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3740 8
2005-08-06
<P>    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决定了中国面临着持久的就业压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又加重了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高增长高就业”,但20世纪90年代是“高增长低就业增长”,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分别为10.1%和1%新增就业人员7241万人,仅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吸收劳动力的1/3。与此同时,大部分劳动力还处于低技能的岗位和低生产率的部门,如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印度的75%美国和法国的5%;制造部门劳动生产率也只有印度的92%,不足美国和法国的5%。</P>
<P>    经济增长的实质一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P>
<P>                            ——摘自胡鞍钢《建立知识经济基础 促进中国社会转型》</P>
<P>我觉得以上提到的中国近年来经济中出现的高增长、低就业同时也伴随着低生产率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吧。</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8 08:42:00
<P>怎么没人响应啊,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没兴趣吗?!</P>
<P>好吧,我先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啊</P>
<P>经济增长一般源于两种因素,一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为生产资料的扩大投入。低生产效率在我们这里是一个前提条件,那么我们的高经济增长看来很大部分依赖于生产资料的投入。</P>
<P>生产资料分为物质生产资料和人力生产资料。</P>
<P>首先,人力生产资料方面(低就业的分析)</P>
<P>我想可以从两方面给予考虑:一方面相对于过去的高就业(无失业)情况来说,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带来就业比率的下降。另一方面,考虑这种就业率的下降范围是不是合理,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率的影响,</P>
<P>另外,还有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是就业层次的问题,就是高素质和低素质的劳动力对于就业率的贡献问题。</P>
<P>其次,物质资本</P>
<P>在低就业的情况下,物质资本对于经济增长显然做出了较为主要的贡献。在物质资本中值得讨论的是自然生产资料和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问题。</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8 10:35:00
嗯,斑竹,我觉得这个问题应当要考察就业弹性,最近数年我国增长方式中,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的相对比重有没有什么变化;另外,高素质国民的就业要考虑到教育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1 12:24:00
<P>劳动力多与就业压力大之间没有线性联系。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人口年龄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P><P>至于如何发展经济,我们只有微观的经验和理论,不信你问问自己财富到底是什么。</P><P>最好切成几块逐步讨论。</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2 03:29: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iyiqian</I>在2005-8-8 8:42:52的发言:</B>

<P>怎么没人响应啊,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没兴趣吗?!</P>
<P>好吧,我先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啊</P>
<P>经济增长一般源于两种因素,一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为生产资料的扩大投入。低生产效率在我们这里是一个前提条件,那么我们的高经济增长看来很大部分依赖于生产资料的投入。</P>
<P>生产资料分为物质生产资料和人力生产资料。</P>
<P>首先,人力生产资料方面(低就业的分析)</P>
<P>我想可以从两方面给予考虑:一方面相对于过去的高就业(无失业)情况来说,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带来就业比率的下降。另一方面,考虑这种就业率的下降范围是不是合理,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率的影响,</P>
<P>另外,还有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是就业层次的问题,就是高素质和低素质的劳动力对于就业率的贡献问题。</P>
<P>其次,物质资本</P>
<P>在低就业的情况下,物质资本对于经济增长显然做出了较为主要的贡献。在物质资本中值得讨论的是自然生产资料和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问题。</P></DIV>
<P>
<P>首先,这里有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长,主要是在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其就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社会保障部门。由于一些制度因素,就业瞒报现象非常突出,隐性就业者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量。</P>
<P>其次,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都有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劳动力价格高于其边际产出),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和国企改革的进行,这部分伪就业人口将被释放,从而对报表就业人口有不利影响。但这种显性化应视为总体上有利于经济效率(卡-希标准意义上的)。参见刘易斯费景汉模型。</P>
<P>第三,是九十年代的新经济和国际经济调整对中国就业形势的影响,这个说来话长了,容后细述,呵呵</P>
<P>PS,微观向宏观过渡,一般均衡很重要。.</P>
<P>以上事实,都发生于90年代</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2 18:37:00
<P>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家的低就业率,可能源于三个方面:</P>
<P>一方面是体制转轨的必然,既以前隐形失业的显性化;(楼上还提到了统计口径问题,隐形就业!)</P>
<P>二是受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国企德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 但是怎么解释他和高经济增长并存)</P>
<P>三就是需要考虑在我们国家当前,资本以及技术对劳动结业的替代究竟有多大!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