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
商学院
›
创新与战略管理
高危担保在损坏P2P的发展根基
楼主
成吉思汗
1149
2
收藏
2015-05-01
将担保模式引入P2P网络贷款运营,曾经大受市场追捧,并短期内推动个别平台公司贷款规模迅速扩张。但担保模式并不保险。据报,某省最大担保公司近日被托管,涉及多家P2P网络贷款平台,或将进一步抬升P2P网络贷款平台坏账率。虽然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偏高坏账率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高危担保模式在行业内部的广泛应用,不仅偏离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还损害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发展根基,不能不高度警觉。
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高危担保模式产生的根源,在于整体客户群信用基础薄弱。虽然去年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累计融资额超过2000亿,但其蓬勃发展态势却掩盖不住平台所涉融资资产的脆弱性。美国P2P网络贷款平台客户主要为信用卡客户,因为与传统银行融资相比,P2P网络贷款平台拥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和较低的融资利率。截至2013年9月,Prosper平均贷款年利率为6.73%,Lending Club为6.78%,而同期美国信用卡市场平均年利率为10.99%至22.99%。美国P2P平台拥有明确的客户指向,Prosper 25%借款人用借款去偿还到期债务和信用卡,4%用作房屋维修,10%用作商业用途,14%用作其他目的;Lending Club 57%借款人用作偿还债务与信用卡,7%用作房屋维修,10%用作家庭购物,5%用作商业目的。基于交易成本的节约,P2P平台拥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运营成本优势,因此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据麦肯锡的研究,Lending Club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不需要分支机构(节省2.2%)、票据托收和欺诈的成本转移给出资人(节省1.31%)、无需人工的贷款发放(节省0.81%)等等。虽然Lending Club不开设实体店使其市场推广费用投入更多,但综合运营成本比传统银行要低3.85%。而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市场定位不清晰,主要服务对象大都难以申请银行贷款,整体信用风险较高。高利率定价覆盖信用风险,但并不会实质减少融资本身的信用风险,只不过以较高的定价提高项目融资本身吸引力而已。
正因为客户信用风险整体较高,而P2P网络贷款平台本身信用风险分析水平较低,当前据以分析信用风险的客户信息不全面性且不易获取,因此需要借助外部担保来降低整体客户信用风险水平。同时,引入外部担保也是平台吸引普通投资者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融资标的主要有信用标、实地认证标和担保标三种。通常,典型P2P平台的担保标至少占半数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引入第三方担保,也无法有效降低客户信用风险。对特定平台融资客户而言,担保公司分析客户信用风险的水平不会更高,也没有更好控制信用风险的手段,因此这种业务运营模式本身就属于高危模式。据业内人士估计,担保标逾期率普遍在20%左右,只是因为可以用新的担保标融资来覆盖,平台坏账风险尚未完全爆发。
必须看到,高危担保模式并不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于用全新理念来诠释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运营高度相关的外部担保、规模扩张倾向、“垒大户”等经营导向,与强调“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也背离了互联网融资“直接、分散、小额、低利”的基本特征,难以真正形成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从近期爆发坏账或风险事件的P2P网络贷款平台来看,大多涉及高危担保及高危担保下的规模过度扩张和大额融资坏账。这些情况表明,若任由高危担保模式在行业内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损害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业的发展根基。
总之,要让互联网金融理念在我国真正生根发芽,就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P2P网络贷款平台经营模式,加快建设支撑这个行业稳健发展的外部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同时,P2P网络贷款平台也要切实提高信用风险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和风险模型二次筛选客户群,逐步放弃担保模式,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避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完全移植传统金融运营模式。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fin-qq
2015-5-1 18:52:31
你真心参与活动, 给你一个赞喔~ 另外, 有没有先申请任务呢? 还可以额外得到道具喔! ~~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fin-qq
2015-5-1 18:53:37
在你的空间里, 有一个快捷导航, 你拉下, 可看到一个任务. 你点入, 即可看到你可申请的任务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麦晋桁加盟P2P贷款机构
P2P市场浅谈
P2P的N个死法
p2p究竟要干掉谁?
P2P中国“变形记”
P2P的跨界“刺探”
从P2P到A2P,模式创新下的产业裂变
P2P
P2P
P2P凛冬下 小赢科技(XYF.US)是否还能“生还”?
栏目导航
创新与战略管理
新手入门区
求助成功区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学道会
热门文章
2026“课题申报”抢跑号角的已吹响!国社科 ...
CDA 认证考试大纲 2025 重磅更新:一二级考 ...
CDA 数据分析师:特征处理核心指南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量子深潜-计算篇:从比特 ...
中国财经文本语料数据
从知识图谱到认知智能
深度学习入门 5 生成模型
中物联: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蓝皮书(2025)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2025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白皮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