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国网络安全公司360旗下“天眼实验室”发布报告,首次披露一起针对中国的国家级黑客攻击细节。该境外黑客组织被命名为“海莲花(OceanLotus)”,自2012年4月起,“海莲花”针对中国ZF的海事机构、海域建设部门、科研院所和航运企业,展开了精密组织的网络攻击,很明显是一个有国外ZF支持的APT(高级持续性威胁)行动。

OceanLotus(海莲花)APT报告
“海莲花”向中国ZF发动鱼叉和水坑攻击
据中国经济网北京29日报道,“海莲花”使用木马病毒攻陷、控制ZF人员、外包商、行业专家等目标人群的电脑,意图获取受害者电脑中的机密资料,截获受害电脑与外界传递的情报,甚至操纵该电脑自动发送相关情报,从而达到掌握中方动向的目的。
据天眼实验室分析,海莲花攻击的主要方式有“鱼叉攻击”和“水坑攻击”,前者最常见的做法是,将木马程序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并起上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名称,发送给目标电脑,诱使受害者打开附件,从而感染木马。如,在去年5月22日新疆发生了致死31人的暴力恐怖性事件之后,5月28日,该黑客组织曾发送名为“新疆暴恐事件最新通报”的电子邮件及附件,引诱目标人群“中招”。该组织曾发送过的电邮名称还包括“公务员工资收入改革方案”等一系列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令人防不胜防。
“水坑攻击”,顾名思义,是在受害者必经之路设置了一个“水坑(陷阱)”。最常见的做法是,黑客分析攻击目标的上网活动规律,寻找攻击目标经常访问的网站的弱点,先将此网站“攻破”并植入攻击代码,一旦攻击目标访问该网站就会“中招”。曾经发生过样的案例,黑客攻陷了某单位的内网,将内网上一个要求全体职工下载的表格偷偷换成了木马程序,这样,所有按要求下载这一表格的人都会被植入木马程序,向黑客发送涉密资料。
京津两地感染人数最多
“海莲花”组织在攻击中还配合了多种“社会工程学”的手段,以求加大攻击效果。比如,在进行鱼叉攻击时,黑客会主要选择周一和周五,因为这两个时间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比较密切,是在网络上传递信息的高峰期。而水坑攻击的时间则一般选在周一和周二的时间,因为这个时候一般是单位发布通知,要求职工登录内网的时候。
目前已经捕获的与“海莲花”相关的第一个特种木马程序出现在2012年4月,当时,首次发现第一波针对海运港口交通行业的“水坑”攻击,海莲花组织的渗透攻击就此开始。不过,在此后的2年内,“海莲花”的攻击并不活跃。直到2014年2月,海莲花开始对我国内目标发送定向的“鱼叉”攻击,海莲花进入活跃期,并在此后的14个月中对我国多个目标发动了不间断的持续攻击。2014年5月,海莲花对国内某权威海洋研究机构发动大规模鱼叉攻击,并形成了过去14个月中鱼叉攻击的最高峰。

OceanLotus组织恶意域名注册地及服务器实际所在地分布
“天眼实验室”表示,其已捕获与海莲花组织有关的4种不同形态的特种木马程序样本100余个,感染者遍布中国29个省级行政区和境外的36个国家。其中,中国的感染者占全球92.3%,而在境内感染者中,北京地区最多,占22.7%,天津次之,为15.5%。为了隐蔽行踪,海莲花组织还先后在至少6个国家注册了服务器域名35个,相关服务器IP地址19个,分布在全球13个以上的不同国家。

OceanLotus特种木马感染者地域分布

境内OceanLotus特种木马感染者数量地域分布图
大数据技术揭开“海莲花”面纱
“天眼实验室”向记者介绍,事实上,“海莲花”的攻击早已被他们捕捉到,但之前只是零散的发现,直到去年起,360成立“天眼”实验室,在国内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未知威胁检测,才首次发现了这些散见威胁之间的联系,一个国家级黑客攻击行为的轮廓才逐渐清晰。
虽然发现了海莲花的攻击轨迹,但如何确定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商业黑客行为,而是由某个敌对国家支持的呢?面对记者的这一疑问,“天眼实验室”表示,首先,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长期攻击行为需要很高的投入,不是一般商业公司能够负担的;其次,“海莲花”觊觎的资料对商业机构没有什么价值。“综合来看,海莲花组织的攻击周期之长(持续3年以上)、攻击目标之明确、攻击技术之复杂、社工手段之精准,都说明该组织绝非一般的民间黑客组织,而是具有国外ZF支持的、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国家级黑客组织。”
美国曾称中国军队从事对美黑客行为
近年来,各国围绕着“网络空间”的攻防战愈演愈烈,所谓的APT攻击(高级持续性威胁)这一常用的网络攻击手段从业内人的术语开始为普通人所知。世界知名网络安全公司Fireeye(火眼)在数年前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APT攻击报告APT One,此后开始持续发布类似网络威胁。其他知名网络安全厂商如卡巴斯基等,也有自己的APT安全报告。
2013年,美国一家名为Mandiant的网络信息安全公司宣称,已经初步掌握了位于中国上海浦东的中国网络部队从事黑客袭击行动的证据。中方对此予以坚决反驳,称自己是美国黑客袭击的受害者。
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中国是网络攻击的最大受害国,这是不争的事实,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是“重灾区”。中国也很重视网络安全,注意在ZF部门等关键场所的局域网的保护,不过,最要加强管理的还是人,必须加强对涉密人员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作为个别人,他们掌握的部分信息可能并不重要,但却是重大机密的一部分,如果被人获取、整合,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宋忠平表示,美国2010年已经建立了网络战司令部,在今天的信息社会,谁能控制“信息流”,谁就能掌握战争的先机,甚至能左右战争的进程。随着我们日常生活“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信息实现数据化,能够在网络上传输,这也为网络间谍行为提供了机会。此次的网络攻击从2014年开始进入活跃期,就是与我国对网络依赖度加深有关,以往的间谍行为主要通过人工实现,现在由于很多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网络间谍行为越来越多,这将是一个趋势。
OceanLotus概述
据APT报告称:2012年4月起至今,某境外黑客组织对中国ZF、科研院所、海事机构、海域建设、航运企业等相关重要领域展开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长时间 不间断攻击。该组织主要通过鱼叉攻击和水坑攻击等方法,配合多种社会工程学手段进行渗透,向境内特定目标人群传播特种木马程序,秘密控制部分ZF人员、外 包商和行业专家的电脑系统,窃取系统中相关领域的机密资料。
根据该组织的某些攻击特点,我们将其命名为OceanLotus。
目前已经捕获的与OceanLotus相关的第一个特种木马出现在2012年4月。在此后的3年中,我们又先后捕获了与该组织相关的4种不同形态的 特种木马程序样本100余个,这些木马的感染者遍布国内29个省级行政区和境外的36个国家。此外,为了隐蔽行踪,该组织还至少先后在6个国家注册了用于 远程控制被感染者的C2(也称C&C,是Command and Control的缩写)服务器域名35个,相关服务器IP地址19个,服务器分布在全球13个以上的不同国家。

OceanLotus发动攻击历史
从OceanLotus发动攻击的历史来看,以下时间点和重大事件最值得关注:
2012年4月,首次发现与该组织相关的木马。OceanLotus组织的渗透攻击就此开始。但在此后的两年左右时间里,OceanLotus并不活跃。
2014年2月,OceanLotus开始通过鱼叉攻击的方法对我们国内目标发起定向攻击,OceanLotus进入活跃期,并在此后的14个月内对我国多个目标发动了不间断的持续攻击。
2014年5月,OceanLotus对国内某权威海洋研究机构发动大规模鱼叉攻击,并形成了过去14个月中鱼叉攻击的最高峰。
同样是在2014年5月,OceanLotus还对国内某海洋建设机构的官方网站进行了篡改和挂马,形成了第一轮规模较大的水坑攻击。
2014年6月,OceanLotus开始大量向中国渔业资源相关机构团体发鱼叉攻击。
2014年9月,OceanLotus针对于中国海域建设相关行业发起水坑攻击,形成了第二轮大规模水坑攻击。
2014年11月,OceanLotus开始将原有特种木马大规模的更换为一种更具攻击性和隐蔽性的云控木马,并继续对我国境内目标发动攻击。
2015年1月19日,OceanLotus针对中国ZF某海事机构网站进行挂马攻击,第三轮大规模水坑攻击形成。
2015年3月至今,OceanLotus针对更多中国ZF直属机构发起攻击。
通过对OceanLotus组织数年活动情况的跟踪与取证,我们已经确认了大量的受害者。

OceanLotus特种木马感染量历史分布
技术分析显示,初期的OceanLotus特种木马技术并不复杂,比较容易发现和查杀。但到了2014年以后,OceanLotus特种木马开始采 用包括文件伪装、随机加密和自我销毁等一系列复杂的攻击技术与安全软件进行对抗,查杀和捕捉的难度大大增加。而到了2014年11月以 后,OceanLotus特种木马开始转向云控技术,攻击的危险性、不确定性与木马识别查杀的难度都大大增强。
综合来看,OceanLotus组织的攻击周期之长(持续3年以上)、攻击目标之明确、攻击技术之复杂、社工手段之精准,都说明该组织绝非一般的民间黑客组织,而很有可能是具有国外ZF支持背景的、高度组织化的、专业化的境外国家级黑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