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最终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不久发布了一个关于金融恐慌对伊斯兰银行影响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是由莫阿扎姆. 法鲁克和萨贾德.扎希尔于今年二月共同发表的。有意思的是,美联储在IMF的这份报告发出前不久才公布了美联储对全球主要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结果。结果指出,尽管这些银行的资本总额都很庞大一些银行却未能通过压力测试。总体来说,金融恐慌对所有的传统银行影响都非常显著。
在应付财政危机的同时也可以保证储蓄人所需的必要服务不受影响的能力是确保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考虑到伊斯兰金融近些年来在巴基斯坦的迅速发展,IMF的这份研究报告主要是针对巴基斯坦的银行业的调查。
伊斯兰银行是不是在金融恐慌时更具弹性?
IMF的这份研究考察了金融恐慌对巴基斯坦伊斯兰和传统银行客户的存贷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有趣的是,巴基斯坦银行业竟没有存款保险。也就是说,一旦巴基斯坦的银行出现财政危机储户潜在的损失将立即转化为实际的损失。正因为此,巴基斯坦的银行业要比其他国家的风险高的多。
这份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些有比较意义的结论。例如,银行的性质,即不论他们是伊斯兰还是传统银行,并不是一个在衡量“银行挤兑”危机时银行是否健康的主要特征。然而,相比危机前银行资产总值而言,“宗教品牌”似乎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报告结果表明,与传统银行相比伊斯兰银行经受“银行挤兑”的风险比较低。但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是太明确。储户的宗教身份以及由此延伸的银行业务偏好,可能是伊斯兰银行相对免疫于财政危机影响的一个原因。混合性质的银行,即银行有传统和伊斯兰两种金融服务,是此观点一个很好的证据。研究发现,即使在面临金融恐慌的时候巴基斯坦混合性质银行的存款额仍持续不断的增长。
底线:银行的特点不是他们遭受“银行挤兑”危机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在风险庇护能力上讲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并无太大差异。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银行的储户而非银行本身。报告中提到了一种趋势:由于伊斯兰银行可以解决储户源于宗教方面的顾虑,即使在银行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很可能不会放弃在伊斯兰银行继续存储。
因此,在伊斯兰金融中,贷款人与受益人分享着同一套的价值观。正因为此,两者之间铸成了一种无形间的紧密关系。在文化和宗教扮演次要角色的传统金融圈里,这样的联系是找不到的。IMF的这份报告既强调了这种互动的关系的重要性,也以数据证明了这种关系存在的事实。
今天的不断创新和成长的伊斯兰金融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接连不断的创新是推动伊斯兰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前不久宣布的将要发行世界上第一个绿色能源伊斯兰债券(Sukuk)。该债券将被用来为今年四月上市的绿色能源项目融资。传统的绿色债券市场早已存在,据近期相关报告指出全球绿色债券市场总价值高达百亿美元。
最近几年间,伊斯兰金融业在中东,非洲和亚洲地区增长迅速。Zawya指出,全球伊斯兰债券市场总价值在过去的三年里翻了一番。现在国际伊斯兰金融业总资产已高达1.5万亿美元。虽然伊斯兰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相比还相形见绌,前者却以年均10%的惊人增长率迅速发展。
从本质上说,伊斯兰金融成为了一个地域性经济发展的新宠儿,一个在中东地区诞生并持续不断向国际市场渗透的金融方式。随着伊斯兰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伊斯兰银行业似乎已经做好了承担任何潜在金融危机的准备。当然,伊斯兰银行是否能顶过这些危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自于储户的支持。
注解:
1. 金融系统的弹性(resilience)指的是其在金融泡沫破灭后市场修复的能力。
2. 金融恐慌(FinancialPanics)金融恐慌是指由于某种外在的因素,短期资金的债权人突然大规模地从尚具有清偿能力的债务人那里撤回资金,这是一种集体行为。金融恐慌会导致并恶化金融危机。
3. 最终贷款人(Lenderof Last Resort)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4. “银行挤兑”(Bank Run),是指大量的银行客户因为金融危机的恐慌或者相关影响同时到银行提取现金,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而出现的情况。
(Your Middle East:伊斯兰金融学会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