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611 0
2008-10-10

货币从变成生产的各要素一生产的中间产品……变成商品一消费品,交换过程越多,需要的货币量越大。现举例:为简化问题,设在理想的情况下,交换在各个过程中,是一次完全交换,而每次交换都是通过现付货币(不考虑还有别的许多货币衍生产品也能完成交换功能,还有实物交换等)完成,而且发生交换是按顺序的,即一个交换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交换过程,时间设为T1、T2……Tn,假设是整个过程的完成是N个过程。则有:

T=T1+T2……+Tn

需要完成交换的货币总量为M;

每个过程需要的货币量分别为M1、M2……Mn,则有:

M=M1+M2……+Mn

设每个过程获得的利润都是相等的,即都为A,则:

M2=M1+A

M3=M2+A=M1+2A

…………

同理:Mn=M1+(n-1)A

则需要的货币总量为:M=M1+M2……+Mn

=M1+M1+A+M1+2A……+M1+(n-1)A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分工的精细化,过程会越来越多,生产一种产品需要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相应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否则交换过程可能就会发生困难。从宏观上表现为:货币增加不够,则流动性不够,部分产品不能交换,供过于求,就会表现为通货紧缩;反之,如果货币增加过多,则流动性泛滥,没有产品可供交换,供不应求,通货膨胀,引发投资热,经济过热。以上就是货币的本质要求和作用原理。正确的货币政策必须根据上述原理和规律加以制定,并且要有第一手的可靠听经济数据而不是失真或者臆测的错误数据来作为依据。这同样是做到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主动调控的必然办法,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而现在我们的调控是事后调控,即等上述系列现象发生了,才采取调整或者改变货币和财政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