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1-11 23:06:00
以下是引用chenruting在2008-11-2 22:55:00的发言:

不好意思,好久没来了,谢谢斑竹的金钱,哈哈!

回答问题:

1、全国收入最高的目前是刘永行,收入最低的是没有经验的乞丐,不是哪个农民,当然是不是所有乞丐的成分都是农民这个我没有调查过。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集合划分,收入整体较低,但是农民个体不和低收入划等号。看看广州城中村的人,个个安于当农民。聪明不是拿来和国家博弈,是拿来和交易对方博弈,怎么会没有用?再者,现在国家又没有制定政策强制征你得地。

你知道深圳的乞丐一个月可以得到多少钱吗?去做做调查再来发言吧。深圳电视台专门做过调查。收入最高的是刘永行---请问他的什么最高?你应该真的好好看看85年到现在的统计年鉴,我说的话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从来不喜欢事先发表自己想法,是数字带着我往那个方向走,再问你,城中村,是有农民身份的人,有土地耕种吗?深圳的第一代上岸的农民最近怎末样请你去调查一下再来说。聪明不是拿来和国家博弈,是拿来和交易对方博弈---如果你的交易规则被人改了,你在跟谁博弈?现在国家又没有制定政策强制征你得地---知道城中村是怎末改造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22:04:00

楼住在这方面确实是下了功夫的。这里我想举个现实的例子.

这次北京开完会顺便回了趟老家。饭余和父亲闲谈后我一直在想:三中全会(十七届)允许农村土地流转后,现在的农民和以前的农民到底有啥差别,农民有没有这个积极性去流转土地,农民凭什么要去流转自己的土地,土地流转能给哪部分农民带来收益,允许土地流转后会不会无形中部分土地“农转非”——由农业用地变为非农业用地,尤其是变为工业用地,这样的话国家一直在提的保住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根本无从谈起,(或许实际上目前耕地根本已没有18亿亩了,不能轻信统计局的统计数字)

我自己的看法:

1、土地流转是件好事情

2、最好能先试点,先小范围的试点,然后扩大试点范围,像农业保险一样。农业保险提了20余年,到现在都还是试点。

3、如果开始土地流转,相应的监管措施必须得跟上。如果监管措施没跟上,宁愿耽误一些时日,也不要贸然开始流转实践。因为目前对县乡一级政府来说,土地仍然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尤其是土地开发。

4、对土地流转主体之一的农民,首先政府得让他们明白土地流转受益的是谁,流转后他怎么办,流转后得到的利润他有没有分配权(或者说怎样合理的对土地流转进行定价)。。。永远不要想糊弄农民,他们自己也会算帐,知道孰轻孰重。

不能对前景过于乐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2 22:08:38编辑过]


猫爪  金钱 +25  魅力 +10  亲身感受,老成谋国,好! 2008-11-12 22:09:3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3 13:08: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3 15:23:00
呵呵!可以去做地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5 19:29:00

没有具体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5 19:37:00
支持212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21:41:00

改变传统家庭承包制下的土地产出效率严重低下、农产品价格日益下跌、生产成本日益升高的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0 21:45:00
据有关部门消息,土地使用权改变仅在长三角地区实施,不知是否属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1 18:05:00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没有出路的,请参照温铁军博客文章。从政府、媒体的报道来看,隐隐的觉得这是一个准备合法的剥夺农民的土地政策,使农民上访失去合法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7 16:29:00
大规模化不可行,但是适度规模化在很多地区还是可以的,土地流转总的方向应该没有问题,关键在执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8 18:58:00

个人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农业生产率低大家是知道的,流转以后不管用途是什么,效率肯定比原来高。

国家只是剥夺了以前无法剥夺的那一部分,而农民也能获得比以前高一点的收益,自己可以流转出去,这对城市化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可能部分地区把以前的那点收益也一并剥夺了,而且也可能造成把这些资源用来投资一些不应该投资的领域,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危害。国家应该尽管好流转后的问题,这是一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9 19:29:00
我觉得闲置的土地应该集中起来,交给村委,派专人管理,统一经营,这样会防止新型地主的出现,而且可以防止其他人的某种反感心理。农业的发展,倒是可以重走集体化的路子,公社化集体化本身没错,只是当时的环境不适合那样搞而已,当时的生产力不够发达,温饱问题也没解决。联产承包的最大好处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而现在再重新回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况且失败过,总会长智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22:07:00

“梦露”猫爪很难看吗?如果再有几个人说难看,我就换掉好了,嘿嘿。

说不定看熟了就顺眼啦。

好看啊  别换~~~~~~ 这小狮子多霸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0 22:34:00

所有的帖子都看完了,累!!!不过收获很大。

我总觉得,中国农村人口这么多,土地才是农民生活的依靠。我家里是农村的,在我家那边,因为国家的价格支持政策,农民种地现在非常的火爆(能中庄稼的地方全种了,土地利用率很高),每年靠种地可以很好的维持生活,而且产量也很高。所以这种土地流转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很难出现效果。

中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是应该考虑加速城市化了。中央好像下达过这样的文件:以每年1%的速度推进城市化,不知这个目标根据何在,如何执行,能否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 16:48:00
农村改革真的很难么,恐怕推动改革会损害既得利益群体和政府的利益吧,农村改革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真正能改变农村命运的更本性制度改革推动过么?无非是喊喊口号,中国农民一盘散沙,也没有诉求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所谓人为鱼肉,我为刀俎,能奈何至,而且广大农民群众,安于现状,一点点小恩小惠就满足了,推动农村改革任重道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1 00:28:00

一、三中全会对农地流转的突破只有两点:


1.决议指出,农地经营权流转应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原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平等协商,自愿有偿”,改平等协商为依法。
2.关于流转形式。决议提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五种形式。承包法没有股份合作形式。这是第二个突破。

其他所谓的突破都是扯淡。

二、对于农地流转,比较感兴趣的是三个问题:农地流转能不能产生绩效,农民是否分享到了大部分的绩效,怎样让农民分享到大部分的绩效。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农地流转促成的土地集中经营确实产生了很好的绩效,如山东平度的两田制,北京顺义的集体农场,广东的返租倒包,珠江三角洲的股份合作制等。所以政府和学者们才这么热衷于推动这个农地流转。

很可惜的是,上述的几个适合于当地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只是孤例而已,很难得到推广。国家试过大规模的推广,没有收到效果,反而引发了混乱与纠纷。原因何在?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地方政府侵占果实,另一方面是那些农地流转方式有着多种约束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约束条件,某方式才能在某地区实行。农地流转在1985年就提出来了,但一直流转不起来。若农民没有分享到农地流转的绩效的话,他是不会同意流转的,而是要守着那几分地,作为自己的生存保障。

实在很奇怪,中国地形广袤多样,为什么政府非要用一刀切的方式来推动这个农地流转。因为各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耕作方式也有差异,那适于各地区的土地流转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何不在保持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大前提下,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与当地农民互动,运用或创造出适于自己的农地流转方式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2 23:20:00
以下是引用owenk在2008-12-11 0:28:00的发言:
何不在保持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大前提下,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与当地农民互动,运用或创造出适于自己的农地流转方式呢?

“两田制”没有在全国推行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地方官员拥有过大的操控责任田的权力,很多官员从中谋取私利,导致寻租行为。如果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地方官员会不会再出现寻租行为?很难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6 15:54:30
农村的土地产权问题还没有决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6 16:49:14
不可实现的政策比坏的政策更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6 11:29:15
我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研究,以后会慢慢去观察,体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