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并非原创,也是“借花”,但我个人也认为,四万亿计划是可以缓解经济下滑,但不能解决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也不能来复制既有高达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理由:
第一,四万亿的规模确实很大,但这里面牵涉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其中包含的增量部分到底是多少,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项目包括京沪高铁和其他的一些客运专线项目,都是既定的项目,当然,由于经济刺激措施的实施,使得这些项目提前或加快,资金得到充分有效保障。另外一个问题是,四万亿投入的周期,这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因为从常识上来说,像高速铁路、核电站项目甚至社保体系建设,都不是快餐式的投入产出,高铁和核电项目都是技术复杂的工程,投入期将会远远高于高速公路。即使我们按照平均三年期计算(实际上将会远远不止),摊到每年也只有1.3万亿。我们再来算另外一笔账,中国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人民币13.7万亿元,而过去五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在25%左右,如果没有目前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率失速10%的话,投资额将减少1.37万亿元,也就是说,这新增的1.3万亿元正好能补上固定资产投资减速10%的额度。
第二,四万亿项目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有限,而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却是十分明显。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下,政府先前说的四万亿,根据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实际上只有1.18万亿,政府希望以1万亿去撬动四万亿。但是从目前的项目安排来看,民间资本参与的空间相当有限,除了四川灾后重建对于民间资本来说空间较大外,铁路、核电等基础设施,民间资本几乎没有什么空间。另外,政府安排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这对于持续低迷的房价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房价上涨的空间再次被封杀,两年内,房地产市场复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希望,保障房建设肯定将对商品房建设形成挤出效应。
第三,生产性投入占比少,无法对社会产出形成持续的拉动效应。根据政府方面的安排,已经确立的各项投入中,真正的生产性项目占比较少。这将难以对社会需求造成持续的影响。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复制98式刺激方案,但是我们无法复制过去十年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新增6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汽车产能从200万辆左右跃进到1000万辆,无线通信从起步阶段到全面普及,房地产业从进行房改到全面商品房转变,而这十年间,拉动经济增长的恰恰就是这几个主要方面,再来看一下未来几年,我们的社会需求在哪些方面?高速公路网已经基本建成,汽车产能已到极限,通信也已饱和,新的增长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