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3857 3
2015-05-23

主角: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

1.  获得2011诺奖

    在10月10日的一大早,prodigious mathematician and a path-breaking economist西姆斯还在Princeton 大学附近的家里打呼噜(叉,还没起床)。当电话响起,Sims料定是个骚扰电话,然后figure掉,rolled over继续打呼噜。然后Rang again, 拿起了电话的是他的太太,听后喃喃地说:“如果是个恶作剧的话,他们模仿的瑞典口音到还不错”。Sims从床上一蹦而起,泪牛满面,抱着夫人亲了又亲。

    同一时间,纽约大学校园附件,萨金特早就起来边看报纸,边往面包上抹奶油,很淡定啊,也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心里暗爽不止,Sims那家伙这回得给我道喜了,可恨当年让我恶补了两年的数学,不过想想倒也好处多多,其实我最重要的工作是“用美丽的数学语言”写就的。

    电话那头是斯德哥尔摩。这两位在学术问题上争论了40多年的朋友,已经荣膺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  Sims和Sargent小传

     托马斯·萨金特在其撰写的获奖感言草稿中,称自己是一位“来自美国的乡巴佬”。喜欢在纽约大学附近的一个亚洲餐厅里,他一边吃面,一边使用橄榄球术语讨论经济学。他年轻时并不是一个惹人注目的学生。“我绝非最聪明的孩子,差得远呢,”他说。“我感兴趣的是橄榄球和女生,总想用最少的努力完成功课。”叉,很高调啊,我从来没敢说过“我感兴趣的是乒乓球和女生”。然而,从幼年开始,萨金特就知道了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大萧条时期,他的祖父和外祖父几乎都倾家荡产了。他特别聪明,不仅是个学术天才,田径高手,上高三时还担任过班长呢。高中三年毕业后,萨金特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然后选择了经济学,还选修了政治学。

     当托马斯·萨金特于1964年到达哈佛大学的时候,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已经在那里崭露头角了。西姆斯之前在哈佛学院研读数学,然后转读经济学,成为一名引人瞩目的研究生。他们两人当时还不是特别亲近的朋友。“他聪明过人,我都不敢跟他说话,”萨金特说。

     由于父亲在高校招生考试委员会的关系,西姆斯拿到了一套旧的SAT试卷,他和威洛比老师对这份试卷做了一次统计分析。他们发现,在英语和社会研究科目多项选择题中,“较长的答案往往就是正确的。”在分析数学试卷时,他们判定,“最接近其他数值选项”的数字或许就是正确答案。威洛比说,西姆斯的SAT成绩非常出众,这位老师认为这个年轻人以后“将从事跟数学、统计和概率有关的工作。”

     正如萨金特所说,西姆斯改变了他的人生。1972年,西姆斯发布了一篇题为《货币、收入和因果关系》(Money,Income and Causality)的论文。萨金特说,他意识到了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但并不能完全理解其内容。 “为了能理解这篇文章,我狂补了两年数学。”他说。“从那开始,掌握了这门语言之后,我就能够开始问一些我自己的问题,沿着我自己的方向进行研究。那篇论文的确给我了一个新的开始。”

     当货币主义还没有完全复苏。西姆斯开发出一种名为向量自回归(VAR)的统计方法。它能够测试出因果关系——比如,是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还是利率影响货币供应量。正如诺贝尔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是决定经济模型是否具有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当然Sims的非凡工作还有他将信息论扩展了经济模型的事业,他把这种新方式称为“理性的疏忽(rational inattention)”,而且还率先指出,VAR技术并不是万能的。

     而在萨金特在最终破解了西姆斯的方程式之后,他意识到自己需要了解更多。30岁时,这位明尼苏达大学的终身教授开始旁听更高层次的数学课程,并坚持了数年之久。正如诺贝尔委员会所指出的,他促使理性预期成为主流思想的组成部分,并把计量经济模型带到了一个新层次上。在分析当前环境下的通胀前景时,萨金特的著作《征服美国通胀》(The Conquest of American Inflation)依然有其用武之处,格尔维茨说。

3.  自称“数据历史学家”

     10月10日下午1点20分,普林斯顿大学会议厅里座无虚席。也许是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萨金特教授微笑着向人群招手,而西姆斯教授则腼腆地向大家点头致意。

    “现在我们仍然对一些观点和理论有很多争论,”西姆斯说,“我很高兴能和萨金特分享这一奖项。”

“都是和数据有关,”萨金特教授在介绍自己的研究时,想尽量让外行的媒体记者们听懂,“我们基本上算是数据历史学家 ”。

     在与媒体的问答环节中,两位教授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对答如流。大多数时候,面对记者的提问,两位教授都会面面相觑几秒钟,一脸无奈,引得全场哄笑。

     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使得理性预期学派不再可信,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主张这场危机是市场失效的典型表现,急需ZF救市。然而,随着新信息的汇聚,市场的有效性逐渐显现出来,理性预期的前瞻性不言自明,而凯恩斯学派所提倡的暂时性、针对性政策的失效也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当口上,2011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两位同凯恩斯主义相左的经济学家。可以说,今年的诺奖的确是理性预期学派取得的重大胜利。“你可以一直愚弄某些人,也可以一时愚弄所有人,但绝不可能一直愚弄所有人。”用亚伯拉罕·林肯的这句名言来概括理性预期的精髓恰如其分。


来源:名校公开课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23 01:45:47
accumulation 发表于 2015-5-23 00:35
主角: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1.  获得2011诺奖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3 04:54:29
accumulation 发表于 2015-5-23 00:35
主角: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1.  获得2011诺奖     ...
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4 14:04:17
楼主辛苦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