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大数据
脸书与推特等互联网社群媒体连结友好,纪录个人与团体的活动和行踪;美国检警近年扩大使用社媒与大数据资料办案,不过也引发侵入隐私与偏见误导等质疑。
集党结社是美国宪法第1修正案赋予人民的权利,不过脸书与推特大行其道,大数据详细记载指尖动向,个人行踪与思维在虚拟空间全都录,美国警方近年来积极使用脸书与大数据资料,调查组织帮派犯罪活动。
大西洋月刊报导,美国检警使用社媒与大数据分析程式,定位可能的帮派活动,青少年在脸书、推特与Instagram上好友连结、按赞,全在警方监察范围。
1名纽约警察表示,办案期间意外发现青少年帮派成员的社媒动向,锁定分析上载的相片,希望找出罪案目击证人,脸书上的相片拍摄地点与背景也有助侦办。
许多社媒使用者恐怕不清楚,互联网走过必留痕迹,难有私隐,随着上网成为生活重心,犯罪搜证如今已大量移至互联网。
根据勒克希斯-奈克希斯(Lexis-Nexis)研究机构2014年11月的“社媒与执法”调查报告,81%的美国执法人员高度使用社媒办案,73%认为互联网有助快速了解案情,52%指没有互联网调查的指引规范。
社媒使用者在脸书打卡,百无禁忌,表现自我,贴文发照、友好连结,未来如因可能涉嫌而被警方盯上,即使按删除也难逃大数据程式复原互联网行踪。
不过警方互联网办案是否该有上限,维护民众的隐私权;大西洋月刊指出,以青少年为例,即使参与组织帮派的时间可能只有1至2年,但网上污名恐难洗清,数位科技可能罗织无辜民众罪名,先入为主做结论,美国警方使用大数据办案,仍须顾及人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