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各有1000元,且A有1000公斤粮食,B有3辆自行车,C有10件衣服。设每个人都需要衣服和粮食,自行车则可要可不要
上述前提很明确。不需要考虑合谋与否,也不需要考虑效用、边际效用与否,也不需要考虑讨价还价策略与否,也不需要考虑信息充分与否,也不需要考虑各自谈判能力大小与否。
把上述题目,转换成如下拍卖问题:
设有3种货物:粮食1000公斤,衣服10件,自行车3辆,
设有3个买主竞买,各有1000元。
则拍卖在经过或简单或故意地不必要地复杂的博弈后,最终结果也是最优结果是:3个人分别花费出去1000元,也分别获得了1/3的总粮食,1/3的总衣服,1/3的总自行车。
----------亦即:人均购买力支出=1000公斤粮食=10件衣服=3辆自行车=人均总货物,即1/3(总粮食+总衣服+总自行车)=1000元=人均货币收入,都是平均化了。有些类似于马克思所说的等价交换。
-----------由于,上述3买主,其实也分别是3卖主,所以,上述3人分别收入了1000元,而分别实现了货物出清。
上述之类问题,上述之类结论,是理论上的很好的东西。
-------至少2人或3人之间的互相的交换,总是遵循这同样的原则的。无论是简单从事,还是人为地复杂化曲折化,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