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账户自由化是指什么_我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政策抉择
说到资本账户自由化,不知大家到底了解多少。资本账户自由化是指什么呢?还有我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政策抉择又是什么?下面告诉大家。
资本账户自由化是指什么
资本账户自由化通常是指一国允许其资本账户中的各种资本自由流动,即居民可以自由地进出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和筹资,非居民也可以自由进出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和筹资。资本账户自由化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中力度最大的开放措施。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弥补其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本短缺”,在实行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和机构准入自由化的同时,也实行资本账户的自由化。资本账户开放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潜在的经济效益。
我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政策抉择
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向一个高度自由化的金融体系的过渡过程,同时也是一国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我国资本账户自由化同样受到国民经济领域中结构性弱点的制约,通过促进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进而为未来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需要设计出一整套适合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政策体系。因此,实施资本账户的开放就必须作出相应的政策抉择。
审时度势的宏观调控。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一个首要条件,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脆弱的财政政策和滞后的货币政策很容易诱发ZF的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单就财政政策而言,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系统的干预和管理的效果是时隐时现的,而且受地域广大、结构复杂和形式多样等因素的制约,调控效果还要打上折扣;而货币政策的固有时滞使得其本身必须具备一种居安思危的属性。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二者相机抉择地配合和权衡性使用无疑需要相当高明的政策技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背景下,需要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必要的制度安排,用以填补开放所带来的财政系统和金融系统的漏缺,为资本账户的自由化提供宏观经济层面的保障。
健康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部门。对我国而言,较高的不良贷款率、较低的资本充足率和微弱的资产收益率,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曾主要体现了ZF财务重组的努力和成效,而并不是由于商业银行本身信贷资产质量的根本改善,如今银行业总体不良贷款率的降低又更多的是依靠信贷规模扩张和不良资产剥离来实现的,倘若宏观经济出现波动,信贷规模紧缩,银行业不良资产的规模和比率可能会出现反弹。因此,我国需要一个范围更加宽泛的(包含解决国有银行信贷机制问题)银行业改革方案,其改革的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总体进程。
市场化的利率调节机制。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下,一国要受到国际利率平价条件的约束,而市场化的利率是调节资本流动的重要机制。如果不能建立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则不能及时灵敏地对国际利率水平变动以及预期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整,那么就会导致资本频繁地大规模流进和流出,对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造成冲击。此外,利率市场化的缺位也会造成资金价格信号失真,导致资金配置的无效率,从而不能获得资本账户开放理应带来的利益。为了避免资本账户开放使国内外利率水平发生扭曲及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该在资本账户开放前使相关国内利率更加灵活,并逐渐与国际市场的水平相适应。
灵活的汇率制度。开放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原理表明,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将难以保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随着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和资本账户的日益开放,我国难以维持以往的固定汇率政策,除非愿意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代价。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国家而言,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意味着需要在不可能三角框架中作出其他的选择,可行的路径就是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之前实行更富有弹性的汇率体制,即我国目前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灵活的汇率制度及其形成机制将大大减少在开放资本账户条件下货币危机和国际收支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国家经济和金融形势的稳定。
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国际背景下,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核心的环节。财务状况脆弱、治理结构僵化、信贷活动的盲目性及回收周期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危害金融系统的健康程度,增加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而金融监管体系的缺位在外债突然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货币和使用期限的双重不匹配问题;此外,银行大举涉足高风险部门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金融监管体系,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也还很不健全,在金融业的资本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的监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对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没有设计出一整套有效的方案。所以,适应资本账户自由化的需要,我国应该着力加强银行的监管体系建设,在信息披露机制、会计制度规范、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都需要加以改进,以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和提高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