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hua_清华大学_THU_Tsinghua_清华
Tsinghua_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英语:Tsinghua University,缩写:THU)旧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高等院校。最初为1911年清ZF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于1925年始设大学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迁往台湾的梅贻琦校长于1955年在新竹复校,重建国立清华大学。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苏世民学者项目,包含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及奖学金,该项目与著名的牛津大学罗德奖学金相似。[3]
截至2013年1月,清华拥有建筑、土木水利、机械工程、航天航空、信息、理学、经管、人文、社科、法学、新闻、金融、艺术、生命科学、医学等19个学院、55个系,拥有近200个科研机构以及5家校办产业。固定资产超过110亿元,控股资产近600亿元,是985工程、211工程高等院校。
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被公认为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高等学府之一。
传统上,清华大学为文、理并重,工科强势。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不复存在,理科削减,工程技术相关学科实力最强。198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在保持工程领域的优势的形势下,其理、商、法、新闻、管理、生物、艺术等类专业已经逐步取得领先地位。近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常被比喻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清华是中国大陆竞争最激烈的两所学校之一(另一所为北京大学),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高考成绩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到美国的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在2006年,清华是获得美国院校博士学位最多的本科生生源院校。
清华大学也是国家工程科研的重要中心之一,在航空航天、信息产业、计算科学、核物理、应用物理、生命科技等众多领域不断创造国家顶尖技术。
学科与专业方面:
19个学院,56个系:建筑、土木水利、环境、机械、航天航空、信息、理学、生命科学、医学、经管、人文、社科、法学、美术、公管、新闻、马克思主义、金融、材料等
本科生专业66个(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
第二学士学位7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二级学科15个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学位)
一级学科仅有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7个
学生与培训方面:
在校学生共41065人,其中本科生15184人,硕士生16524人,博士生9357人。(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学生)
港澳台侨学生388人(港153、澳49、台186、侨0),留学生3536人,来自108个国家。
2012年共举办短期培训班2323个,126839人次参加,进修教师和访问学者240人。
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截止2012年8月):98.4%(本科生98.3%,硕士生98.8%,博士生97.3%)。
在编教职工方面:
在编教职工共6032人(其中:正高级1324人,副高级2055人)
教师3196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509人,职员749人,工勤人员578人,博士后在站1315人
非事业编制4212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玉泉医院)1503人
在职教师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杨振宁),图灵奖获得者1名(姚期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4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3人(不包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