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429 0
2015-04-25
谈“信仰人”之“不到位”的表现
2015.4.25
前言:无。

有一种人我称之为“信仰人”,其“不到位”的特点如下:
第一,只要信仰的能实现,似乎就热切地乐观其成,而不在乎洪荒天下:只要有方舟留下诺亚。
第二,除非你也有与他一样,则他会俯视你、蔑视你,而与你性别、国籍、语言等差异无关。
第三,自我膨胀,似乎只须其将“真理”旗帜举起,就一定会有无数“粉丝”来仰慕来爱慕,不投奔者需“叫醒”需“启蒙”需“拯救”。
第四,选择性注意,凡有利于自己“信仰”的信息一定会自动归集--哪怕细如草堆里一根短发,凡不合自己情况的则斥之缪误--哪怕已身受其益。甚至还会“预见”自己的“海市蜃楼”。
第五,按其在乎的敏感程度排序为:名气、生命、权力、金钱,名气使其在“同志”中获得认同、在“异己”前感到骄傲,名之于其人、大于权、利乃至生命。
第六,只有理想、没有现实、更不管历史,执着地自己扯自己头发以把自己拔离地球。
第七,有痛恨的“大人物”以小我放大,有需救拔的“群盲”以证明大我正确。
第八,“信仰人”既不为自己和家人,也不为别人与大众,只为“信仰”,爱名、爱受追捧也仍为“信仰”,或者说,“信仰”有其自生的法力来“调控”人:准确的说,“信仰人”是被信仰调控了。
虽然“信仰人”有其种种“不到位”如上所述,但“信仰人”其实是人类进入符号精神社会后产生的“异化”灵格(“灵化的人格”);如同一种偏执的搜索引擎与流览器,虽不正常,却别有趣味,是文化生态中的特殊基因的传承载体:甚至还是必须的。

结束语: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谓信仰、即非信仰、故名信仰。于人于己于物、慈悲喜舍,则善莫大焉。《金刚经》是检验“信仰人”之不到位的智慧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