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1113 2
2015-05-11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长平之战,白起歼灭赵军四十多万,韩、赵恐慌,就派苏代带了很多钱去游说秦相应侯范雎:“武安君白起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现在如果赵亡,秦王称霸,武安君必为三公,那么他的地位和权势就要超过您应侯了。”于是应侯说服秦王放弃了攻邯郸灭赵的计划。武安君听说后心里很恨范雎。
    第二年秦国的五大夫王陵攻邯郸,战事不利,秦王想要白起代替王陵。白起建议说:“邯郸实未易攻也。而且诸侯救援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再三下令,白起始终不肯前往,后来干脆称病不出。
    秦王派王代王陵,最终损失很大也未能攻破邯郸。白起听说以后就对人说:“秦王不听我的计策,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一定要征调白起,白起干脆就推说自己病得很重,范雎亲自去请也没请动。于是被免为士伍,又过了三个月,秦军连打几次败仗,秦王恼怒命人遣送白起,不得留咸阳中。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商议:“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于是派使者赐剑,白起落了个自杀下场。
    白起的死说明,在重大决策上和领导唱反调是很危险的事情。在攻打邯郸的问题上,白起的主张是有道理的。但是,之前攻打邯郸的计划因为秦王偏信范雎而搁浅,之后不适宜攻打邯郸的建议又因为秦王固执而不被采纳。两次挫折让军事家白起满怀不快,从装病到真病,受尽了委屈。
    其实,白起的遭遇在现代企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重大决策上,往往是作为专家的职业经理人难以说服固执的老板,“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白起选择的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改变,结果在秦国吃了败仗以后,自己也被迫自尽了。
    管理过程中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经常会出现上下级意见不统一的问题。这时会有两种情况:
    一是上级既有权力又正确,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性与权威性是一致的。下属的固执无损领导威信,企业经营也会顺利进行。
    二是上级有权力下级有真理,这时科学性与权威性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领导向下属妥协,事情也会顺利发展,而且领导会得到一个虚心纳谏的美名。但是权力往往都是固执的,于是双方的对立也就产生了。这种情况下,比较难做的是下属:服从呢,已经看出是错的;不服从呢,上级领导会不高兴;努力说服对方呢,又做不到。白起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自杀的。
    历史一次又一次向我们展示的事实就是这样的:
    下属:领导您错了,该朝这边走!
    上级:我没错,你跟我走!
    下属:您就是错了,我不跟您走!
    上级:真不走?
    下属:真不走!
    上级:好!来人,推出去斩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铁的事实,组织的运转从来都是由权力推动的。没有科学陪伴的权力依然威风凛凛,没有权力陪伴的科学则备受摧残。所以,科学要想在组织决策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善于和乐于与权力联姻。联姻不是卖身,不是做奴隶、做仆人、惟命是从。
    联姻的策略核心是“组建家庭”,荣辱与共,沉浮一体。任何美满而长久的婚姻中,双方都要坚信两点:一是彼此有深厚感情,二是彼此是利益共同体。
    专家型下属常犯的有三种错误:一是“不求婚”,二是“不恋爱”,三是“不顾家”。“不求婚”是指以专家自居,认为手握真理,心理上有优势。“不恋爱”是指适中没能让对方看到自己对公司、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领导的情感认同。“不顾家”是指在公司利益攸关的问题上冷淡处之,置身事外。
    专家型下属对于固执型领导的基本策略要点应为“主动求婚,真心恋爱,朝夕顾家”。具体而言,发生分歧时,要积极主动沟通,注意感情交流;善于使用私人场合和非正式的沟通,要展示自己的事业心,展示自己对领导和企业的感恩之心,要把企业的利益成败和自己的未来蓝图连在一起。
    科学如果不能和权利导成一致,但会被抛弃。
    没有科学内助的权利是盲目的权利,没有权利支持的科学是孤独的科学。
    在战略决策领域,永远是权利第一。
    在管理过程中,沟通策略和沟通角色的把握,对于沟通结果至关重要。有想法不说,对不起工作;说了不讲究方法,对不起自己。
    若专家型下属能做到即对得起工作,又对得起自己,正确意见即对领导说了,也讲究了方法,但却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怎么办?
    需要考虑三件事:一是是否自己的影响力太差了。能不能找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人出来说话?需要明白科学需要借助权利来传播;二是能不能放一放?小火慢炖,采用逐渐渗透的策略,让领导自己悟出来;三是倘若是紧急任务,沟通说服无效,那要要做的就是做好执行上级决策的思想准备,决议了纪要执行。
    下属要保持一颗公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理解别人,用于说服上级;二是要恪尽职守,用于指导自己工作;三是奉献精神,用于化解委屈。
    下属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方向性问题上只有建议权,没有改动权和停止权。所以要有摔跟头的思想准备,明知要摔也要甩给上级看,帮助领导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完全必要的。不小心摔跟头是正常,有准备摔跟头并能提前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境界。
    作为最高管理者,应该主观上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放宽心胸,放眼眼光,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同时在客观上应准备三个基本机制:一是有效的集体决策机制,包括信息收集机制、表决机制和决策咨询机制;二是上下级交流机制,保证自己能够了解到最新、最真实的意见;三是错误反馈机制和修正机制,确保尽早发现错误和解决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总结失误和教训,保持自己和企业不断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12 08:41:47
典型的中国思维,所以我们总是在内斗,白起之死两个明显:
1. 老板听不进逆耳忠言,所以最终王朝崩溃
2. 下属死忠,可以主动炒老板嘛,说不定历史上也就没有秦王暴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7 18:43:13
管理者,应该主观上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放宽心胸,放眼眼光,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管理者要有包容心,一个团队里面应有各种人才存在,包括那些不同意见的人,要做到君子和而不同,当然,对于那些拆台的要处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