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qqqqqoop在2008-10-26 15:24:00的发言:
这个介质应当由你来指出,是你说物和物可以交换的嘛.我要是能找到,就不问你了.p
我们可以随便假定二个人交换上衣和面包.因这二样人人需要人人可以生产.也就是说,只要是人,它可能也需要与另外的人交换.而且这人我们可以任何找二个人如张三和李四进行假设.现在,同样的逻辑,应当是只要是物,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交换.那么,土豆和地瓜满足这个条件不?完全满足,所以,它二个就应当交换.可是,这是你的逻辑,因此,我不明白它们要交换什么.这只能由你来说了.
=============================================================
我不知道你是从我 “广义的交换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换关系” 这句话中的“物与物的交换关系”误解为社会交换活动的物物交换呢!还是故意找(茬)茶?

[em01]呵呵!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换关系中的物是和人并列作为交换的参照主体系统的“物”,不是社会交换活动中作为人的生产资料所有的“物”,你连这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吗!?从你92楼的论述可以看出你正是犯了这个逻辑错误。当我们谈论人与人的交换关系即社会交换活动时作为交换的参照主体系统的“人”有一个对某商品的价值标准,而这个商品便是两个作为交换的参照主体系统的“人”的介质;当我们谈论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即自然交换运动时作为交换的参照主体系统的“物”有一个对某事物(可以物质、能量、信息)的自然价值标准(这是为了某种目的)的时空价值标准,比如:水,在一个正常大气压下0度时为冰;在100度时为蒸汽),而这个事物便是两个作为交换的参照主体系统的“物”的介质;还是以水为例子,假设有两桶质量一样的水,A桶100度,B桶0度,融合在一起,如果不考虑耗费掉的热量,应该50度是吧!50度是A桶与B桶融合之后的平均温度,这里我们可以看出:A桶:100度-50度=50度;B桶:0度+ 50度=50度;也就是说A桶与B桶的交换是温度,A桶获得-50度的热能与B桶获得+50度的热能。这里,如果科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水从固态和气态变成为液态,50度的水正是符合这样标准。
其实,这种物与物的交换关系的研究更多的可以去参考控制论的文献。控制论的应用正是把机器设定一个(时空价值)标准,围绕这个标准与环境互动反馈、调节从而使机器变得可以自自动控制的原理。
同样,土豆和地瓜的交换关系也是可以以此类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6 22:08: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