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5-24 23:42:26

需要大儒学概念。

中华文化一家亲。百家汇总为中华一大家。这是中华之基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字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创业大本营 发表于 2015-5-24 22:39
小人是否可取?

小人——君子,这是过犹不及的成长道路。


xuguw 发表于 2015-5-24 22:40
小人——君子,这是过犹不及的成长道路。

小人如何变成君子?


创业大本营 发表于 2015-5-24 23:34
小人如何变成君子?

德之成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07:08:17
道德经不能作为哲学看。

熊彼特的""道"",不能从道德经找依据。

无知求知据此认为,唯物主义和道德经完全无关,也是不妥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09:33:22
1993108 发表于 2015-5-24 22:17
来自

熊彼特与“道”

一些有价值认识,但不足

无知求知
中华先哲李耳提出了与上述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意识与物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由于所有的名词都是因我们能够观察到的现象而起的,所以,任何一个名词安给意识与物质同出的源头,那都是不合适的。但如果非要起个名不可的话,那就随便起个名,就叫“道”好了。

“道”不是意识,也不是物质,那是意识与物质同出的源头。人类只能以意识的立场去观察物质,但无法以物质的立场去观察意识,更无法以“道”的立场去观察意识与物质。也正是这么个原因,“道”只可猜测,不可断言。这便是“道可道,非恒道”。

中华先哲李耳的观点符合这么个原则,那就是“现象的成因要素不能够是现象性的”。比如,由精神和物质组成的现象世界,其成因要素就不能够是现象性的,也就是既不能够是意识性的,也不能够是物质性的……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有这么段话:“当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两种现象之间的明确的因果关系时,如果起"原因"作用的现象是非经济现象,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这样就完成了自己作为经济学家在当前这种场合所能够做到的事情,以后我们必须让位于其他的学科。反之,如果作为原因的因素它本身在性质上是经济的,我们就必须继续我们在阐释方面的努力,直至我们到达非经济的基地。这对一般理论和对具体事例来说,都是如此。”

熊彼特的这段话,其哲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为中华哲人所阐述,但这居然是中华后代看不懂的。


yuanchaoqing 发表于 2014-2-10 06:03
易、道都是方法论。

对世界的看法,对真理的看法,以及方法论,它们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无知求知


何立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才是道啊!

1993108
道,就是空,无,自在之物。同出而异名。

同时,道不远人,道不远物。人类所谓的世界,与空无的世界,都体现着道。道是无,也是有,道横跨人类世界与空无世界。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5-25 01:23
主帖虽然都是大白话,但内容却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懂。估计你也看不懂。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09:39:34

clm0600的不懂《道德经》

《保卫资本论》的许光伟老师的学术之道


clm0600 发表于 2015-4-7 16:27
你怎么保证“没有人误解我”?



第一,论坛上,大家都知道您的观点了,包括“保卫《资本论》:一本好书”楼主,来的时间不长,即能够很快了解您。这种待遇,谁有的???


第二,您使用的武器基本上就那么一种,较为坚挺持久,不为各种“非议”或“指责”所阻挠,毫不迟疑说出自己的还击的话语。尽管语言风格多变,从静到动,从辩到炸,从愠到怒……逻辑从来没有变。

第三,您研究《道德经》(恒变的学说),却保持不变姿态,这种特色给人们留有深刻印象,无论褒贬。其实,那是没有什么妨碍的。正如您自言:“我不生气”。

基于这种意义,“所以,楼主用杜林来比拟地说。其实,能够达到杜林的高度,已经是在相当程度上褒扬了黎明先生。”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4-7 16:42
集中回复。

clm0600 发表于 2015-4-7 16:27

第一,论坛上,大家都知道您的观点了,包括“保卫《资本论》:一本好书”楼主,来的时间不长,即能够很快了解您。这种待遇,谁有的???
---------------
真正理解我观点的人也就是屈指可数,这里也不包括你。

第二,您使用的武器基本上就那么一种,较为坚挺持久,不为各种“非议”或“指责”所阻挠,毫不迟疑说出自己的还击的话语。尽管语言风格多变,从静到动,从辩到炸,从愠到怒……逻辑从来没有变。
-----------
我的武器是哪一种?

第三,您研究《道德经》(恒变的学说),却保持不变姿态,这种特色给人们留有深刻印象,无论褒贬。其实,那是没有什么妨碍的。正如您自言:“我不生气”。
-------------
谁告诉你道德经是恒变的学说啊,又自己在那里胡编滥造,
老子说,道“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何曾变过?




clm0600 发表于 2015-4-7 17:54
第一,论坛上,大家都知道您的观点了,包括“保卫《资本论》:一本好书”楼主,来的时间不长,即能够很快 ...

“谁告诉你道德经是恒变的学说啊”
我们来学习学习《道德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这章最佳!!您把说成是怎样的意思呢????是不是完全反了呢??

(以下是dragon1458和网友交流的心得)
600对道德经的理解,掌握,不肤浅,应该是念歪了经了吧。他是预设的解读模式。是资料的搜集(利用百度和一般性材料)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加工。这样的通俗意义的曲解,对国学经典传播的示范是极其有害的。《道德经》讲“道”“德”及其关系。中国版的“辩证唯物主义”。他把它说成自然学派,庸俗化了,试图和斯密-魁奈对接。把自然学派的贡献放大了、理论绝对化了。次见,供您参考。




clm0600 发表于 2015-4-7 17:54
第一,论坛上,大家都知道您的观点了,包括“保卫《资本论》:一本好书”楼主,来的时间不长,即能够很快 ...

别打岔好吗,好不好。我们学习《道德经》。前次,向您郑重提出建议。您搅和了。

现在用你的楼盘来学习,不要骂人了。

天地怎样生成的??
现在是“先天地生”,难道不是生成之前的生成运动,生成背后的生成运动???

“独立不改”,是运动,是生成的运动,独立,不改。难道不是“恒变的”!!

什么叫“周行不殆”呢,难道是“何曾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09:41:34


clm0600的不懂《道德经》

《保卫资本论》的许光伟老师的学术之道



《大道重出》的——
译文:
有一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无声无息、无形无迹,不依赖于任何事物而独立存在、也从来不曾改变自己,循环往复地运行而从不出现差失,它是天下万物的本源。



难怪,黎明把“母”说成“它是天下万物的本源。”

无怪乎,你说河的两岸,山的两面,都是自然永恒的“万物的本源”,因为,没有河的两岸,就没有河的产生;没有山的两面,就没有山的产生。另一方面,河的追求就是河的两岸,山的追求就是山的两面。这就是自然均衡的发展啊!!

那里有什么“永恒的变”(周易)!!!!!!



黎明的解读——

解读:
本章指出了“道”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一个绝对的、权威性的存在,是天地万物之母,它不会为任何事物而去改变自己,堪称绝对的老“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09:42:40



clm0600的不懂《道德经》

《保卫资本论》的许光伟老师的学术之道




“我的武器是哪一种?”

它不会为任何事物而去改变自己,堪称绝对的老“大”。

不仅如此,黎明先生还说——

这个“大”字,很多人解释为“广大无边”,而实际上应该解释为高于一切,拥有绝对性和权威性。不管是谁,只要得道、行道,就能和“道”一样无往而不胜。

最后,我们必须送黎明先生一句话: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是理解“阴阳”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09:49:48

必须对黎明的不当言论和机会主义思维进行严厉批判!!


clm0600 发表于 2015-5-19 14:07
我是自然学派掌门。

天然空气没有价格,就是免费资源。

黎明的种种理论误判,归结到的一个总根子,对


《道德经》进行误读、曲解和恶意地自我主观化“前识”!!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2 10:31
空气没有价格,是黎明的原来的论断。经过“保卫《资本论》作者”调教,遂改口了,承认空气有价格,因此可 ...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真不要脸,我一直说的是天然空气没有价格没有价值,经过加工处理的空气成了产品,可以有价格有价值

空气:黎明的公式——天然空气……经过加工处理的空气


有的有价格,有的没有价格,合起来怎样讲呢??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你说说空气到底有什么价格呢,再給你一次改错的机会!!你怎样说,我们就在怎样的基础上,进行批判讨论。


黎明整个儿对道德经》什吗不懂,三十八章没学懂,现在看来对四十一章也不懂,整本书都不懂!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3 10:05
这些问题是你问的,我可没问。

没有问《道德经》和《周易》是什么关系,没有问《道德经》和《论语》是什么关系,

既不知道什么是“周易”,也不知道什么是“论语”,

更不知道《道德经》和《诗经》是什么关系,就

《大道重出》了,羞死你几个!!![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0:01:1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0:04:04
ydb8848 发表于 2015-5-25 10:01
一路风尘仆仆,说两句了,有怎样的惑和不惑,感悟和感言??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0:44:22
支持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0:46:26
丹心永驻思华年 发表于 2015-5-25 10:44
支持楼主!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1:05:52


《道德经》与经济学方法论——林毅夫


2011-06-02

《道德经》第一章就讲"道可道,非常道",任何一个已经讲出来的、写在纸上的理论都不是真理本身,它只是真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第三十八章"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任何已经写出来的理论都是对"道"在先前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的认识,如果把这个理论当成真理本身,就会开始变成愚笨的人,所以《老子》讲,要成为一个好的学者或者一个悟道的人必须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心里不能执著于任何现有的理论,必须以"常无"的心态来观察现象,但是任何现象都是"道"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任何经济现象都是决策者在一定条件下理性的选择的结果,背后都一定有经济学的道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要不断从经验现象中总结出理论模型来,要做到"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个"有"指的是对"道"的表现形式的把握、认识,"徼"是"道"的表现形式的边界。

要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必须以常"无"的心态来观察变动不居的社会、经济现象,然后从现象的观察中实现常"有",也就是做到把握经济逻辑在这个现象是如何表现的。由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本身是生生不息的,同样的,经济理性本身就会导致社会经济的变动不居。例如,我常讲的,在一个社会中任何决策者的选择都要受到这个社会的要素禀赋的约束,如果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决策者都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技术,资本就会得到最快速的积累,那么在上一期的最佳选择到了下一期就不再是最佳的,所以,任何现象都是道的作用都可以认识所以是"有",而认识了以后,由于"道"运动,不能把过去的认识直接套用所以又变成"无","有"和"无"都是"道"的作用,一般人不容易认识,所以,"同谓之玄",而真正把握"道"的方法是做到"玄之又玄",也就是要从"常无"做到"常有",从"常有"再做到"常无"这样才能真正认识、把握住生生不息的"道"的作用,所以《老子》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一再讲方法论的目的,就是希望各位不要受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前识"的束缚,让大家学会直接认识经济现象,一方面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一方面提出真正能够指导我国的转型和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建议的经济学家。

史晓霞:Heckman 上次来做演讲的时候说,"问题的产生在于现在和过去不一样,而问题的解决在于现在和过去的相似性",他认为这句话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一个矛盾,林老师您怎么看这句话中体现的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林老师:Heckman所说的"相似性"指的是什么?"不一样"指的是什么?他说的"相似性"指的是"理性",不管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都是决策者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所作的理性的选择的结果,"理性"是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本体",在过去和现在都是相似的。"不一样"指的是条件的不同,所以,理性的选择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现有的理论不能直接运用,必须根据这些新的条件来构建新的理论,问题的最终解决则在于改变限制条件让决策者在新的限制条件下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这又是一样的。所以理论的产生是来自于"不相似性",不相似性是讲条件的不相似,但问题的解决是相似的,只有按理性的原则来解决问题才能使社会向前进。

Heckman的这个说法跟禅宗和心学很多说法是一样的。任何成为理论体系的知识都有"本体"的部分和本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用"的部分,"本体"是不变的,"运用"是常变的。要成为一个学科的好的学者对于这个学科的"本体"必须常"有"、常"知",对于"运用"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有"和过去的"知"上。用禅宗和王阳明心学的话来讲,就是"有而不有谓之真有,知而不知谓之真知",这两句话中的第一个"有"和"知"是对本体的认识,第二个"有"和"知"则是"本体"的道理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其实Heckman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4:03:20
xuguw 发表于 2015-5-25 11:05
《道德经》与经济学方法论——林毅夫


林毅夫不错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4:32:11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5 13:29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 ...
无知求知,对《道德经》是态度虔诚的,这方面比黎明好!!


先放一放他。

说说黎明的
非常道,“非”字什么意思,不是文盲的人都应该知道,是“不是”的意思,而你居然给歪曲成了“没有”!三个字你就错了一个!




既然黎明被整怕了,来了个最为机会主义的思考。我们应该顺他的心思,从“非=不是”开始。


但是尽管如此简易的理解,黎明仍然有不足,


此处,非=并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4:35:03
中国老板 发表于 2015-5-25 14:03
林毅夫不错嘛
应该说林毅夫走出了国学和经济学结合的第一步,有楷模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

《本体与常无》是2012-10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毅夫。




本书为《论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系列)的第二版 ,收录了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学方法问题上与学生的对话记录。作者强调经济学家必须以“常无”的心态,从现代经济学的“本体”,即理性人基本假设出发,研究新出现的经济现象。
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作者深入浅出地教导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体现了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第二版增加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对本书英文版的评论、学生的感悟以及林毅夫教授论述经济学方法论的文章。
全书说理透彻,辩驳有力,旁征博引,无论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都极具启发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4:41:46
鄙人曾经在本论坛发表过的一个帖子:经济学的一种新解释:易经
易经,中华文化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是世界上最高深的哲学,引来无数人的研究热潮,鄙人不才,学术短浅,但近来发现,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经济学理论,都可以用易经作为其背后的理论指导,比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等,这就和易经强调的“物极必反”简直是同一道理;另外,易经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是时空的统一,鄙人觉得经济学首先的发展历史是“时间经济学”、后来出现了空间经济学,比如,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以空间为研究对象或框架的学科,但仔细一想,却发现,为什么经济学会和易经所强调的理论如此的一致?另外,现在是否是用易经的理论来把经济学重新整合,暂且称之为“时空经济学”的时候呢?
请各位大侠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4:41:47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5 13:29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 ...
黎明知道《道德经》,为什么从否定式的判断开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4:47:38
woyaokaoyjs 发表于 2015-5-25 14:41
鄙人曾经在本论坛发表过的一个帖子:经济学的一种新解释:易经
易经,中华文化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是世界 ...
经济学的一种新解释:易经


你那楼中,这样的说法最臭!!

经济史外行
看到楼主的文字,我倒想起了一个相反的问题:

不是用”易经“来解释经济学,而是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来解读”易经“。这样解释出来,吻合的就可以发扬光大,不吻合的,说不定就是易经本身存在的缺陷(批注:本人根本不懂易经,只是胡乱猜想)

再往广处说,中国学者大都接受唯物史观教育,到现在还只会用唯物史观解读历史。其实唯物史观倒真是缺陷太多(这一点我倒不愿谦虚,我确实把它认透了),真正重要的工作是用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解读、改造和理顺所谓的唯物史观,时历史科学前进一大步,同时也使经济学发扬光大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4:52:21
楼主辛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4:57:31
redbraven 发表于 2015-5-25 14:52
楼主辛苦了。。。。
谢谢!

呼吁共同声讨302一族,忘掉祖宗的经济学败类!!


crj302 发表于 2015-5-25 14:52
为虎作伥,只为残汤剩水,你的脊椎骨被打折了吗?

连老祖宗都不认识,是个啥吗东西!!人渣!!


crj302 发表于 2015-5-25 11:38
没那个功夫,我就是历史。

已经封住了302的嘴。
《道德经》与经济学(保卫《资本论》作者开讲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5:08:20

看到啦,


302一族,靠评分手段攻击对手,实在令人不平!




这位“人杰”同学,心地阴暗着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5:45:36
很不错,支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5:48: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5:57:51
crj302 发表于 2015-5-25 15:48
文字垃圾,帮闲文人。
既然人杰装作很轻松,对《道德经》文字好像很懂,那就从《道德经》的来源说起吧,給你沙发坐坐,

一,《道德经》从何而来?

二,《周易》和《道德经》的关系。问问你,到底什么是“周易”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5:58:24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5 15:53
你搞成“并非”也没用啊,并非的“非”也是“不是”的意思啊。
并非恒道!!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5:59:36
selfswim 发表于 2015-5-25 15:45
很不错,支持了
我们交流的宗旨,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6:01:00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5 15:59
你先别东拉西扯了,先把“非”字什么意思搞清楚了吧。

单个字的意义都没过关呢,就别胡思乱想了。
并非,是转折。

不是,仅仅是判断!

两者相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6:24:42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5 15:59
你先别东拉西扯了,先把“非”字什么意思搞清楚了吧。

单个字的意义都没过关呢,就别胡思乱想了。
单单第一句,黎明就弄不好的。为什么就有问题呢,错在哪儿呢,为什么黎明总是弄不好呢?

看看他的
《大道重出》的译文:

可以被表达出来、解释清楚的道,就不是永恒的、基本的道。能够描述得出来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基本的名。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6:31:28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5 16:25
先别问为什么了,先回家把“非=不是”抄写100遍,记住了。
说说你的翻译技巧吧。


你的机会主义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有的……有的”句式,与之不同,




你的古文翻译思维——面对老祖宗的方式,乃“是……不是”句式:


您这样幼稚地翻译!!!


道是可道的道,不是恒常的道;名是可名的名,不是恒名的名,

为什么有问题呢?黎明君请答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5 16:38:22
clm0600 发表于 2015-5-25 16:25
先别问为什么了,先回家把“非=不是”抄写100遍,记住了。
顺便看一下黎明的机会主义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他的臭翻译:


所以经常从“无”的本质角度来体验道,来感受它的无形无象的玄妙;也经常用“有”的实际角度来观察道,来探知它隐约显露出来的踪迹。

有的时候从“无”看问题,有的时候从“有”看问题,羞死黎明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