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论坛浏览,看到了122-marten(https://bbs.pinggu.org/b4i45113p2.html)提出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什么?在这里,本人想作一个回答。
首先要说明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因为它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区别的另一种市场经济,或者说它是在经济体制上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区别的另一种市场经济。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区别的另一种市场经济呢?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主体只能是劳动所有者,不是资产所有者;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是劳动所有权,不是资产所有权;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劳动实体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而不是以生产资料实体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谁都知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具体形式,而社会主义应该是消灭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而不是继承或照搬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认识计划经济(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并对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似原理,通过创新才能得到。
1、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概括地说,就是“国有国营工资制”模式。
2、“国营”既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模式,又是企业管理模式,即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企业也是由国家来经营或管理的。所谓“国营”有两个含义:一是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权属于国家;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也由国家来承受,或者说企业产品的分配权也是国家的。因此,在国有国营条件下企业的生产主体不是劳动者而是国家。“工资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模式。
3、“国有国营工资制”模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它也是建立在资产所有权基础之上的,即是按“谁所有谁经营”和“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的;它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是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资产所有者不再是占有生产资料的个人或联合体,而是国家,国家代替了资本家或个人股东的地位。为什么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还在发展,而“国有国营工资制”的公有制经济经过几十年发展就弊病百出、失去了活力呢?因为资本主义企业的老板一一资本家或股东是剥削者,建立在资产所有权基础上的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结果的变化作为剥削收入能够有效地引起资本家或股东们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即剩余价值规律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而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者,是不规范的生产主体,在“国有国营工资制”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结果并不能引起有效的调节行为或经济行为,一句话,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剩余价值规律正常发挥作用的现实环境。由此可见,作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国有国营工资制”模式是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陷入资产所有权误区形成的一种错误模式,这种模式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相类似,但却没有资本主义那样的健全有效的作用机制。
4、“国有国营工资制”错误模式的形成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社会主义讲的是劳动所有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出发点应该是劳动所有权,但我们却陷入了资产所有权的误区,形成了“国有国营”的病态模式,使国家挤占了劳动者作为社会主义生产主体的地位;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误认为作为劳动力价值形式的工资会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和劳动者地位的提高转变为劳动者为自己劳动的价值表现,会成为按劳分配的合理形式,因而用错了工资制,妨碍了按劳分配的实现。就象不建立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资本主义经济就不能正常发展一样,我们既然没有建立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社会主义经济怎能有活力呢?因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错误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没有满足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经济制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模式就是与计划经济模式相对立的模式,即“国有劳营”模式。“国有”体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基本职能,它表现在公有的生产资料可以按社会需要分配、按效益流动的优越性上;“劳营”就是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劳动集体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由劳动者自主经营。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完全由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和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国家只是通过生产资料的按需分配和合理流动调节社会生产,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在这里,高度集中的财产权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分配生产资料、调节社会生产的优越性,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体现在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劳动实体可以在保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潜力,尽可能满足消费需要的优越性,既不会有财产权和经营权的矛盾,更不会有政企不分的弊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相对应的模式,即“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国有”作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模式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相对应。这种对应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区别: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也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但由于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可以按需分配和按效益流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价值规律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规律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发展的。所谓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就体现在这种特殊性上。“劳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模式与资本家或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模式相对应。资本家或资产所有者的管理体制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劳动者管理体制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劳营”和“资营”的区别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即由生产力结构和性质的区别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区别。“工分制”是和股份制相对应的按劳分配模式。在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为了区别资产所有者的分配权和管理权,采用了股份这种生产资料价值形式来计量资产所有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价值量,并据以进行产品分配。因此,股份就是按资分配的基本形式。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的工分制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唯一和按资分配的股份制相对应的按劳分配制度。工分作为按劳分配的合理形式,它和股份一样,不仅可以正确统计劳动者提供的个人劳动量和劳动总量,以明确区别劳动者由于投入劳动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分配权的差别,同时还可以明确区别劳动者由于投入劳动量的不同而形成的管理权的差别:建立在劳动所有权基础上的公有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一样,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原则不是平均的一人一票,而应是一工一票。如果我们把个人在一定时期的工分累计量除以同一时期劳动集体的工分总量,我们就得到每个人的工分比,这个工分比就是劳动者的企业管理权利的量化表现。一个职工的工分累计量如果占了劳动集体的工分总量的10%,那他应有1/10的表决权,另一个职工的工分累计量如果占了20%,那他应有2/10的表决权。与股份制一样,工分制不只是一种较好的分配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公有制企业制度,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普遍地采用工分制,取消工资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才能形成对应于现代股份制的现代社会主义企业制度
“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的运行“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的运行是这样的:
生产资料由国家建立不同层次的国有或公有资产管理局负责管理,劳动者按照生产需要组成劳动集体,在优先保证生产资料价值补偿的基础上利用国有资产进行生产。国有资产管理包括保值管理、流动管理、增值管理和投资管理四个方面。所谓保值管理就是国资局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企业国有资产的价值水平,并通过确定合理的成本水平和对企业分配过程的监督使国有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保值状态;流动管理是国资局使国有资产向经营良好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流动,使国有资产处于最佳利用状态,形成国有资产流动、增值、再流动、再增值的良性循环;投资管理是使国有资产的整体分布状态经常与社会需要相一致,使国有资产在总体上处于有效利用状态;国有资产的增值管理就是由国资局来管理通过公共需要项目扣除的、作为扩大再生产部分的价值量,并通过国有资产按需分配和合理流动,使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处于相互满足、互相促进的一致状态,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工分制企业在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优先满足生产资料价值补偿的前提下利用国有资产自主经营,在分配上按照先补偿(生产资料消耗),后扣除(包括扩大再生产追加在内的各种公共需要项目),再进行个人消费品即劳动收入的分解。在这里,劳动收入是作为企业生产成果、以余额形式出现的,劳动收入的波动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并可以有效地引起劳动者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而所谓的自负盈亏问题则由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自然消失(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企业是不存在亏损问题的),企业经营状况表现为劳动收入的自然波动,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承受企业生产结果,并通过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体制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商品生产由市场调节,生产资料按需分配,企业(由劳动者)自主经营,生活资料按劳分配,成本优先保证,职工多劳多得。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一“国有劳营工分制”的运行模式,既是宏观模式,又是微观模式。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产实体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其实质是作为剩余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与作用过程的按资分配机制与作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与作用过程的市场机制相互结合,形成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与自我调节状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以劳动实体有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其实质是作为消费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与作用过程的按劳分配机制与作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和作用过程的市场机制相互结合,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与调节状态。与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其实质是在充分发挥传统公有制所具有的生产资料整体性优势的同时,注重了广大劳动者满足其消费需要所形成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巨大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本义而言,其实质应该是这样的。
参赞文章:
1,《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
2,《四论公有制(经济实体概论)》
http://blog.sina.com.cn/laoquanlilun。
钟建民
2008-10-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它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
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生产,有计划的分配。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让市场指导生产,让市场决定生产力、让市场决定消费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让市场指导生产,有计划的提高生产力并有计划的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它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
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生产,有计划的分配。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让市场指导生产,让市场决定生产力、让市场决定消费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让市场指导生产,有计划的提高生产力并有计划的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的那么好,为什么要半夜三更发布利空消息,搞出530惨案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7 21:57:31编辑过]
在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是以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价格谈判。这就象作为资产实体的私有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价格谈判是一样的。
在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是以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价格谈判。这就象作为资产实体的私有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价格谈判是一样的。
我不懂"劳动所有权"指的是什么.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价格谈判,那个人有没有参与谈判的权利呢? 我个人不是企业,我以什么报酬去从事什么样的劳动,我以什么价格去消费什么商品,消费什么服务,消费多少,我能不能通过谈判去做决定呢?
按劳分配企业不存在亏损问题,具有两种涵义:一是按劳分配企业即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其生产结果的表现形式不是资产价值量的盈亏,而是劳动收入或消费价值量的波动;二是按劳分配企业经营不良时,首先会表现为劳动收入的减少,这种减少必然会促使劳动者通过企业相应的管理体制来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改变企业经营状态不良的现象,从根本上避免资产亏损现象的发生。
参与价格谈判,一般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情。在公有制条件且建立劳权制度下,劳权企业是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价格谈判的。
劳动实体一般是以劳动集体的方式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以个体方式存在。如果是劳动者个人经营的劳动实体,那么,参与价格谈判的也就是劳动者个人。在以劳动集体方式存在的劳动实体中,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凭借投入的劳动量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并行使管理权。
按劳分配企业不存在亏损问题,具有两种涵义:一是按劳分配企业即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其生产结果的表现形式不是资产价值量的盈亏,而是劳动收入或消费价值量的波动;二是按劳分配企业经营不良时,首先会表现为劳动收入的减少,这种减少必然会促使劳动者通过企业相应的管理体制来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改变企业经营状态不良的现象,从根本上避免资产亏损现象的发生。
参与价格谈判,一般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情。在公有制条件且建立劳权制度下,劳权企业是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价格谈判的。
劳动实体一般是以劳动集体的方式存在的,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以个体方式存在。如果是劳动者个人经营的劳动实体,那么,参与价格谈判的也就是劳动者个人。在以劳动集体方式存在的劳动实体中,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凭借投入的劳动量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并行使管理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9 10:53:09编辑过]
哎 不要再说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了,如果非要加个定语,中国就是在搞资本主义,但是我们必须这样来说,中国搞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专制政治————————怪胎!!!用马克思的话来说经济基础没有决定上乘建筑!!!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0多种"社会主义",虽然它们各有不同,但相同之处却是权力的过分集中,也就是权力垄断.
很明显,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实质上就是"权力垄断的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就是计量劳动和计量价值.正因为劳动和价值永远都不会有恒定的参照物,所以,"按劳分配"这一美好愿望也只能留在神话中.我相信你也研究过,但我不知道你至今找到恒定的参照物了没有? 如果你真能找到恒定的价值参照物,那么就请你到国际市场上去价值价值,你的成绩单自然会告诉我们一切.
“"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就是计量劳动和计量价值.正因为劳动和价值永远都不会有恒定的参照物,所以,"按劳分配"这一美好愿望也只能留在神话中.我相信你也研究过,但我不知道你至今找到恒定的参照物了没有? 如果你真能找到恒定的价值参照物,那么就请你到国际市场上去价值价值,你的成绩单自然会告诉我们一切.
---------------如果你研究了工分制的记工过程,就能真正了解按劳分配是怎样计量劳动的了。
“"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就是计量劳动和计量价值.正因为劳动和价值永远都不会有恒定的参照物,所以,"按劳分配"这一美好愿望也只能留在神话中.我相信你也研究过,但我不知道你至今找到恒定的参照物了没有? 如果你真能找到恒定的价值参照物,那么就请你到国际市场上去价值价值,你的成绩单自然会告诉我们一切.
---------------如果你研究了工分制的记工过程,就能真正了解按劳分配是怎样计量劳动的了。
很多时候工分制也脱离不了主观判断。
就拿我们做软件来说,一个程序改一个BUG,可能1小时就完成了,也可能花了5天。这个工分怎么计?因为这个BUG很可能就是非常简单,只要发现了,5分钟就能改完的。但是是不是能发现,多快能发现,和运气的关系很大。改BUG不难,难的是找到原因。这个工分该按1小时算还是5天算?如果按实际使用时间算,那人家就可以通过拖延时间来骗工分了。但你又不能说,这个BUG该多少时间改完,这个没有该不该的,没有标准的。
所以,记工分,只适合那些劳动结果很容易计量的,比如很多重复的体力劳动。在马克思那个时代,也许重复体力劳动占大多数,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恐怕难以计量的劳动种类比当时多得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1 18:24:20编辑过]
事实上,现在社会上普遍使用的分配标准是:如果我退出合作,你们愿意花多少钱(或别的利益)来留住我。
虽然很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个标准,但是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这个标准。
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的那么好,为什么要半夜三更发布利空消息,搞出530惨案来?
“"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就是计量劳动和计量价值.正因为劳动和价值永远都不会有恒定的参照物,所以,"按劳分配"这一美好愿望也只能留在神话中.我相信你也研究过,但我不知道你至今找到恒定的参照物了没有? 如果你真能找到恒定的价值参照物,那么就请你到国际市场上去价值价值,你的成绩单自然会告诉我们一切.
---------------如果你研究了工分制的记工过程,就能真正了解按劳分配是怎样计量劳动的了。
你是不是对股市毫无了解啊?重点不是发利空消息,重点是半夜里发利空消息。人家不管发什么消息,都是白天发的,唯独那次是半夜里发的,目的显而易见。发了之后为什么暴跌?你知道吗?暴跌的原因不是利空消息本身,而是半夜里发消息这种行为,使得股民对政府失去信任。
我来转发一段股民的怨言:
财政部半夜鸡叫,股指应声而落 (2007-05-30 21:41:27)
中国的股民就是要讲政治。
今天股市上怨声一片,倒不是因为股指的暴跌。股指的暴跌调整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来得不同寻常的突然。 因为前两天刚辟过谣,印花税调整近期不会推出,大家一听就坚决相信政府了。
讲政治的结果是今天令广大散户愤怒的暴跌,因为它有失公平,因为它失去诚信,因为它使一个市场的信心无端地受到打击。而当它与寇匪(QFII)的唱空和抄底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一个单纯的市场调节问题变成了政府的国格问题,并产生了对阴谋的联想。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帖子:
生 不 起 , 剖 腹 一 刀 五 千 几 ;
读 不 起 , 选 个 学 校 三 万 起 ;
住 不 起 , 一 万 多 元 一 平 米 ;
娶 不 起 , 没 房 没 车 谁 嫁 你 ?
养 不 起 , 父 母 下 岗 儿 下 地 ;
病 不 起 , 药 费 利 润 十 倍 起 ;
炒 不 起 , 半 夜 鸡 叫 一 片 绿 .
信 不 起 , 出 尔 反 尔 忽 悠 你 !
1 0 0 0 点放洋 人 鬼 子 进 来 抄 底 !
4 3 0 0 点半夜 发 利 空 套 中 华 百 姓!
这个社会有积聚了太多的不公,但愿股市不会成为爆发点。
涨印花税本是意料中的事,为什么非要半夜提出呢?在总部工作过那么多年,也参与过许多政策的决策过程,我相信中央政策的出台是经过最高决策层深思熟虑的,它只是一系列调控手段中的一环。我们应该相信决策层应该是有智慧的,决不会是为了某些人的私利而出台这样一个政策。
至于为什么是半夜出,我有个善良的想法:半夜时候大家都已经睡了,在昨日大涨的余温中让大家睡一个好觉,尽管第二天会大地震。如果在新闻联播里宣布,那么对中国数千万个家庭里说,这将是一个不眠之夜。也许我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我相信,这只是一波大的调整,时间不会太长,牛市应该会因此走得稳健些,对于入市的新股民来说,多拿些绩优股吧。
只是为了这样的稳健,中央政府付出了失信于民的沉重代价。
股民不是高玉宝,财政部何必学半夜鸡叫。
为了反映职工实际的劳动状态,克服工资制度的缺陷,实际上在许多企业都实行计分制的。只是这些大多是产权型企业,没有在生产结果的分配上采用劳权分配模式,因而不是按劳分配。如果采用劳动经营方式,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可以采用工分制的。
nofear:
据说中国股市是世界上少有的最糟糕的股市,但我9年来都是赢家.我是没有理由骂这个股市的,但我要骂那只看得见的黑手,因为它动不动就伸向股市.我真担心以后需要政府信用去救市的时候,这政府信用被打了太大的折扣.
为了反映职工实际的劳动状态,克服工资制度的缺陷,实际上在许多企业都实行计分制的。只是这些大多是产权型企业,没有在生产结果的分配上采用劳权分配模式,因而不是按劳分配。如果采用劳动经营方式,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可以采用工分制的。
在当今世界,仅仅靠小本经营是难以参与国际竞争的。而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事实上也是采用的个体经营户的管理方式,远远不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我国经营彻底失去竞争力。
在当今世界,仅仅靠小本经营是难以参与国际竞争的。而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事实上也是采用的个体经营户的管理方式,远远不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我国经营彻底失去竞争力。
小本经营作为一切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其实企业存活连一分钟都少不了他们.他们还不只是把产品转交给消费者那么简单,因为他们还要运用他们的技术和手艺把性价比最理想的企业产品转交给消费者.他们同时也是消费者.如果这一中介不能健康存活,整个国民经济可以在顷刻间垮掉.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经营智慧,二是高科技.
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已经使我们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高科技的竞争力是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赶上去了.唯一可能的就是经营智慧的竞争.但很可惜,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环境,这当然没有可能让真正出类拔萃的经营人才脱颖而出,谁又能够代表国人去参与国际竞争呢? 政府指派的经营者不是市场上优胜劣汰的出类拔萃者,他们在国际竞争中所失败的代价将会由全国民众来共同承担.其实所有这些劣势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而罪魁祸首正是"公有制".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