然后,马克思再去证明自己的假设其实是自己的结论的正确。

你说我断章取义,其实,你引用的段落,恰恰表明马克思在循环论证!

而你,永远无法证明我给你提出的问题:A物=B物,是对交换过程中两件商品关系的本质的描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3 18:58:04
wzwswswz 发表于 2015-5-3 11:54
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的原话: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
好了,关于该问题,我不再和你辩论,我的很多发言,已经能够帮助大家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譬喻的基础上!只要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仔细阅读原文,以及参照我的解释,我想,我的论证就起作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3 19:52:37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5-3 18:40
正因为不同的交换价值是可以相互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东西,所以才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在提出上述问题之前,你首先应当回答你为什么故意不引述我所引述的《资本论》中的那两段话!

马克思的叙述表达得十分清楚,他的公式是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而不是价值量本身;同时,这个交换比例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这个公式实际表现的是在这个比例下某种内容的相等。
而到了你这里,要不不读《资本论》,要不就断章取义,所以这个交换比例公式就被歪曲成了“20码麻布等于1件上衣”。你这是在做学问吗?

其次,科学研究的过程都是由现象在到本质的。对于一切不了解事物本质的读者来说,首先要展示在他们面前的只能是事物的现象,然后才有可能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分析而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而对于一个对现象根本不了解的人,你对本质强调得再多,也不可能使他真正地理解本质。这也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宣传的常识。
同理,要揭示商品交换的本质,首先就要研究或展示商品交换的现象。马克思给出商品交换比例的公式,就属于展示商品交换的现象。而你要求马克思直接将公式写成“20码麻布的价值量=一件上衣的价值量”实际上就是要求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宣传中跳过对现象的分析而直接展示事物的本质,只能说明你绝对缺乏科学研究和科学宣传的常识!

两件商品相交换,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价值量相等。比如“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这种转手就形成商品交换”。这些难道是没有考虑其他原因吗?至于其他原因应当在何时叙述,则完全取决于思维的逻辑进程。你难道可以要求牛顿在其第一定律中就把物体运动的全部原因都作全面的分析吗?

商品交换的本质就是“A物=B物”,那是你对商品交换本质的理解,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证明它。
如果你真的想要我证明商品交换本质的话,只怕你的理解水平不够。不信,你就来回答一下我昨天就提出、你到现在都没有回答的问题:
以通常情况下20码麻布与一件普通上衣相交换为例,请问:在趋势上,在交换的平均数上,会不会出现1码麻布交换20件普通上衣的情况?或者会不会出现1万码麻布交换1件上衣的情况?你只须回答“会”,或者“不会”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3 20:19:00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5-3 18:58
好了,关于该问题,我不再和你辩论,我的很多发言,已经能够帮助大家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譬喻 ...
怎么?回答不了我那个简单的问题就想临阵脱逃了?你当初连续15次发帖要求我证明的勇气哪里去了!现在我要向你证明了,你怎么就不敢听了呢?我在证明之前先要了解一下你的理解能力,你怎么就不敢回答我的问题了呢?没有理论底蕴就先回家去把语文学学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08:18:01
谁来总结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2 17:02:05

多路交流


光山先生的微博_微博
http://weibo.com/1496263003/profile?topnav=1&wvr=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8 20:52:27
2.2.2 力量F与劳动价值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发展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来说,劳动F在时间t上的积累就是成果MV,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劳动创造价值。

2.2.2.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原始的购买货币。他在《国富论》中写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身劳动,最大部分已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劳动是第一价格,是原始的购买货币。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由劳动购买,非由金银。”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写道:“如果把不能由人类劳力增加的物品除外,则交换价值的基础,确乎是人类的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一个使用价值或财货所以有价值,完全是因为有抽象的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质化在其中。”马克思写道:“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是(1)人类的目的活动(即劳动),(2)劳动对象和(3)劳动手段。……劳动过程是由人的活动,用劳动手段,在劳动对象上,引起预先企图的变化。……劳动量以劳动时间测定,劳动时间又以时日等等测定。”商品的价值在劳动过程中产生。”马克思论述了商品的价值需要由劳动,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时间产生,这四个元素分别对应广义动量定理Fαt=MV中的力量F,作用点,方向α和时间t。马克思写道:“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二从见地去观察,即质和量的方面。”马克思所说的质和量与广义动量定理中成果nmV中的m和n相对应。

                              2.2.2.2 劳动如何创造和增加价值呢?

劳动价值论论述的是劳动可以创造和增加价值,那么劳动是如何创造和增加价值的呢?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了专业化与分工合作可以增加价值,这一点作者将在《方向α与斯密的专业化》进行详细的论述。

除了实时的劳动可以创造价值,资本和土地也能创造价值。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一种商品一般所应交换,支配,或购买的劳动量,已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或获取这种商品一般所须投下的劳动量了。对于支付工资提供资料的资本,亦须付以利润,所以,须添上一个追加量。一国的土地,一旦完成成为私有资产,有土地的地主,便爱在别人播种的土地上,取得生产物,甚至,对于土地的自然生产物,要求地租。……工资,利润,地租,对于一切交换价值,可以说是三个根本源泉,同时,对于一切收入,也可以说是三个根本源泉。一切收入,结局,都是这三种收入的派生。”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写道:“劳动,机械,资本联合使用在土地上面,所生产的一切土地生产物,分归社会上三个阶级,即地主,资本家与劳动者。地主有土地,资本家有耕作土地的资本,劳动者则以劳力耕作土地。”资本和土地之所以也能创造价值,是因为资本的积累以及土地的占有权均来自三种社会的终极力量,资本来自与暴力(体力)和知识的积累,土地来自暴力的掠夺或者资本的交换。商品的价值是各种力量合成的结果,每一种力量都对商品的价值有影响。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分别对几种力量对价值的影响进行论述,在第一节中他论述了劳动对价值的影响,他写道:“劳动量增加,商品的价值增加;劳动量减少,商品价值低减。”在第二节论述了不同品质力量产生的价值不同,第三节,第四节和第五节论述了资本不同对商品价值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别论述了劳动F的大小,强度和时间对商品价值的影响,他将影响价值变化的分为四种情况,分别为(1)劳动日及劳动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2)劳动日与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3)劳动生产力与劳动强度不变,劳动日可变;(4)劳动的持续时间,其生产力,其强度同时变化。

2.2.2.3 在劳动价值论中,如何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呢?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劳动虽为一切商品交换价值之真实尺度,但一切商品价值,通常非由劳动评定。要确定两个劳动量的比例,往往困难。两种工作所费去的时间,往往不是决定比例的唯一因素。测定比例者,不应忘记它们的困难程度、熟练程度极不相等。难工作一点钟,比易工作二点钟,尽可包含较多劳动。需要学习十年的工作一小时,比较普通业务,所包含劳动亦可较多。困难程度如何,熟练程度如何,不易寻出准确尺度。……商品多与商品交换,从而多与商品比较;少与劳动交换,从而少与劳动比较。所以,评量商品交换价值,与其依照这商品所能购得的劳动量,倒毋宁依照这商品所能购得的别种商品量。”亚当•斯密认为工作的苦难程度,劳动力的熟练程度等不容易找出准确的尺度,所以以劳动产生的商品,也即是价格来衡量是比较合适的。他写道:“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后的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它来衡量和比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写道:“支配商品相对价值量的,是生产它们所投下的相对劳动量。”李嘉图选用价格来衡量商品的相对价值,他写道:“因为要确示商品相对价值变动的原因,我才视货币为价值不变之物。但货币价值变动和商品价值变动,都可使商品价格变动。……应小心区别这两种变动——一属于商品自身,一则发因与媒介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价值量如何测定呢?由其中所含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量去决定。但劳动量以劳动时间测定,劳动时间又以时日等等测定。……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即是在社会标准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强度,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写道:“一种商品,如其生产上必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其价值量也不变。但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力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实现在商品内的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是力量F与时间t的乘积,马克思通过规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那么他如何衡量不同力量在相同时间产生的成果不同问题呢?马克思通过以社会必要劳动力作为衡量基准,得到不同劳动力相对于此的比值,来形成相同的衡量标准。他写道:“不论哪一个人,只要他的劳动力有社会平均劳动力一样的性质,且当作社会平均劳动力来使用,换言之,只要他的劳动生产力生产一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不比平均所必要或更多,它便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他将复杂劳动看成简单劳动的倍数,他写道:“简单平均劳动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一定的社会里是一定的。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经验证明,这种简化是经常进行的。一个商品可能是最复杂的劳动的产品,但是它的价值使它与简单劳动的产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确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

无论是以价格,还是以时间来衡量价值,经济学家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准确的参照标准,即通过准确的坐标系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坐标系是不是不变的呢?在物理学上,爱因斯坦发现了速度有上限,后来发现了相对论,那么价值是否也有上限呢?是否也需要像速度那样在高速时需要做处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4 22:47:30
批评,欢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5 11:25:55
请那个WWWW看看,我有没有论证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5 12:10:11
马氏那个等式不是比喻,而是误导人的。
交换价值或价格,从来就不是等式,而是分式,或比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