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公募)基金一般只能采用做多股票的策略,可注重分析其风格;对冲基金可使用的策略更多,宜关注其主要运用的策略。共同基金追求相对收益,一般用夏普比率考察风险控制;对冲基金追求绝对正收益,更看重对下行风险的控制。共同基金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冲基金难免“人一走,茶就凉”。
对冲基金与共同(公募)基金相对,广义上囊括了非共同基金的各种集合理财方式。相对于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有何不同?
★对冲看策略
共同(公募)基金受制于法规,一般只能采用做多股票的策略,追求超越指数表现的相对收益,讨论共同基金盈利方式时,我们更注重分析其风格;对冲基金受到的法规限制要比共同基金少得多,可使用的策略也更多,无论市场状况如何都追求绝对正收益,所以讨论对冲基金的盈利方式时,我们更关注其主要运用的策略。
共同基金的风格分析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晨星投资风格箱,即用基金所投资股票的规模和风格,来对基金进行划分。此外,共同基金还有很多其他的风格分类方法。按基金主动操作与否,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按基金选股方式,可分为基本面分析型和技术分析型……这些风格分析方法并不对立,在实际使用中,上述方法相互结合运用可以对共同基金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对冲基金来说,除传统的做多股票外,其常用的策略有股票做空、多空仓、市场中性、事件驱动、管理期货、全球宏观、固定收益套利、多重策略等几种。不同策略间的收益、波动也各有差异。在我国,受限于法规约束和金融工具种类,除传统股票做多外,主要被使用的策略有市场中性、套利策略、全球宏观、管理期货等几种。
比如,市场中性策略是指通过多种方法精选股票,构建多头头寸,再利用等市值做空股指期货的方法,对冲其市场风险,获得与市场相关性很低的超额收益,净值波动一般较小。运用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较为适合稳健的投资者。目前使用这种策略的对冲基金有朱雀阿尔法1号、尊嘉ALPHA等。全球宏观策略是指对冲基金投资于全球多个市场,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状况构建多空头寸,以分散风险,获取收益的策略。运用全球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可选择的投资范围和标的更广泛,分享全球不同地区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风险,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对冲基金,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目前使用这种策略的对冲基金主要有梵晟宏观策略基金、泓湖重域等。
★更关注下行风险
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盈利方式不同,风险控制亦相应有所差别。
共同基金一般用夏普比率考察基金的风险控制情况。夏普比率反映了基金投资者承担每单位风险,所能获得的收益,避免了单纯使用波动率指标可能引起的误判。不同于共同基金追求相对收益,对冲基金追求绝对正收益,也更看重对下行风险的控制,故而对冲基金更愿意用索丁诺比率来判断风险控制情况。虽然索丁诺比率较之夏普比率,仅仅将分母替换为了下行波动率,但其要求更加严苛。除上述两个比率外,净值最大回撤幅度等都是两种基金常用的风险评价指标。
在应对风险上,共同基金由于盈利手段基本限于股票做多,故风险控制一般是通过仓位规模和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的。在市场下行时,共同基金通过降低所持股票与指数的相关性以控制风险。对冲基金控制风险方面相对更为灵活。市场中性、套利策略、管理期货等,无论市场涨跌均可获益,故主要下行风险已变为管理者判断、操作的风险。宏观对冲策略可以在一国市场下行时,转投他国市场避免风险,还可通过做空、外汇套利等手段从一国经济趋势变动中获益,基本不受一国市场涨跌的限制。即便是运用传统股票做多策略的对冲基金,由于无共同基金的法定最低仓位限制,可在确认市场下跌趋势后,迅速空仓止损或避险,灵活性和操作的空间比共同基金更大。
★难免“人走茶凉”
一般共同基金都由基金公司发起,规模较大,有完整的公司制度,部门种类设置齐全。在投资中往往集体作战,依靠研究、投资和其他部门的协作,共同完成投资任务。这样的优点是,团队每人对所关注的领域有较深的研究;整体协作令相互之间有较好的信息支持,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完善的制度有利于控制决策风险。缺点是投资决策的链条变长,不利于对行情的即时把握;在意见出现分歧时,不易迅速作出判断。
而对冲基金一般由私人发起,规模也较小,结构相对简单,有时一人需同时承担数个岗位的职责。由于人数较少,在投资中往往单兵作战,更依赖个人能力、判断、胆识。这样的优点是,团队每人对市场整体都有较好的理解;决策链条短,易于作出投资决策,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决策时不易发生分歧,执行力好。缺点是个人判断较之集体研究,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更大;制度约束较少的情况下,风险控制易被忽略。因此,相对于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更依赖于其发起人,共同基金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对冲基金难免“人一走,茶就凉”。
来源:宽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