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5-27 20:55:53
所谓原因,是指从事物的外部促进事物的产生,并且自身留存在事物之外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05:39
乔尔丹诺·布鲁诺编辑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992年,罗马教皇宣布为布鲁诺平反
布鲁诺在哲学上的突出贡献是他在继承和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汲取了文乔尔丹诺·布鲁诺艺复兴时期先进哲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论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开创了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先河。他依据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哥白尼学说,形成了自己崭新的宇宙论。他提出并论证了宇宙无限和世界众多的思想。他认为整个宇宙是无限大的,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中心,也不存在界限。而地球只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太阳也只是宇宙中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在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的“世界”在产生和消亡,但作为无限的宇宙本身是永恒存在的。布鲁诺不仅抛弃了地球中心说,而且也跨过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而大大前进了一步。他还提出天地同质说,认为物质是一切自然现象共同的统一基础。
布鲁诺明确指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这一变化是统一的物质实体包含的各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事物经过相互转化,形成对立面的统一。布鲁诺还论述了“极大”与“极小”的对立统一。他指出“宇宙里面,体积与点无别,中心与周边无别,有限者与无限者无别,最大者与最小者无别”。他把对立统一原则看作是认识自然、发现真理的诀窍,将这一学说提到方法论的高度。他得出的结论是:"谁想要认识自然的最大秘密,那就请他去研究和观察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吧。深奥的法术几在于能够先早出结合点,再引出对立面"。(布鲁诺:《对话集》第291页)布鲁诺把这种辨证思想推广应用于社会和日常生活。他说:“不可能有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城市、这样的世代、这样的家庭,其成员竟会有相同的脾胃,而没有互相对立、互相矛盾的性格。”他指出意大利既是“一切罪恶”的“渊源”,又是“地球的头脑和右手”以及一切美德的“教导者、培育者和母亲”。布鲁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辩证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辨证理论家。他提出若干重要辨证的原理并做了详细论证,为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中行而上学的观点作出了重要贡献。
布鲁诺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前进的。他反对那种把远古社会美化为“黄金时代”的观点。他主张社会变革,但反对用暴力手段去改造社会,他把理性和智慧看成是改造社会,战胜一切的决定力量。但是他却看不到人民群众实践的社会作用。
布鲁诺的哲学是刚刚启蒙的资产阶级哲学,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由于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的哲学思想还有很多不彻底的地方,但却对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12:05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欧洲的14-16世纪,史称“文艺复兴 时期”。这是一场从14世纪到16世 纪,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发展到西欧 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由于其搜集整 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工作,通常被称 之为“文艺复兴” (renaissance,原 义为“再生”),而实际上它的实质是 人文主义运动。人文主义:1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2反对中世纪神学主张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要求人生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世生活的意义;3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人的自然平等。 第一节 人文主义运动和 政治哲学 一、人文主义运动的一般特征 人文主义运动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主 要从事人文学科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 的发掘、研究和传播。 从思想内容上说,人文主义的实质就是 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肯定了 人生的价值,也就必然肯定人的现世生 活 ,也肯定了人性的自由。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 马基雅维利的基本政治主张: 君主可以以能否达到巩固政权这一目的 决定德性的取舍。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一个重要的 问题:为什么违反道德的政治通常是不 可避免的? 他用“性恶论”回答了这个问 题,从这个意义上,马基雅维利的政治 思想就是“以恶治恶”。 第二节古典哲学的复兴 一、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园 (一)费奇诺 费奇诺继承了新柏拉图主义和中世纪 神学的宇宙等级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 容,提出了他的世界统一性思想。世 界统一的基础是灵魂。宇宙是一个自 上而下的体系,是一个由上帝、天 使、灵魂、性质、物质构成的等级结 构。费奇诺用 “柏拉图之爱” 与基督 徒对上帝的爱和人们之间的友谊联系 起来,并进一步把它规定为世界统一(二)皮科皮科进一步发展了费奇诺的宇宙等级论。但在皮科的宇宙等级结构中,人已不再占有一个固定的地位。上帝把人暂时放在世界的中心,但没有决定他在世界事物等级系列中的地位,为的是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按照自己的判断取得自己所渴望的位置、形象和功能。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使人不为任何限制所约束,可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自己本性的界限。二、庞波纳齐的亚里士多德主 庞波纳齐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肯定了 人在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他认为, 人是最完满的动物,在物质世界占据首 位,因而是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世界之间 的中介。但与柏拉图主义不同,在庞波 纳齐这里,人的本质不在于理性的沉思 生活,不在于灵与肉的分离,不在于彼 岸生活,而在于现实的道德生活,在于 灵与肉的结合,在于此岸世界。 三、蒙台涅的怀疑主义 与其他人文主义哲学不同,由蒙台涅 恢复的怀疑主义不仅试图推翻亚里士 多德的哲学权威,而且试图否定包括 经院哲学在内的一切哲学学说的价 值。蒙台涅虽然也研究人,但更多地 着眼于揭露和抨击人的弱点乃至弊 端。在某种意义上,蒙台涅的哲学是 对早期人文主义者的那种乐观主义的 纠正。蒙台涅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分析:蒙台涅的一句格言就是“我知道什么”。人类的无知根源于人的认识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首先表现在人类的认识能力上。当然他认为,认识到我们的无知并不妨碍我们的实践生活。知识的可靠性只涉及到什么是真的,并不涉及我们应当做什么。关键性的东西不在于知识,而在于道德行动。蒙台涅的哲学为近代哲学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的倾向开了先河。 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 从思想上看,宗教改革是用活的灵魂来 抗衡死的教条,使个人的权利与教会的 专断分庭抗礼。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 说:“宗教改革家有三个主要目标。第 一,整顿由于有人滥用罗马会议,由于 许多僧侣们生活放荡而遭到破坏的教 律。第二,按照先前遭到镇压的某些运 动的方针改革教义,并返回原始的质朴 状态。第三,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 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 出自己的判断”。 一、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第一个公开向传统教会提出挑战的是德 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 1546),神学博士学位,维滕贝格大学 神学教授。1517年,他反对教皇以修建 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在德国兜售赎罪券, 在维滕贝格教堂大门上张贴了著名的 《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揭开了宗教改 革的序幕。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对于“人如何获得上帝拯救”的问题,针对教会的“因行称义”之说,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即认为,只有信仰才是获救的必要条件,人只有凭借信仰才能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而“事功”只是信仰的结果而已。路德强调“因信称义”是一个精神转变过程,即人由犯罪感到确信获救的精神转变,人也由“罪人”变为“义人”。二、加尔文的“先定”说 与路德一样,加尔文也宣称教徒“因信得 救”。但他主要是重新推出奥古斯丁的 “先定”说,发挥了路德思想的宿命论方 面。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 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 排好了对人的拯救。谁将得到拯救,谁 将被遗弃,取决于上帝预先的拣选。这 是上帝的恩典,是无条件的,密而不宣 的,并且不以人的善恶功罪为转移。三、宗教改革的意义 在理论上,不仅否定了教皇和罗马教会 的至上权威,甚至否定了教会存在的必 要。在实践上,他们永久地结束了天主 教内部的统一,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 上的统治。宗教改革启迪人的思考,肯 定个人的权力、自由,争取个人的解 放。它与人文主义思潮是同一个时代精 神在不同领域里的表现。 宗教改革诉诸于个人的内心信仰,在某 种意义上为近代哲学之主体性的觉醒准 备了条件。 第四节 新时代的曙光 文艺复兴时代有两个重要的发现: 一是发现了人; 二是发现了自然。一、尼古拉库萨 (一)论三种极大 第一种是绝对的极大。这一极大就是 上帝 。 第二种是限定的极大,即宇宙。 第三种极大:既绝对又限定的极大。 唯有人类适宜产生这样的极大,因为 人是万物之灵,是一个小宇宙或者小 世界。(二)人及其认识能力 “就像上帝是现实的事物和自然形式的创 造者一样,人是以概念方式存在的事物 和艺术形式的创造者。艺术形式无非是 人的理智的摹本,就像上帝的造物是神 的理智的摹本一样。因此,人有一种理 智力量,这种力量就其创造活动来说, 是神的理智的摹本”。人的创造力就在于 人的理智或人的精神。人的精神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表现为感性、想象力、知 性、理性这四种能力。(三)认识是“有学问的无知” 库萨断言上帝作为无限是不可认识的, 因此,人的认识是一种有学问的无知。 认识到“上帝的不可知”就是对上帝的一 种知,也是对我们自身认识能力的一种 知。由于上帝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不认 识上帝就不可能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本 质。库萨虽然否认我们能够精确地认识 真理,但又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猜 测无限地逼近真理。二、布鲁诺 (一)论世界的原因、本原和统一性 所谓本原,是指从内部促成事物的形 成,并且作为该事物的基本要素,留存 于该事物之中的东西。本原又叫实体。 所谓原因,是指从事物的外部促成事物 的产生,并且自身留存在事物之外的东 西。 作为原因的世界理智是作为形式本 原的世界灵魂的一种能力,而作为形式 的世界灵魂又内在于作为物质本原的宇 宙之中。于是,作用因、形式因、质料 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二)宇宙的统一和世界的众多宇宙只有一个,是“能生的自然”(natura naturata),而世界(各种天体系统)的数目则无限多,是“被生的自然”(natura naturans)。布鲁诺为了排除机械论世界观所必需的“第一推动者”,最终得出了“万物有灵”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14:4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孔子这位哲学家超过了历代我们所知道的几乎所有的希腊哲学家,他的话充满了精辟的见解和箴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18:16
那些疾呼用西方哲学启蒙中国的人不知,中国古典哲学还是西方启蒙运动的重要资源。17、18世纪,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神学统治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的哲学大师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培尔等人在形成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时,都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欧洲启蒙思想家采用中国哲学中的无神论、道德伦理、理性原则,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源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教授在1942年《中国文明》的演讲中说到:“当余发现十八世纪西洋思潮多系溯源于中国之事实,余极感欣忭。彼十八世纪西洋思潮潜流滋长,固为推动西方进步思想之根据,十七世纪中叶耶苏会教友,群将中国经籍译成西文,中国儒家人性本善之哲学乃得输入欧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21:29
西方的启蒙运动,汲取中国古典哲学的宝贵资源,开启了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发展征程,创造出了欣欣向荣的新文明。与之相反,中国拥有思想丰富的古典哲学,却在愚昧排外和抱残守缺中裹足不前,在愚昧错误中腐朽衰微。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人类的最终解放时代,将人类意识从不成熟的无知和错误状态中解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31:13
启蒙运动   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41:51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不是只有“四大发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对于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45:43
耶稣会士向欧洲传播儒学200年,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曾经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大的杠杆”。
  
  中国的指南针和火药,为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发现新大陆、建立海外殖民地,提供了技术和武器。1492年,哥伦布从欧洲航行到了美洲; 1498年,达·加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了印度;1521年,麦哲伦又从美洲到达了菲律宾。此后,中国与西方在海路交通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改自古“丝绸”一条陆路的历史,在16—18世纪进入了一个通过海路进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正是在如此的历史背景下,也就是在明末、清初,西方基督教的一批批的传教士进入了中国。他们成了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有人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了新大陆,耶稣会士们在中国发现了东方文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也影响了西方的现代文明。


而基督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一次传播是在唐朝“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即627-649年。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从波斯到中国传教,被称为景教。
  
  第二次传播是景教在元朝(1271-1368)的复兴和罗马天主教来华的传教。其影响只在蒙古族中,因此,它随着元朝的灭亡而消失。
  
  第三次是明清之际,16世纪末到1789年耶稣会士来华传教。
  
  第四次是1840年之后的传教,这是在西方列强侵华的枪炮声中、是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进行的,因此它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
  
  因此,不是所有来华的传教士,都具有文化侵略的性质。这是一个需要调整的文化观。文化的传播历来是双向的,究竟那一种文化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化?一种文化能否轻而易举地吞噬另一种文化?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1598年利玛窦在中国把“四书”译成西文,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儒学对欧洲影响日甚的200年。其中,前100年是以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等耶穌会士沟通东西文化为开端;后100年则是以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向中国派遣传教士,与中国清朝皇帝康熙进行“对话”为起点。
  
  1582年,利玛窦随范礼安等耶稣会士,从印度果阿出发来到了澳门,经过严格的中国语言、文化训练之后,于1583年9月10日,取水道沿西江而上,进入当时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肇庆。从此,基督教开始了第三次向中国传播,也就揭开了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新篇章。
  
  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
  
  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利玛窦企图从这些经典中寻找“儒耶对话”的切入点,探讨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
  
  利玛窦认为:“中国哲学家中最有名的是孔子。这位博学的伟大人物,诞生于基督纪元前551年,享年70余岁。他既以著作和授徒,又以自己的身教来激励他的人民追求道德。他的自制力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使他的同胞断言他远比世界各国过去所有被认为是德高望重的人更为神圣”,“孔子是中国的圣哲之师”,因此,“中国有学问的人非常之尊敬他”。利玛窦认为,《四书》、《五经》是为着国家未来的美好和发展而集道德教诫之大成,《四书》“是着眼于个人、家庭、及整个国家的道德行为,而在人类理性的光芒下对正当的道德活动加以指导”,《四书》“是所有想要成为学者的人必须背熟的书”。基于这种认识,他于1598年与人合作,完成了用拉丁文注释《四书》的工作,以帮助在华的传教士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是他在16世纪的中叶,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译为西文。他把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思想传到中国,使中国人打开了眼界。同时他又把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传给了欧洲。《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欧洲人也是第一次从此书中知道中国圣人——孔子和中国文化的精粹——儒家经典。利玛窦是欧洲汉学家当之无愧的始祖,他对于欧洲的汉学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然而,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这一百余年,中国的儒学在欧洲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只有到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这一百年,在欧洲才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化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47:45
 欧洲100年的“中国文化热”
  
  经过耶稣会士们近百年的传播,终于从1685年到1789年,在欧洲形成了100年的“中国的文化热”,法国的巴黎大学,成了“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中国、孔子、儒学,“在欧洲获得了前所未有过的知名度”。尽管18世纪的法国是“英国的世纪”,但是,中国“似乎比英国更受青睐”。1769年有人写文章说,“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
  
  在这个历史时期,欧洲正处在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到来之前,需要有近百年的思想准备,要逐步形成新的思想和理论。这个思想准备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思想,与耶稣会士传入欧洲的儒家思想,这两种思想之精华的整合。法国文学史创始人居斯塔夫.朗松认为,自1680-1715年期间,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融合,进而形成启蒙思想——法兰西社会精神的大变换时期。产生于这个时期的欧洲思想有以下6个要点:
  
   1、要求有清晰的和有条理的思想,关注事实和经验,既不向偏见、也不向权威让步,一个人为他自己寻求真理;
   2、良心是自主的,信条是独立的;因此,所有地方的善人,与种族或宗教无关,从根本上讲都有同样的道德原则,并且个人可以自己判断善与恶,总的来说,善就是“中庸之道”;
   3、善和乐是一致的,人们不应该去寻求消除,而是要导引他们的欲望。这强调的是此世的享乐,来世的赏罚消失了;
   4、善,并不是如后来卢梭主张的,本来就有的,而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
   5、快乐的哲学被扩展到了互惠的地步,由此,一个人会认为,要使他自己幸福,就需要使别人幸福;
   6、“仁慈”的美德要被“人道”的美德所代替。”
   应当说,这六条思想在《论语》中和在早期儒家思想中都能够找到“有不同寻常的相似之处”。如第六条,就是用“人道”取代“神道”,用儒家的美德替代基督的美德。
  
  这些新合成的智能,为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在17-18世纪的欧洲,有一批大思想家,都曾经非常狂热地崇拜中国文化,如:伏尔泰、莱布尼茨、霍尔巴赫(哈)、魁奈、歌德、克斯柰……。他们发现,“令他们惊讶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以同样的方式思索同样的思想,并进行了同样的战斗”。于是他们把孔子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民主观、平等观、自由观、博爱观,视为“天赐的礼物”,魁奈在他的《中国专制制度》一书中声明:“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霍尔巴赫也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就是这些启蒙学者们响亮地提出,要向欧洲“移植中国的精神”。这就表明,中国的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他们“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和依据。“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
  
  18世纪法国大哲学家、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读了传教士巴多明(在华时间:1728-1740)的通信之后认为:中国文化传入是对西方文化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中国文化被发现,对西方思想家们来说,是与达·伽马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新发现,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他还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他说,当中国已经成为广大繁庶而且具有完善而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的时侯,“我们(欧洲各国)还是一小撮在阿尔登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哩”!他认为人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首先从中国那里开始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
  
  伏尔泰指出,“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是他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他主张,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法国哲学家霍尔把赫(1723-1789),与狄德罗(1713-1784)、爱尔维修(1715-1771)同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是一个“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ZF”,“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白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被称为“在欧洲,除了莱布尼茨之外,还从未有任何一位哲学家对新儒学感兴趣。”他在1672-1676年期间,作为德国外交官,在法国巴黎居住了四年,这是他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机会,对于他哲学思想的发展和科学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论中国哲学》中说:中国哲学“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1689年他在罗马逗留了6个月,期间他结识了由中国返回欧洲的耶穌会士闵明我,获得了许多关于中国的第一手资料。他在1697年写作的《中国近事》一书序言中,曾经建议:“鉴于我们道德急剧衰败的现实,由中国派传教士来教我们自然神学的运用与实践,就像我们派传教士去教他们由神启示的神学那样,是很有必要的。”。他的哲学思想,对于以后德国的哲学家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1831)的哲学思想,都有重要的影响。
  
  半个世纪以前,在1945年,美国汉学家顾立雅(1905—)出版了他的《孔子与中国之道》一书。他对中国儒学在17—18世纪对欧洲的影响,尤其是对法国启蒙学者的影响,做了极其翔实的阐述和论证。他在该书一开头就明确指出:
  
  “众所周知,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法国和英国的实情是,中国,在儒学的推动之下,早就彻底废除了世袭贵族政治,现在儒学又成为攻击这两个国家的世袭特权的武器。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这种历史事实,对于当代中国人,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的角色和作用,消除“西方中心论”所孽生的殖民地的文化心理,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挺直自己民族文化的脊梁,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再度辉煌,奉献我们这一代人的辛劳,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1:50:11
中国老板 发表于 2015-5-27 20:08
科学是怎么科学地得出人是动物的科学结论的?
中文学名人,拉丁学名Homo sapiens,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属,人种。这就是科学对人的定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2:14:51
第一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用语,即形而上学,为后来所说的哲学。他把知识分成理论科学、实践科学(指政治学、伦理学和理财学)及创作科学(指各种工艺技术及音乐、医学等)。理论科学包括第一哲学、第二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数学。第一哲学主要讨论关于语言与事物的关系。  在《形而上学》第4、第6卷中,他探讨了第一哲学的对象和范围,认为其他各门具体科学都是以“存在”的某一方面为对象的,例如数学只研究“存在”的量的属性;而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凭借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的科学,称之为第一哲学。亚里士多德认为它的研究范围包括:①实体及其属性;②事物存在的根源,即“四因”;③各门科学共同遵循的原理,即思维的基本规律;④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7 22:19:37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达到了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巅峰。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创始人是苏格拉底,在现代政治哲学于16、17世纪产生以前,古典政治哲学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如果说古典政治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群星闪耀,那么亚里士多德当属最耀眼的那颗。生活于古希腊民主制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亚里士多德深刻地感受到民主和非民主的利害。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前人(特别是柏拉图)总结、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时希腊一百多个城邦的阶级统治状况,系统地建构了自己的以现实主义为主调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内容丰富而又深刻,从不同的视角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和借鉴,这也正是其政治哲学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但是抛开这繁芜丛杂的理论表象,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真正关注的只有两点——“正义”和“善治”,它们从内外两个方向延伸拓展,共同地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全部。 正义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内在价值追求。亚里士多德之前,古希腊这片思想沃土上已经长满“正义之花”,亚里士多德借鉴、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丰富发展,使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政治正义的高度。 善治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实践智慧显现,是其正义思想的外在延伸,也是其目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不同于其老师柏拉图的重要一点就在于,他的政治哲学带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性。他的正义思想不是为了理论本身,而是为了城邦政治生活的实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04:00:08
哲学名称和哲学概念
  1现在我们仍可认出,两词在文献中①初次出现时,它们简单而不确切的涵义是“追求智慧”,而在苏格拉底以后的文献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中,“哲学”一词获得了明确的意义,根据这个意义,“哲学”指的恰恰是德语“Wissenschaft”[科学]②。按照这个涵义,一般哲学③指的是我们认识“现存”事物的井井有条的思想工作,而个别“哲学”指的是特殊科学,在这些特殊科学里我们要研究和认识的是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④。
  同“哲学”一词的上述第一种理论意义很早就结合在一起的是2第二种
  ①在雨伯威格-海因策《哲学史大纲》第一章第一节(Ueberweg-Heinze,GrumdrissederGeschichtederPhilosophie,I。?I。)中有详细的引证。[雨伯威格《哲学史》英译本,G。S。摩利士译,1871年纽约版。]
  ①希罗多德Ⅰ。30和50(Herodotus,希腊历史学家,纪元前约484至425年。——译者);修昔的底斯,11。40(Thucydidcs,雅典历史学家,纪元前约471至400年。——译者);甚至也经常出现在柏拉图作品中,如《申辩篇》29;《李西斯篇》218A;《筵话篇》202Eff。
  ②这个众所周知的概念比英语、法语的“sclence”,范围广泛得多。[在英译本中,“science”(科学)与“scientific”(科学的)两词用于这种更广泛的意义上。“naturalscience”(自然科学)一词则用于通常单浊用“sciencc”(科学)一词时所指的更挟窄的意义。如能提醒初学者,哲学和科学思想是一个东西,而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全体,可能是有好处的。]
  ③见柏拉图《理想国》480B;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VI。1,1026a18。
  ④见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43D。亚里士多德将有关“存在本身”的理念(即以后所谓的形而上学)当作“第一哲学”,以别于其他哲学,并进而区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在一段文章(《形而上学》I。b,987a29)中,他将复数形式φιλοσοφαι也用在历史上先后连续的各种不同科学体系,正如我们谈到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的种种哲学一样。
  理论意义。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参阅后面第一篇第二章),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主活艺术的实践意义
  ①——智者派和苏格拉底
  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这种变化的结果,纯理论的兴趣就过渡到特殊的“哲学”,有些特殊“哲学”就取得了它们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名称(或者是历史的,或者是自然科学的),而数学和医学更加顽强地保持着它们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对于一般科学的独立性②。然而哲学的名称总依附于那些科学的企图——企图从人类知识最普遍的结论中获得指导生活的信念,此种企图最后在(新柏拉图主义所作出的)努力中达到高峰,他们企图从这样的哲学中去创造新的宗教以代替已经过时的旧的宗教③。
  最初,当古代科学遗产作为欧洲各国民族理智生活的决定力量而进入欧洲文化时,这些关系很少变化。中世纪所称的哲学的内容和任务与近古所持的概念完全一致④。然而,由于发现宗教在某种意义上已完成了哲学的任务,哲学的涵义就经受着本质的变化。因为,宗教也一样,不仅提供了作为指导个人生活规律的确定信念,而且与此相联,还提供了对整个现实总的理论观点;由于基督教教义完全是在古代哲学的影响下创立的,因此那种理论观点就更具有哲学性质。在这种形势下,在基督教教义绵亘不断的统治时期,留给哲学的最多不过是一个婢女的地位,一个科学地奠定、发展和扞卫教义的婢女的地位。但是哲学也因此与神学在方法上对立起来;因为神学依靠神灵的启示去宣教的东西而哲学却利用人类知识去获取、去阐述①。
  但是这种关系不可避免的结局是,思想越不受教会的束缚,哲学就越更独立地着手解决哲学和宗教共有的问题。哲学从阐述、扞卫教义过渡到对教义进行批判,最后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力图从它认为它自己所具有的人类理性和人类经验的“自然之光”的源泉里推论出自己的学说②。就这样,哲学
  ①参阅在塞克斯都范髋镧妗斗炊允Ъ摇?XI。169中伊壁鸠鲁的定义:另方面参阅在塞涅卡《书信集》89中的定义。
  ②参阅下面第一篇。
  ③比如普罗克洛喜欢把哲学称为神学。
  ④比如,参阅Augustine,Solil。《独白》]I。7;conf。[《忏悔录》]V。7;ScotusErigena,DeDiv。Pr(dest。[《论神的预定说》]I。1(Migne,358);Anselm,Proslog。[《前论》],cap。1(Migne,I。227);Abelard,Introd。inTheol。[《神学概论》]。II。3;Ray-mundusLullus,DeQuinqueSap。8。
  ThomasAquinas,SunmmaTheol。[《神学大全》]I。32,I:COntr。Gent。[《反异教大全》]Ⅰ。8f。Ⅱ。1ff。;Dunsscotus,OpOx。[《牛津论着》]Ⅰ。3,qu。4;Duranddepourcain,InSent,Prol,qU,8;Raymundusofsabunde,Theol,Natur。Prooem。[《自然神学导言》
  Laur。Valla,Dialect。Disp。[《反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Ⅲ。9;B。Telesio,DeNat,Rer。Prooem[《论物性》导言];Fr。Bacon,DeAugm[《增进科学论》],Ⅲ。1(WorkS,Spedding,Ⅰ。539=Ⅲ。(336);Taurellus,PhI7Os。Triumph。[《哲学的胜利》]Ⅰ。Ⅰ。Parase1sus,Partagr。(ed。Huser)Ⅱ。23f。;G。Bruno,DellaCausa[《论原因。本原和一》],etc。Ⅳ。107(Lagarde,Ⅰ。272);Hobbes。DeCOrpor。[《论形体》]Ⅰ。(Works,Molesworth,1。2and6f。)。
  与神学在方法上的对立,逐渐发展到在本质上的对立;而作为“世俗哲学”③的近代哲学把自己摆在与基督教教义完全对立的立场④。这种关系虽然外貌上班驳陆离,从缠绵的依附变化到激烈的冲突,但是“哲学”的职责总仍然是古代所规定的,即从科学的洞见中提供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关于这点,宗教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至少不能单独满足这种需求。十八世纪的哲学象希腊哲学一样,确信它能胜任这项任务,并认为它的权利和义务是向人们阐明事物真相,并从这种认识的高度去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
  处在这种自信状态中的哲学被康德震撼了。康德论证了:要在个别科学之外或在个别科学之上对宇宙作哲学的(即形而上学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从而又一次限制了哲学的概念和任务;因为在这次弃权之后,哲学作为一门特殊科学,其领域便缩小到只限于理性对其自身的批判活动了。康德就是从这种理性的自我批判中获得了他的果断的灼见;这理性的自我批判必然系统地扩展到认识以外的其他活动中去。与此相联的是康德①所谓的哲学的宇宙的概念——哲学在生活实践方面的使命。
  的确,这种新的显然也是最后的哲学概念绝不是立刻就得到了普遍承认的。情况倒是这样:十九世纪庞杂众多的哲学运动没有不重复早期的哲学形式的,而且“形而上学需要”②的蓬勃发展,在一个时期,甚至带回了一种倾向,把人类一切知识都放进哲学之中,又将哲学当作包罗万象的科学。
  2鉴于“哲学”一词的涵义在时间的进程中变化多端,从历史的比较中要想获得哲学的普遍概念似乎是不现实的。根据这种目的提出来的概念,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自称为哲学的思维活动的4结构③。有些类型的学说,片面强调理论的实践意义;在这样情况下,即使将哲学置于有更普遍意义的“科学”概念之下,也是成问题的①。我们更不可以规定被认作特殊科学的哲学的对象和形式为普遍有效的。因为除开早期的,或者后来又流行的,关于哲学是普遍的科学②这种观点以外,企图限制哲学概念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开始,自然科学问题几乎是引起哲学兴趣的唯一对象,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科学问题又包括在哲学范围之内,直到现代才同哲学分离。另方面,大多数哲学体系一直不把历史当作对象,只在较晚一些时期,在个别情况下,历史才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04:00:09
哲学名称和哲学概念
  1现在我们仍可认出,两词在文献中①初次出现时,它们简单而不确切的涵义是“追求智慧”,而在苏格拉底以后的文献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中,“哲学”一词获得了明确的意义,根据这个意义,“哲学”指的恰恰是德语“Wissenschaft”[科学]②。按照这个涵义,一般哲学③指的是我们认识“现存”事物的井井有条的思想工作,而个别“哲学”指的是特殊科学,在这些特殊科学里我们要研究和认识的是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④。
  同“哲学”一词的上述第一种理论意义很早就结合在一起的是2第二种
  ①在雨伯威格-海因策《哲学史大纲》第一章第一节(Ueberweg-Heinze,GrumdrissederGeschichtederPhilosophie,I。?I。)中有详细的引证。[雨伯威格《哲学史》英译本,G。S。摩利士译,1871年纽约版。]
  ①希罗多德Ⅰ。30和50(Herodotus,希腊历史学家,纪元前约484至425年。——译者);修昔的底斯,11。40(Thucydidcs,雅典历史学家,纪元前约471至400年。——译者);甚至也经常出现在柏拉图作品中,如《申辩篇》29;《李西斯篇》218A;《筵话篇》202Eff。
  ②这个众所周知的概念比英语、法语的“sclence”,范围广泛得多。[在英译本中,“science”(科学)与“scientific”(科学的)两词用于这种更广泛的意义上。“naturalscience”(自然科学)一词则用于通常单浊用“sciencc”(科学)一词时所指的更挟窄的意义。如能提醒初学者,哲学和科学思想是一个东西,而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全体,可能是有好处的。]
  ③见柏拉图《理想国》480B;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VI。1,1026a18。
  ④见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43D。亚里士多德将有关“存在本身”的理念(即以后所谓的形而上学)当作“第一哲学”,以别于其他哲学,并进而区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在一段文章(《形而上学》I。b,987a29)中,他将复数形式φιλοσοφαι也用在历史上先后连续的各种不同科学体系,正如我们谈到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的种种哲学一样。
  理论意义。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参阅后面第一篇第二章),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主活艺术的实践意义
  ①——智者派和苏格拉底
  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这种变化的结果,纯理论的兴趣就过渡到特殊的“哲学”,有些特殊“哲学”就取得了它们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名称(或者是历史的,或者是自然科学的),而数学和医学更加顽强地保持着它们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对于一般科学的独立性②。然而哲学的名称总依附于那些科学的企图——企图从人类知识最普遍的结论中获得指导生活的信念,此种企图最后在(新柏拉图主义所作出的)努力中达到高峰,他们企图从这样的哲学中去创造新的宗教以代替已经过时的旧的宗教③。
  最初,当古代科学遗产作为欧洲各国民族理智生活的决定力量而进入欧洲文化时,这些关系很少变化。中世纪所称的哲学的内容和任务与近古所持的概念完全一致④。然而,由于发现宗教在某种意义上已完成了哲学的任务,哲学的涵义就经受着本质的变化。因为,宗教也一样,不仅提供了作为指导个人生活规律的确定信念,而且与此相联,还提供了对整个现实总的理论观点;由于基督教教义完全是在古代哲学的影响下创立的,因此那种理论观点就更具有哲学性质。在这种形势下,在基督教教义绵亘不断的统治时期,留给哲学的最多不过是一个婢女的地位,一个科学地奠定、发展和扞卫教义的婢女的地位。但是哲学也因此与神学在方法上对立起来;因为神学依靠神灵的启示去宣教的东西而哲学却利用人类知识去获取、去阐述①。
  但是这种关系不可避免的结局是,思想越不受教会的束缚,哲学就越更独立地着手解决哲学和宗教共有的问题。哲学从阐述、扞卫教义过渡到对教义进行批判,最后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力图从它认为它自己所具有的人类理性和人类经验的“自然之光”的源泉里推论出自己的学说②。就这样,哲学
  ①参阅在塞克斯都范髋镧妗斗炊允Ъ摇?XI。169中伊壁鸠鲁的定义:另方面参阅在塞涅卡《书信集》89中的定义。
  ②参阅下面第一篇。
  ③比如普罗克洛喜欢把哲学称为神学。
  ④比如,参阅Augustine,Solil。《独白》]I。7;conf。[《忏悔录》]V。7;ScotusErigena,DeDiv。Pr(dest。[《论神的预定说》]I。1(Migne,358);Anselm,Proslog。[《前论》],cap。1(Migne,I。227);Abelard,Introd。inTheol。[《神学概论》]。II。3;Ray-mundusLullus,DeQuinqueSap。8。
  ThomasAquinas,SunmmaTheol。[《神学大全》]I。32,I:COntr。Gent。[《反异教大全》]Ⅰ。8f。Ⅱ。1ff。;Dunsscotus,OpOx。[《牛津论着》]Ⅰ。3,qu。4;Duranddepourcain,InSent,Prol,qU,8;Raymundusofsabunde,Theol,Natur。Prooem。[《自然神学导言》
  Laur。Valla,Dialect。Disp。[《反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Ⅲ。9;B。Telesio,DeNat,Rer。Prooem[《论物性》导言];Fr。Bacon,DeAugm[《增进科学论》],Ⅲ。1(WorkS,Spedding,Ⅰ。539=Ⅲ。(336);Taurellus,PhI7Os。Triumph。[《哲学的胜利》]Ⅰ。Ⅰ。Parase1sus,Partagr。(ed。Huser)Ⅱ。23f。;G。Bruno,DellaCausa[《论原因。本原和一》],etc。Ⅳ。107(Lagarde,Ⅰ。272);Hobbes。DeCOrpor。[《论形体》]Ⅰ。(Works,Molesworth,1。2and6f。)。
  与神学在方法上的对立,逐渐发展到在本质上的对立;而作为“世俗哲学”③的近代哲学把自己摆在与基督教教义完全对立的立场④。这种关系虽然外貌上班驳陆离,从缠绵的依附变化到激烈的冲突,但是“哲学”的职责总仍然是古代所规定的,即从科学的洞见中提供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关于这点,宗教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至少不能单独满足这种需求。十八世纪的哲学象希腊哲学一样,确信它能胜任这项任务,并认为它的权利和义务是向人们阐明事物真相,并从这种认识的高度去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
  处在这种自信状态中的哲学被康德震撼了。康德论证了:要在个别科学之外或在个别科学之上对宇宙作哲学的(即形而上学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从而又一次限制了哲学的概念和任务;因为在这次弃权之后,哲学作为一门特殊科学,其领域便缩小到只限于理性对其自身的批判活动了。康德就是从这种理性的自我批判中获得了他的果断的灼见;这理性的自我批判必然系统地扩展到认识以外的其他活动中去。与此相联的是康德①所谓的哲学的宇宙的概念——哲学在生活实践方面的使命。
  的确,这种新的显然也是最后的哲学概念绝不是立刻就得到了普遍承认的。情况倒是这样:十九世纪庞杂众多的哲学运动没有不重复早期的哲学形式的,而且“形而上学需要”②的蓬勃发展,在一个时期,甚至带回了一种倾向,把人类一切知识都放进哲学之中,又将哲学当作包罗万象的科学。
  2鉴于“哲学”一词的涵义在时间的进程中变化多端,从历史的比较中要想获得哲学的普遍概念似乎是不现实的。根据这种目的提出来的概念,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自称为哲学的思维活动的4结构③。有些类型的学说,片面强调理论的实践意义;在这样情况下,即使将哲学置于有更普遍意义的“科学”概念之下,也是成问题的①。我们更不可以规定被认作特殊科学的哲学的对象和形式为普遍有效的。因为除开早期的,或者后来又流行的,关于哲学是普遍的科学②这种观点以外,企图限制哲学概念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开始,自然科学问题几乎是引起哲学兴趣的唯一对象,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科学问题又包括在哲学范围之内,直到现代才同哲学分离。另方面,大多数哲学体系一直不把历史当作对象,只在较晚一些时期,在个别情况下,历史才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10:49:03
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多少还是有些可观之处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11:11:28
哲学就是科学,哲学与科学思想是一个东西。而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全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11:18:12
哲学的权利和义务是向人们阐明事物真相,并从这种认识的高度来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12:37:34
一般的来说,哲学界都认为,马克思哲学中包含实践哲学思想,甚至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本质上就是实践哲学。


  实践哲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亚里斯多德首先在哲学反思的意义上,对实践进行了考察,所以,亚里斯多德是实践哲学的创始人。在《形而上学》、《物理学》两本著作中以及《尼哥马科伦理学》的个别地方,亚里斯多德都曾把人类的所有行为和活动都称之为实践,实践就是人类活动的全部形式的总称。他试图把人类的全部活动归结为一种终极性的“善”的统摄,在他看来“一切技术,一切研究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

[1]

从而实践就成为以终极的“善”为指向,或者说贯穿着“至善”的人类各种行为、活动的总体。这一思想给人类各种行为和活动注入了一种统一性,注入了一种终极关怀的元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12:43:01
  实践哲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亚里斯多德首先在哲学反思的意义上,对实践进行了考察,所以,亚里斯多德是实践哲学的创始人。在《形而上学》、《物理学》两本著作中以及《尼哥马科伦理学》的个别地方,亚里斯多德都曾把人类的所有行为和活动都称之为实践,实践就是人类活动的全部形式的总称。他试图把人类的全部活动归结为一种终极性的“善”的统摄,在他看来“一切技术,一切研究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1]从而实践就成为以终极的“善”为指向,或者说贯穿着“至善”的人类各种行为、活动的总体。这一思想给人类各种行为和活动注入了一种统一性,注入了一种终极关怀的元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12:51:18
自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生产活动和与此相关的实验自然科学的功利价值被重视起来。自此,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创制性活动(生产性活动和功利性实验活动)被突显出来。F.培根和百科全书派把工匠的各种手艺同对自然的认识和实验一起列入实践的内涵。F.培根批判亚里斯多德的思辨哲学,他对亚里斯多德的实践哲学进行了两个根本性的改变。
    其一,由注重道德哲学转向注重自然哲学。他认为,亚里斯多德和古希腊的诡辩论者一样,耽溺于争辩之中,而这种争辩恰恰是和探究真理相反的一种智慧。[2]培根所说的探究真理,是指探究自然的真理。在他看来,古希腊罗马时代,对自然的探究仅仅占据短短的一个时期。其大部分时间,人们的主要精力都是耗费在道德哲学上面,这使得人心离自然哲学越来越远了,在这一点上,亚里斯多德也不例外。F.培根十分关心对自然的研究,他提出了对自然研究的“新工具”,即归纳法。
    其二,由超功利性转向功利性。在《新工具》中他多处批判亚里斯多德的思辨哲学,他认为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虽富于思辨而却近于无用。他指出,所谓知识就在于在实际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凡在动作方面是最有用的,在知识方面就是最真的。”他甚至径直认为“真理和功用在这里乃是一事:各种事功自身,作为真理的证物,其价值尤大于增进人生的安乐。”[3]在这里,他明确提出,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科学和技术的价值大于伦理学和道德学的价值。
    据此,F.培根认为有两种实践:一种是在物理学之下的机械学,一种是在形而上学之下的所谓幻术。[4]应当注意的是,在这里,F.培根把实践直接等同于科学的技术化。这就彻底转换了实践的含义,在这一点上,H.G.伽达默尔看得十分准确,他认为,近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实践的最可怕的歪曲就是把实践降低到功利性的技术层面,看作是一种纯然的技术活动。我认为,实践观念的这种转换,实际上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而在F.培根的思想里,已经有了典型的形式。
    F.培根在认识论范畴里考察实践,从而乐观地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重要手段——这种实践观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浅近的功利主义。所以,认识论的实践观也是一种经验(功利)主义实践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8 12:56:15
   人·无限性·大全 丁立群

    人类还在童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以其稚嫩的身心难以完成的重任——“认识你自己”。从此,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哲学家们曾经顽强地渴望和追求这一终极问题的答案,而不顾自己生命存在的有限性。
    然而,这一镌刻在古希腊德斐尔神庙上的箴言却至今仍然是一个无底之谜。数千年来,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取得堪称辉煌的成就,而对自身之谜的解答却一直见仁见智,无法取得一个终极的、具有普遍性的答案。这一鲜明的对比曾使许多哲学家和人文学家羞愧赧颜,也曾招致自然科学家对哲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的普遍蔑视!
    然而,这种蔑视乃至这种对比本身便预设着某种唯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偏见。
    人毕竟不同于普通的认识客体,这不仅在于人有着十分丰富细微的内心世界,更在于人本身就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存在”:他是不断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存在,而这种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在某种意义上正本原于人的不间断的自我追寻。这个问题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不断追寻存在的意义,作为存在者的存在方式,这个问题的发问本身从本质上就是由问之所问规定的——即由存在规定的。于是,不仅人的自我认识由于人的自我超越而只能是一个历史过程,而且人的自我认识、自我追寻、自我解释本身即构成了人自身的某种基本存在方式。在这里,人类自我认识的连续性即表现了人类自我超越的连续性:只有人才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不是如同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空洞无意义的简单变化。可以看到,只是在这里,才有真正意义的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毫无疑问,人的自我超越的无限性这一本体论规定即蕴涵着人的自我认识亦将是无限的这一结论。因此,我们便无法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人将像任何一个普通客体一样,被毫无遗漏地同化到某种终极的认识系统之中——人是主体,它是不能被完全客体化的。然而,尽管这样,这种特殊的认识——即对人的认识,仍然如谜中之谜一样,构成了一切认识之“根”。
    考察一种文化现象是饶有趣味的。人类文化由统一而分化,“积淀”了着三种基本价值,即真、善、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文化门,类如自然科学、伦理学、美学、艺术、文学等。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文化门类大多已存在了数千年,并以这些基本价值为核心,延伸出一套套复杂的理论,而何谓“真”、何谓“善”、何谓“美”却并没有获得明确的“共识”。
    关于真,科学曾被认为是发现真理的典范,为了使科学认识由自在上升到自为,人们对科学进行了反思,由此形成了认识论这一哲学学科。然而,在反思中,人们却发现,科学尽管发现了很多真理,但却无法说明什么是真理本身,甚至科学本身的发展也变成一个“范式”不断更替的非理性的“革命”过程(T.库恩),于是,在现代西方曾一度盛行的科学哲学,在费耶阿本德那里便走向“怎么都行”的无ZF主义。
    关于善,伦理学被认为是研究善的典型学科。但正是由于对善的不同理解,伦理学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规范伦理学把善理解为一种规范,却由无根基的“应当”而走向相对主义;科学伦理学把善理解为一种经验事实,试图克服规范伦理学的相对主义,但却抹杀了伦理学的规范意义,使伦理学变成了单纯的事实描述;元伦理学为了澄清“善”的语词涵义而进行了大量的语义分析,这种空洞的形式主义已经使其自身无法再自称为伦理学了。
    关于美也是如此。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认识到,一方面美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经验中,另一方面人们又难以明确美本身。最后他只好承认“美是难的”。确实,美有很多现实形态如“和谐”、“秩序”、“比例”、“体积”等等,甚至其反对形态也是一种美,它们之间有时连“家族相似”都难以找到。所以美本身仍然无法在诸多美的形态中,通过寻找共性而产生出来,以至于在当代西方人们大多已放弃了对美的本质的研究。但是缺乏形而上学的美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丧失了自身的根基。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人自身!
    诚然,无论是真,还是善,或者是美,都具有某种经验性质,经验中存在着无数个真、善、美的实例,但是我们却无法从中概括出真、善、美本身,因为真、善、美的样态是层出不穷的,特别是由于某些样态的互反性而使得经验归纳成为不可能。实际上,真善美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其本身即构成了人类的终极理想和终极关切,它们是柏拉图理念世界中的终极理念,是基督教哲学中的“上帝”,是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精神”。作为一种终极理念,它们表现于现实世界,却存在于非现实世界;生成着特殊的样态,其自身却是无所不包的“大全”(K.雅斯贝尔斯)。中世纪人们把真善美归之于上帝,于是真善美只能本源于人的无限的超越性(超越性=上帝),不仅如此,作为大全,它们也将随着人类不断地自我更新而不断超越自身。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将无限地创造真、善、美,并由此展示人生无限丰富的内涵。
    既然大全是无所不包的,因此,人之趋向于大全的超越本性就使得他既是趋中心的、为某种既定模式所包容的,又是趋边缘的、异端发散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性的无限丰富性。
    于是,“认识你自己”便意味着人类永不止息的自我揭示、自我创造、自我开拓,它趋向于完整性,不断地构造着大全、而又不断地突破大全,跃迁于新的大全——这一过程作为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而与人类共始终,作为不断拓展的地平线,它们为人类开辟了无限的超越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9 17:15:57
当我们了解他们的哲学后,就知道“为什么欧洲大陆在人的世界不如它们在物理世界有知识?  ”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1 15:42:18
第二个问题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
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表明:认识的真理性既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
相对真理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认识客观世界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我们不能认为我的认识到此结束了,已经到了顶点了,再没有什么事情可干了。如同一些“知识里手”那样,他们说,普天之下的知识都在我的肚子里,凭着我的“满腹文章”可以吃一辈子了。这是十足的唯心主义。因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它不由谁的意志停滞不前。结果是,客观情况发展了,你的认识落后了。所以,就发展的某一过程说来,认识可以接近到绝对真理,但新的认识又随着新的情况开始了。这样,认识结束了,又没有结束。人们在认识绝对真理的长河中,对于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只能具有相对真理性。
例如,过去人们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但科学的进步证明,不是分子,而是比分子更小的原子构成了物质。但是这还不是最后的认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证明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也不是原子,而是电子、中子、介子等等。当然,这也不是最后的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1 16:00:53
lzguo568 发表于 2015-5-21 06: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昰中囯对世界作出的唯一贡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个什么样的理论呐?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