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CTV《直击华尔街风暴》
股市还存在继续下跌空间
欧美联合救市,股市没有反应;美国的房价(专题)还有40%的下跌空间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了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的秘书长张明博士。张博士您好!
张明:您好!
银国宏:政府救市的效果体现出来,目前救市政策出台,主要选择对冲国际市场负面影响,这次降 息是标志性的,是一次降息的开始,同时也是经济政策转向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有了这样的信号,关于经济下滑会减缓的预期会逐步形成,这 些都是决定市场逐步回稳甚至回升的重要因素。
黄祥斌:拉动中国GDP一直有三架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即使是出口,08年受到外围因素 的影响,出现不利环境下,我们看到消费和投资依然保持稳健的格局,09年考虑外围因素进一步恶化,但是央行最近连续出手,已经表明我们管理层在货币政策及 财政政策上都趋向于比较宽松的周期之中。
陈琳:欧洲银行间因金融危机引发不信任,彼此之间放贷的门槛没有丝毫降低,从这个现象来说, 欧洲央行有没有实现降息初衷,这是一个问号。还有一个严峻的现实,金融危机正在进一步将欧元经济推向衰退边缘,作为三大支柱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已经全线下 滑,有专家分析,基于金融危机,欧元区要想在第三季度反弹没有指望,如果再度出现负增长就意味这欧元迈入了衰退。
主持人:购买不了资产,仍然可以筑起防火墙的作用。
张明:7000亿美元不能全部购买金融资产,如果7000亿美元金融机构注资,会发挥很大作用。为什么美国国会没有批准美国财政部。
主持人:对国有化这个词太敏感。
张明:对,美利坚合众国可能会改变。
张明:对。香港政府进入股票市场。后来因为成立了基金,香港救市,没有亏纳税人钱,香港还大赚。
主持人:并没有说国有化,美国为什么存在这种担心,在政策层面上,对于国有这个词很敏感。
张明:他们对国有化非常敏感,即使是短期国有化。财政向金融机构注资,相对控股或者绝对控股,短期来看,金融机构变成国有企业,在市场转好之后,会转向私有化。美国共和党,右翼政策而言,这样短期来国有化。
主持人:欧洲姑且称为国有化。长期他们不能接受,也是一种挑战。欧洲国有化,称之为国有化,或者是国家持股,欧洲很顺利,大规模给银行注资,甚至政府完全控股,好像这方面的政策阻力特别少。
张明:英国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英国政府有数百亿英镑为皇家银行注资,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英国政府比美国政府更加实用主义。
主持人: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本身起源于欧洲。但是你觉得国有化就能把欧洲金融系统挽救吗?挽救欧洲于经济危机的边缘,因为现在还是一个金融危机,正在发展成为经济危机。
张明:我现在对欧洲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基于两个原因,欧洲实体经济没有美国灵活,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另外一个欧洲金融市场过于依赖银行,一旦商业银行出了问题,欧洲商业银行会惨不忍睹。关键要看政治的力度,要把所有金融机构国有化,还是只是做一部分来提升市场的信心。
政府最大的挑战是降低风险美国在国有化的同时,怎么出台新措施保障纳税人是一个难题对话美林华尔街首席主持人:今天最大的新闻是汉克保尔提出美国应将商业银行国有化,你是否认为所谓的国有化计划本身是一个信号?
KEN: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让政府彻底地置身在外,更加偏向了凯恩斯(博客)主义。
主持人:您认为美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加人们的信心?
KEN:他们应该怎么做,我想他们将向这些金融机构注资,以向公众表示他们的钱放在安全的地方。
主持人:我们知道1980年代,美国也有这样注资的做法,最后国有股撤出来了。
张明:国有化会不会让金融机构丧失活力,关键是看市场好转之后。从这种危机来看,要把大的危机,最终都是财政资金入市,购买金融机构的股权,国有化,提供信心,一旦市场好转之后,把股权出售之去,这似乎是1930年美国大萧条以后拯救危机的做法。
主持人:为什么政府在宣读这个方案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在宣布国有化的同时,或者短期注资,将在经济向好的时候直接私有化,直接提到日程上来。有没有这种可能?
张明:我觉得有可能,很难判断危机从什么时候反弹,很难把具体时间说出来。
主持人:刚才我们跟美林华尔街首席聊了一下,这是不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的终结,您怎么看?
张明:我觉得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观点都不是万能的,他们都是在一个国家不同周期发生 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放松管制,让政府放松发展,这容易过度地发育,最终会爆发危机,爆发危机会需要政府救市,政府一救市就必须要加强监管,就意味 着凯恩斯主义的复活。如果市场反弹以后,经济重新恢复以后,过多监管使市场丧失活力,所以这时自由主义会死灰复燃,自由主义不要放松管制。没有哪种主义是 对的,关键符合什么经济周期,从目前来看凯恩斯主义的复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主持人:有没有可能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很多经济学家都在担心,这次金融危机给美国一个教训,可能会破坏美国经济基本原则,存在这种可能性吗?
张明:这种救市方案,政府接管最大问题是降低风险,如果说未来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反对这一点,所有投资者的金融机构,我可以承担高风险,一旦亏损了那是纳税人的事情。美国在国有化的同时,怎么出一些新的措施,我认为这是摆在美国政府面前一个很大的难题。
张明:我觉得可能有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他要国有化。第二点要釜底抽薪,直接动用财政资金,购买房地产,让政府购买房地产,出租违约居民,到房地产反弹之后,政府把房子卖出去。第三点,可能奥巴马上来之后,会更多来呼吁国际市场联手救援美国。
中美两国经济在一条船上
窗口机会对于中国来说可能失去;救美国,救欧洲也是救自己
主持人:我们继续与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的秘书长张明博士的讨论。在节目一开始也看到 日本一些情况,昨天我们还在讨论日本可能是发达国家当中,受这场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中国是这场危机当中受影响最小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昨天日本金融机构也 受到了重创,是否会改变我们的判断?
张明:日本最重要两个问题,日本在1990年一直没有缓过来,经济增长很低。实体经济不行,日元收益率很低,随着美国金融市场股票价格下跌,会影响到日本资产会出现坏账,所以导致经济放缓。
主持人:如果抄底华尔街,在日后被认为是正确的。
张明:我还是比较欣赏日本金融机构购买雷曼兄弟的股权。日本金融机构国际化很多年,有整合的能力。
主持人:早有准备。
张明:而且另外一种很难看到市场底部,只要估计这个价格对你来说合适,就可以放心购买,日本金融家在应对这次危机的时候还很有眼光。
主持人:在这个时候判断市场情况,谁也不知道怎么样,充满了不确定性,雷曼兄弟在破产之前还是数百亿,破产之后,价值20亿美金,一夜之间一清算,价值低于20美金,确实感受到实在无法破解其中奥秘。对于中国相关的机构,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张明:我觉得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而言,目前应该更加谨慎。从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投资来看,现在 表现不是太好。另外一点,中国金融机构不像日本,缺乏国际化经验,我们很难整合它。另外中国和日本不一样,美国政府很容易接受日本企业作为美国金融机构的 大股东。当然一旦危机过去之后,我认为美国政府对于中国金融机构的管制会很严格。
主持人:窗口机会对于中国来说可能失去。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时候中国应该积极参与救市,救美国,救欧洲也是救自己。如果美国继续发展,中国如果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已经持有美国国债价值会缩水。
张明: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处于同一条船上,如果美国经济下滑中 国也很难幸免。我认为中国应该购买。如果中国政府不购买,美国财政部为了吸引其他国家购买,必然会提高其他国家收益率,自然会压低之前放到其他国家的储量 价值,中国目前储备1.8亿美元,其中大概有一万亿美元资产,大概六千亿是投资于美国国债。一旦国债市场价格下跌,对中国国民财富的损失,这是非常惨重 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考虑到如何使经济更加平稳地发展,如何使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不至于大幅地缩水。
主持人:除了购买美国国债,还有什么?
张明:另外一点我们可以响应全球央行连锁干预的政策,比如美国降息,注入市场流动性,此外我们中国还可以和美国来进行一些磋商,我们中国可以购买一份国债,但是这些资金应该用于更有价值的用途。为金融机构注资,可以用来购买房产。
主持人:很有可能再投资到中国来。
专家观点:
曾衍德:目前全年粮食已经接近8成收获到手。农业部分析的话,今年粮食有望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并有望超过1998年10246亿斤历史最高水平。
李国祥:粮食大丰收以后,对于我们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国家控制物价快速增长也会起着一个非常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整个中国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