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案例库
2823 2
2015-04-29
台灣餐飲奇人徐和森,20年前到大陸投資,卻負債4,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他重新創業,從小餐館起步,做出一系列的餐飲品牌。較早前,他旗下的堤諾比薩首次進軍香港市場,以授權代理方式拓展香港餐飲業。他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餐飲也是表演行業,原因在於:大到品牌要有良好包裝,小到餐盤如何裝飾更加好看,每一樣都要表演給客人看,讓客人獲得從視覺到味覺的美食享受。

台灣森邦集團於2002年創立,除了自創的義大利堤諾比薩和咖啡外,還有拉亞漢堡、拉亞漢堡美式經典餐廳、瓦薩比薩、費尼餐廳和巴瓦納果茶飲品牌。

森邦品牌享負盛名,“俘虜”了衆多好吃的心。品牌除了在台灣及大陸經營外,也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佔有龐大市場。

從負債到開店逾600家

如今的徐和森,是台灣響噹噹的餐飲業大王,但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曾遭遇過事業的滑鐵盧:徐和森少年成名,從事髮飾行業挖到第一桶金後,他開始多元化投資,把生意做到了多個國家。但一夜之間,由於投資失誤,他從人生的巔峰跌向了谷底,多年辛苦打下的事業王國轟然坍塌,還負債4,000萬。

當年,徐和森只是40歲,他沒有就此一蹶不振,他回台灣老家放低身段,邊打工邊尋找新的商機。6年後,他憑着路邊一間小小的早餐店成功打贏了“翻身仗”。他以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只用了10年時間,就將自己的森邦品牌開到了遍佈台灣大街小巷。從2011年起,徐和森更將目光投向了大陸地區,相繼在上海、天津、武漢、青島、濟南、福州等城市開店。但他還有更大的夢想,未來在百城開萬家店。

多心導致失敗

徐和森接受記者採訪當日,正是他60歲生日,他說:“跌倒並不可怕,只要信心不坍,勇於面對失敗,並從中汲取教訓。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

談及他的失敗教訓,他毫無隱瞞說,都是心太多所致。徐和森生長在台灣南投草屯,家裏先是販賣豆腐維生,後來轉行做米苔工廠。徐和森高中畢業後,便出來工作,先後到鞋廠、貿易公司工作,增長閱歷的同時,也埋下了創業的種子。28歲那年,他決定創業,於是籌借了資金在台北市一條街上租下廠房,做起了髮飾批發生意。

徐和森年少得志,事業蒸蒸日上,感覺錢就像身邊的空氣一樣,從不匱乏。手頭有充裕的現金,頭腦靈活的他想法很多,於是進入大陸市場多元化投資,先後做過房地產、開過酒樓、辦過礦泉水廠等。事業巔峰時期,他同時是14家公司的老闆。

然而,多元化投資卻是一柄雙刃劍,徐和森還未來得及細品成功的滋味時,危機悄然來臨。由於涉足的領域過多過雜,他疏忽了主業,而且整天忙得無暇靜心思考經營管理的問題。當有一天,他忽然發現公司資金周轉不靈時,已為時太晚。公司一家家倒閉,多年的心血付諸流水。

沒氣餒 重新再出發

生意失敗後,徐和森靜下心來反思,決定從零開始。於是,他進入朋友在台中經營的一家早餐店工作。從昔日的大老闆變成打工仔,他摒棄了浮躁,開始重新學習企業的經營管理。

花了6年時間,徐和森專注於早餐連鎖生意,從供應鏈到店面的裝修、點單外賣,他付出了無數心血。在幫朋友的早餐品牌打下一片新天地後,他決定自己再創業。

他說,當時台灣的早餐戰場生意總體約2,000億元新台幣,市場上有已發展逾20年、加盟店破千家的兩個老字號麥當勞和肯德基,也有背靠財團的快餐廳與便利商店,個個都是重量級競爭對手。不過,徐和森仍看見早餐生意有很大的商機。

2002年,他在台灣楊梅交流道旁開設了第一家拉亞漢堡,對面就是麥當勞。

2008年,台灣的餐飲界掀起了一場小小的“地震”:成立僅6年的拉亞漢堡,順利突圍麥當勞、肯德基以及便利店慘烈爭奪的早餐市場,如雨後春筍般連續開店350家,年營收達6億元新台幣,並且維持着連續5年平均近九成的年營收增長率,單家加盟店淨利潤達33%的表現,較同業平均高出約5%;到2012年,店子的數量達到了602家,年利潤數千萬元新台幣。

不斷創新 成功突圍

何以用一個複製美式餐飲概念都能脫穎而出呢?他說,全因創新。當時,台式漢堡成本一個不到10元新台幣,而拉亞漢堡主打產品的成本一個就要18元新台幣,高成本帶來的是更好的口感。

此外,一般早餐店365天都是同一張價目表,即“萬年菜單”,新品的推出節奏顯然過慢,而拉亞平均每個月就推出兩項新產品。銳意創新的勢頭,和老字號的“守成”相比,自然吸引了喜歡嘗鮮的年輕消費者,從而成功突圍。

他繼續說,要保持創新讓消費者為新鮮感買單,公司特別設立研發部。這個部門“廚神”和“食神”雲集,其任務是每人每週需有一項新產品提案。於是,他們到各家餐廳試吃,記錄口感、熱量、料理改進等心得並建檔,並定期到日本、美國取經。森邦集團每年投入2%營收用以研發,約為同業兩倍,換來的是成績亮麗。

徐和森笑對記者說,我們的開發部經理汪明蓉曾在美式餐廳試吃“美式蛋卷餅”,雖已吃過不知多少回,但有一天,她坐得特別久。因為她想知道,這道菜冷了之後,是否還是如此美味?答案是否定的,芝士條在冷空氣中容易變硬,奶腥味和蛋腥味讓口感變差了。她回到總部測試室,試驗了上百回後發現,芝士條雖然成本低但容易發酸,因此她改用芝士片,將蛋煎成方形密裹住芝士片,再夾入漢堡中,這就解決了漢堡放久容易變酸的難題,也造就拉亞漢堡的一款新品—奧姆堡。奧姆堡一上市立刻成為拉亞漢堡的招牌貨,半年後,競爭對手也推出類似產品。

他強調,正因為我們在產品上的不斷創新,迎合了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理,激發了消費者的好奇心,儘管平均客單價比同行高,但仍能牢牢佔領了消費市場。

開拓大陸市場 目標百城萬店

徐和森成功突圍之後,就苦思擴展的問題。2011年,經歷了在台灣地區每年開店百家的快速擴張後,徐和森決定再次殺入大陸市場,第一站他選擇了上海。當年6月,拉亞漢堡經典餐廳在上海浦東的商城站開幕。

當時,台灣公司也有管理層不贊同徐和森到上海投資,但徐和森笑稱,越有挑戰的地方,我越要去。我成功過也失敗過,當初那堂4000萬學費讓我學會了專注。從拉亞漢堡早餐店開始,多年來我就只專注於“做好吃的”這一件事。後來雖然又發展了幾個品牌,但都沒離“吃”的核心業務。

營銷策略靈活變通

在台灣,拉亞漢堡主打早餐市場,但在上海,徐和森卻定位於銷售西式餐飲的高檔美式連鎖店,一款漢堡餐可以賣到90~100元,客單價可達麥當勞的三倍之高,徐和森如何定營銷策略?

他說,最初只是想把台灣成功經驗複製到上海去,但到上海實地考察後,才發現上海人習慣吃傳統早餐,就算西式早餐也被麥當勞、肯德基等品牌搶佔了先機,於是便果斷地調整了定位,改做精緻、地道的高檔美式餐廳。

“事實證明了我的眼光,拉亞很快撬開了精明的上海人的口袋,並於次年開辦了第二家店。在餐廳裝修風格上,原汁原味的美式風情很時尚,頗得90後年輕一代的歡心,食物也做了改良和創新。雖然我們的漢堡定價貴一些,但物有所值,傳統漢堡的牛肉餅一般是90克,但我們的是180克,食材也是精挑細選的,力求最佳的口感。”

在上海穩腳跟後,徐和森又北上天津、山東開店,再到武漢、青島、濟南、福州等城市開店。最近更擴展至香港,他說,香港首家堤諾比薩店於今年第二季開張,年內共開設兩家分店,初期預計投資港幣800萬元。“未來,我會將森邦品牌開到大陸的百座城市,實現百城萬店的目標。”

本文選自2015年4月20日出版的第8期香港經濟導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4-29 11:49:26
励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9 11:50:53
“跌倒並不可怕,只要信心不坍,勇於面對失敗,並從中汲取教訓。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