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48 2
2008-10-18

 

黄卫东

 

 

 

 

经济学本身应是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的学问。例如,马克思揭示自由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干预的解决方案,使资本主义得以延续发展。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得比同时代社会主义好,这是我们国家近30年致力于学习西方的主要原因。但是,资本家自私本性并没有改变,西方给我们的经济学理论,夹带了很多误导我们的东西,例如,比较优势理论、资本和市场万能的理论。我们在这些错误理论的误导下,采取了很多错误的政策,这是目前我国经济遭遇很多困难的主要原因。

 

1,鼓吹资本的神奇作用: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如著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产出与资本存量成正比,经济增长率就是资本增长率。在所有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资本都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因素之一。为了推销这种理论,美国发展了各种金融市场,搞起了五花八门的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这个赌博场内,不断制造金融资本神话,吸引全世界人民的注意力,向全世界展示资本的威力。

 

然而,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财富是劳动者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是劳动者劳动效率提高带来的。金融资本本身没有多少价值,资本实际代表的是劳动者生产的存量财富,它们是经济的基础。正如大量黄金在古代原始社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在现代代表的是财富。在现实中,西方国家并不相信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他们不断发展技术,依靠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数百年历史里,他们吃尽资本的苦头。由于压低工人工资,增加投资,使消费能力不断下降,生产能力不断上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每隔8-10年就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抢占第三世界国家市场,不断发展战争,包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二战以后,他们认识到,不能单纯增加投资,还必须维持消费与生产平衡,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再也不做促进投资的工作。目前西方国家工资总额占GDP50%以上,加上社会保障等支出,消费占GDP70%以上。然而,西方这套理论却不断向第三世界国家推销,我国在这套理论误导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引进了股市、等金融市场手段,同时为了吸引外资,制度了各种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约吸引了6000亿美元投资,仅相当于我国目前拥有外汇的三分之一。不断降低劳动者工资在GDP的比例,从而提高投资比例,目前已下降到前所未有的11%,国内市场萎缩,只好将产品销往国外,换来美元白条。目前40%产品市场依靠国外,同时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主要工作,作为第一政绩,不断从世界各地引来资本家,加大投资力度,依靠投资规模来发展经济,普通老百姓工资却始终不增长,甚至因为通货膨胀而下降,使生产和消费愈加不平衡,经济走上危险的羊肠小岛。国内28个开放行业都被外资垄断,民工为中外资本家在不断创造财富,自己却在城市无立锥之地,为资本家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等老了或伤残了,就只好两手空空回家。国内引进的股市等成了资本家的提款机,他们通过操纵股市,不断从股民中卷走财富,使我们的消费能力不断下降,加剧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从而使我们的经济更加依靠美国的市场,更加容易崩溃。美国的金融市场实质上是美国的金融大鳄骗走中国外汇财富的赌场。次贷市场已经卷走了近四千亿美元,现在又邀请中国参股救助美国的商业银行,等着卷走更多的中国外汇财富。

 

2,给中国推销劳动力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不同商品的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我们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因而通过压低工资来发展我国的经济,工资占gdp百分比年年下降,目前已下降到11%左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大于50%的水平。在这种理论误导下,中国不增加劳动者收入,使国内消费很低,导致生产和消费严重不平衡,严重依赖美国市场。

 

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相信所谓的比较优势理论,例如,美国在发展玉米酒精作为汽车燃料时,其成本远远高于巴西甘蔗酒精,但是美国从来不考虑比较优势。与巴西相比,这个行业美国没有一点优势,因为玉米是淀粉为主,淀粉是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大分子,发酵生产酒精时,需要先用酶催化高温(摄氏110度)解聚后在发酵,生产成本较高,而且玉米产量低而生产成本高于甘蔗。巴西国内汽车燃料主要来自甘蔗生产的酒精,以甘蔗生产燃料酒精历史已超过30年,技术成熟,甘蔗是两个葡萄糖分子缩合形成的蔗糖,可直接发酵生产酒精,成本低。美国政府通过补贴大力扶持使用玉米生产酒精,因为西方国家认识到,自己不能生产自己必需的大宗商品,最终这个商品的购买价格会增长到远远大于自己生产的价格,使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像中国的大豆生产市场化了,在美国政府补贴的大豆冲击下,生产不断下降,等到现在我们的大豆生产量远远低于我们的需求,大豆及其相关产品价格就在美国的控制下直线上升,远远高于我们自己生产的价格,使我们付出沉重代价。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长期以来还通过补贴发展扶持农业。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国家发展是根本错误的。应用这个理论的国家必须要求别国能与它按劳公平交换,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交换价格中劳动力成本和利润相近,另一方面是积累的货币财富能公平地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特别是技术设备。前一方面涉及到交换时两国产品比价,实际商品交换时,由于生产技术垄断,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换严重不平等,在美国主导的西方经济体系中,美国一个人的日劳动量可以交换中国一百人的日劳动量。更为重要的是后一方面。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假设我们积累了货币资本,可以购买技术设备等发展新的产业,如高技术产业,实际操作起来,根本行不通。因为我们发展产业需要的不是货币资本,需要的是技术和设备,它不能通过积累货币资本通过交换来获得,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技术人员通过研发,产业人员应用和生产去积累,国内还必须为它留足市场,一旦我们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必然放弃了这些工作,包括市场,就为今后放弃比较优势理论,自我发展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向别国放开市场,必然产生了依赖市场的利益集团,他们会为今后发展设置重重障碍,阻止国内产业发展。西方国家始终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处于反苏共同需要,实际处于某种同盟的时候,美国和其西方盟国对中国的封锁要求都超出了前苏联。苏联崩溃以后,美国一段时间内更是以中国为主要对手,拦截“银河号”,炸中国大使馆,入侵中国领海撞中国的飞机,向台湾大量销售武器。

 

总统布什上任之初,公开将中国列为战略对手,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认为: “中国不论变成何种制度,都是美国潜在的对手”。为了防止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地位形成的威胁,美国国内媒体还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为各种敌视中国行动制造舆论(刘斌,也谈中国威胁论,当代世界,2007年第七期)。近年来,在技术封锁方面,虽然也有一些松动表示,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欺骗行为,让一些中国人继续幻想,从而延缓自己的发展进程,实际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加强了。西方国家和日本、韩国结成了同盟,他们可以向日韩转移技术,绝对不会向中国转移技术。否则中国发展起来了,发展水平达到美国水平,大家可以想象,消耗的石油如果人均水平与美国一样,世界资源必然引起短缺,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必然大幅下降;此外,美国人担心的是中国压倒优势,会怎样对待美国和西方,会不会象美国人对待印第安人那样。因此,指望采用比较优势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是不可能的。

 

即使两个国家之间处于非敌对的自由竞争状态,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经济也是不可能的。人是自私的,这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到了国家之间也是相同的。竞争对手是不会将他们优势产业中的技术卖给竞争对手的,让竞争对手赶上;也不会进行平等交换的,在一国没有技术生产一种必须商品时,必然被对手攫取超额利润。在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国家经济发展时,这个理论实质上违背了西方经济学所提出的最基本假设。

 

西方国家还有一个误导我们的观点是说发展技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例如,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总裁博龙也认为中国的技术和资金资源完全可以自己造大飞机,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时表示,这样做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也需要很长时间。然而,实际上,发展技术主要消耗人力资源,西方往往误导我们,让我们将货币资源理解为货币代表的物质资源。通常研制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很少,主要是人员工资,而人的基本物质需求,不管工作与否,都是要消耗的,是否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基本生活品消耗量差别很小。现实中,近年来,我们多的就是人力资源,大学毕业生和硕士博士培养数量急剧增加,高学历人员过剩严重。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很多年来,采取造不与租、租不与买的方针,很少进行自己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国家投入很小,企业也没有投入环境,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不断萎缩有关。国家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失业严重,是严重浪费。使用自己的人才,不仅发展自己的技术,减少失业,而且增加消费,缓解我国目前非常严重的生产和消费不平衡状态,对国家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而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的劳动者已经很少,主要劳动者是科研和教育人员,不断推进技术进步。著名的IBM公司有多少生产人员。

 

现实中,我们有很多经验教训。我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达到了大型飞机上天试飞,当时欧洲的空中客车不过早上天十年,后来我们放弃改进,直到现在又重新从零开始,我们在此期间,多次希望通过合资合作购买等获得飞机制造技术,但均不成功,三十年来,我们只能购买民用飞机,在航空方面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当时我们自己去做。

 

3, 鼓吹市场可以优化配置资源。

 

西方经济学向我们推销自由竞争的市场可以配置资源,搞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就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一些人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还有更多的人被误导,接受市场可以配制资源观点。比如,房子涨价了,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源就会配置到房子上来,猪肉涨价了,资源就会配置到养猪上来。由于房子涨价,房子的利润会相对提高,人们自然会把更多的资源用来盖房子。

 

美国一直号称是市场经济,最近,美国政府准备花7000亿美元救助美国的金融机构,一些经济学家就评论,美国50年市场经济被打破。然而,实际上,美国自二战以后,从来就不是市场经济。美国最重要的劳动力市场,受美国政府严格控制,包括制定最低工资制度,纳税制度、福利制度。美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受美国政府控制,先后制定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国民教育计划、互联网发展计划、玉米酒精发展计划等。政府配套相应的补贴措施。美国一直对自己的农业实施补贴,从来也不会让市场主导自己的农业生产。为什么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石油公司即使出高价,也仍然失败。因为美国有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你中海油出的价钱高,可就是不卖给你。美国的高科技是禁止卖给中国的,中国要想通过市场买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是绝对做不到的。历史上,西方国家吃尽了市场经济的苦头。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就是不断导致产品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每10年左右就给他们带来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为了市场还不断挑起战争,使经济彻底崩溃。

 

只要人还是自私的,市场就不可能优化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然而,人们购买什么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直到购买的那一刻才决定的,因此,需求实质上是难以预测的。房地产市场高涨时,投机者以为房价会不断上涨,只要买房就会赚钱,不加控制的市场会导致房地产越来越繁荣,投入的资金不断增多,房子也越建越多,然而,繁荣的背后是泡沫,建好的房子大多空置,并没有被使用,当泡沫越来越大,终于破灭的时候,经济就轰然倒地。生产和销售平衡是无法由市场自动实现的。我们从现实中可以看到,商品积压是常态,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调整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控制和减小商品积压率。

 

总的来说,西方精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尊重经济规律,但是西方推销的经济学却是误导别人的经济学。西方发展经济学主要论述如何发展生产,不提和少提同样关键的消费能力培养包括分配问题。而在当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最不市场化,最受政府控制的是分配,是劳动者收入。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福利制度,制定最低工资制度。这是因为马克思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历史周期性经济危机所证明了的,分配市场化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自罗斯福采用凯恩斯对策以来,才通过政府介入彻底摆脱了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如何通过政府调控劳动力市场,在现有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却很少提及。我们国家的主流经济学家被严重误导,相信所谓自由竞争的市场理论。国内生产能力非常大,却让资本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拿走大部分财富,使普通劳动者收入很少,从而使自己的老百姓无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送给美国人换来并无多少价值的美元白条,美国人不要,自己的生产线就必须停产,经济就面临停滞甚至崩溃,这真是荒谬透顶的经济政策。

 

过去我们没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经济规模由生产能力决定,现在我们生产能力上去了,消费能力严重滞后,使生产能力无法发挥,从而降低经济规模。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设社会保障系统,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能力,这是一个西方二战前就开始应用,并且一直在西方普遍应用的手段,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的的手段。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经济学 误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0 10:38:00

楼主:所摘录的评论不简单,观点犀利而重要,是一个值得做大块文章的题材,仅仅在网上登录太可惜了。建议化点时间请作者把论据推敲得更严密一些;加工得更细一些,特别是增加一些具体的事例和数字,把它投向《中国社会科学》这样大型的刊物,这才好呢!。
    另外,我有个请求,就是该文中提到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先进企业的科研等脑力劳动者和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的比例问题,以IBM公司为例…,可是文章中只留了一片空白。希望能够将具体比例数字补说一下。还有,文章中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市场中,最不市场化,最受政府控制的是分配,是劳动者的收入。”这一论断没有列出相应的事例或统计数字,如果可能,也请补说一下。

麻烦您转告了,谢谢                经济求道者 2008-10-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0 14:13:00

有一种逻辑谬误,叫非黑即白。楼主的文章就犯了这种错误。

所谓非黑即白,就是不承认中间有灰色地带。事实上,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有很多灰色地带,只能说,是更黑一点,还是跟白一点。

美国市场经济,不等于完全没有计划,也不能因为人家有计划,就否认这是市场经济。谁更市场,谁更计划,那是比较而言的,就像就像两个灰色,哪个比哪个更黑一点,那是比较而言的。

世界上没有一种制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市场经济也是如此。因此市场经济也一定会产生问题。不能因为一种制度有问题就全盘否定了它。更重要的还是,把两种制度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更好。

中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又加上30年的市场经济,到底哪个好,那哪个坏,已经很明显了。

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有更好的方案吗?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那就用你的方案。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方案,那么当前方案就是目前为止最佳方案。

楼主,你有更好方案吗?你的更好方案不会是退回计划经济吧?

另外楼主还有偷换概念的嫌疑:西方国家不代表西方经济学,美国也不代表西方国家。所以说,以楼主的论述来论证西方经济学误导国人,有点危言耸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