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西方社会学名家_社会学_社会学专业
这里以西方社会学史上的8个古典理论家为例,用诗歌的方式加以总结。取名为《诗咏西方社会学名家》,每个人物概括为一首七言诗,并辅以简要解释。虽然这些“诗”在平仄韵律上并不“标准”,但仍讲求合辙押韵,并力求包含足够多的信息。
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来说,对本专业的了解往往是通过学习该学科的理论史或思想史实现的。社会学理论史或思想史之重要性已毋需多言,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它是引领学生了解学科由来、发展阶段、主要人物、核心理论等的重要基础。但问题是,社会学是西方舶来品,国内社会学理论课主要讲授的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它包含大量概念和判断,这些概念和判断对社会学的初学者来说显得比较生疏晦涩。因此,想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不容易。如果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和一个理论人物有关的概念串联起来,使学生提纲挈领地学习和记忆,或许会改善学习效果。进一步说,如果这种总结方式再在语言上达到整齐工整、读来朗朗上口的话,效果会更加明显。例如,关于一个理论人物的复杂理论,可以概括成一首七言诗,用56个字压缩的理论观点,既便于记忆,也易于回忆。因此,如果能剪除理论的晦涩,嫁接上诗的含蓄,无疑会给西方社会学理论课增色不少。
这里以西方社会学史上的8个古典理论家为例,用诗歌的方式加以总结。取名为《诗咏西方社会学名家》,每个人物概括为一首七言诗,并辅以简要解释。虽然这些“诗”在平仄韵律上并不“标准”,但仍讲求合辙押韵,并力求包含足够多的信息。当然,毕竟56个字所涵盖的内容有限,有些概念尚在诗外,因此,对社会学理论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尚需学生阅读社会学经典著作。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一:奥古斯特·孔德
自然人世本无隔,
万象群学由孔德。
智识发展三阶段,
进步秩序两相合。
实证学坛常罗雀,
人道宗教诟病多。
孤独穷困终身事,
贤愚成败怎评说?
简释:一二句:孔德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没有本质区别,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生活、发现社会规律。他把人类历史上的学科发展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六个阶段,社会学位列高阶,它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一切学科。三四句:孔德把人类思维或人类知识的发展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相对应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和工业时期。孔德把秩序(社会静力学)与进步(社会动力学)作为研究主题。五六句:孔德把自己开创的思想叫做“实证哲学”,他开班授课,讲授实证精神,虽然一开始吸引了一些听众,但这些人最后都离他而去。他晚年提出的“人道宗教”思想也招致很多批评。七八句:孔德经历了法国的七个政权,在物质和精神上遭受双重痛苦,虽然后人将其尊为社会学鼻祖,但人们却不愿过那种穷困潦倒的生活。
社会学名家评说之二:赫伯特·斯宾塞
群学亚圣斯氏也,
中立客观胜孔德。
社会宛若生命体,
三大系统紧配合。
机体进化类型多,
尚武工业广传播。
力辩自由反约制,
群己权界待分说。
简释:一二句: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而斯宾塞被尊为社会学“亚圣”。斯宾塞认为,孔德根据观念解释社会发展,而他自己要追求彻底的客观性。三四句:斯宾塞将社会比作生物有机体,研究其生长进化的规律。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社会有机体包括三个最重要的系统:营养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只有三大系统彼此配合,社会才会健康运转。五六句:斯宾塞对社会进化进行了多种类型划分,最有名的就是他对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七八句:斯宾塞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对个人事务的干预,但同时,他又觉得国家在一些问题上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所以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线问题(群己权界,严复将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论自由》译为“群己权界论”)在斯宾塞那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来源《社会学家茶座》2013年第1辑,作者:王建民。版权归作者,分享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