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家 努 力 、大 家 讨 论
媲美马克思的《资本论》;美国亚马逊销售排行榜第一名;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索洛鼎力推荐;热爆全球的经济学著作,美国版上市3个月狂销20万册,未来十年内最重要的一部经济著作!
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的40多年,全 球经 济体系的内在结构终于从量变实现突变。以全球性货 币金 融市场、全球流动性金融资产、全球范围内虚拟经济 与实 体经济相背离为显著特征的全球金融资本主义,已经 成为 支配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体系。人类经济已经进入全 球金 融资本主义新时代。 现在流行的传统教科...
大卫·哈维编著的《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1 卷)》的目的是促使你们去阅读卡尔·马克思的《资 本论》,并且按照马克思的本意去阅读它。作者所鼓 励的是你个人面对这一文本的经历,是直接对马克思 的文本进行研读,是你将开始形成对他思想的独立见 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 对政治经济的批
判,来理...
《<资本论>简说》,卫兴华编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最近,我拜读了卫兴华教授编写的《<资本论>简说》(以下简称《简说》)一书,受益颇多。《资本论》博大精深,其230万字的深厚内容及独特的德国式思辨性语言容易使初学者望而却步。卫教授在长期对《资本论》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编写的这本兼具通俗性和准确性的简明本,有助于初学者能够在短期内把握《资本论》的主干和脉络,特别是在学习《资本论》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过程中,由于理解的不准确会造成误解、错解的情况,这些情况不解决就会造成理论偏差,影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认同度。卫教授在这本书中,以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的手法对这些容易引起歧义的关节点进行了分析与梳理。
《资本论》被奉为工人阶级革命的“圣经”
是一部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一体、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
是人类思想史上不朽的理论丰碑
★ 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科学著作。
★ 马克思著作权威翻译家郭大力、王亚南翻译。
★ 1938年我国第一部中文全译本重新再版(精装)。
★ 精美装帧,能让读者享受阅读经典乐趣,同时也是最值得收藏的书。
近日看了一些与民科相关的话题,作为民科中的一员,有些话想说说。
我本来对经济学不感兴趣,认为太简单,没什么意思。但一直喜欢思考,关注宏观时事,尤其对经济问题很感兴趣,慢慢地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思考深入,我发现经济学家对经济的观点经常大相径庭,并且预测水准令人大跌眼镜。自此我开始有了一个判断:经济学一定存在重大缺陷,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我开始自学经济学,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开始,接着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高鸿业的书,中间少不了看一些中国学者写的经济学著作。这样断断续续自学了将近10年,一般都是有空时就看。
到了2010年,自己感觉思考基本成熟了,加上全球经济危机,就有了将自己想法发表出来的冲动。于是从10年初开始,我基本放弃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经济研究中。在11、12年阅读了上百本经典经济学著作,这些书大多数都是从人大经济论坛下载的,在此也表示感谢!
我曾对自己说,最多专门研究三四年,否则是对自己与家庭的不负责任。在13年完成了第二本书后,我重新出来工作。两本书的出版虽然不用自己掏钱,还有少许稿费,但为了迎合市场,内容不得不通俗化,这对写书初衷也是一种伤害。
通过自学我对经济学也有了自己的判断。我心目中的几大标志性人物和事件是:亚当斯密、边际革命、凯恩斯和科斯。
我没有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不是因为难,虽然的确不容易,主要是我认为意义不大。经济学存在重大缺陷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不认为问题会出在复杂的模型、公式、定理上,而最有可能出在一些基本假设、基本问题的看法上。现在就象美国的顶级专家学者如伯南克、克鲁格曼、前财长萨默斯等人谈论经济时用的依然是凯恩斯及之前的理论观点。
在进行系统学习与思考后,我将问题拉回到凯恩斯思考的层面,更准确地说是我认为问题出在储蓄与投资关系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不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所坚持的理性人假设及市场出清基础上,而是以价格黏性作为假设条件。现在我要论证的是,在遵守古典经济学家所依赖的理性人假设、价格弹性、完全信息基础上,情况将会怎样?
这几年我曾无数次投稿,都没有成功,有一天显示进入了外审,一阵狂喜,虽然最终没有发表。回过头来看,当初这些文章的确不成熟,上月底时间开始充裕后我开始重新整理,建立模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自感文章有了质的飞跃,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都接受,不过真的希望有专业人士能指点一二。
不少读者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把核心观点写成论文发给美国顶尖经济学者,他们说我不是经济学业内人士,在国内很难得到认可,国内专家甚至不会认真看你的文章。而美国专家会认真阅读并给出意见。
这几年我用自己的新模型对全球经济作出预测,结果非常符合。例如根据模型得出日本经济将继续依赖债务,日本经济经过扩大版QE刺激下的短暂增长后重新陷入困境,安倍经济学注定破产;预测美国经济很快会重新陷入衰退。
预测中国新一届倡导的目标不可能实现,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最终稳增长只能重走旧路,加大基建投入,并且必定全力保房地产,央行也将大放水。预测中国政府提倡的城镇化对经济拉动不会有实质作用,自贸区对拉动经济意义不大。预测房地产息火后中国各级政府只能靠债务扩张来稳增长,最终中国的经济危机将从债务危机开始。
几年前预测全球大印钞,预测美国不但有QE1,还会有QE2、QE3、,结果完全符合。这些预测都是在新书或文章中作出。
书看多了慢慢就会对一些问题有了本能反应。比如当下中国许多学者讲话、写文章总喜欢带上一两个热门名词、概念,比如中等收入陷阱、改革红利等,对此我颇为以为然。我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存疑,因为放眼全球、拉长时间段,我们会发现不但中等收入有陷阱,发达国家也有陷阱,低收入国家更有陷阱,这些国家长期陷于困境,不是更大的陷阱么?一些人写文章时先假定我们有改革红利,然后得出前景光明。但是只有正确的改革有红利,错误的改革又哪来的红利?所以讨论哪些是正确的改革更有意义。
作为民科中的一员,我也想对同行们说几句。首先要认清形势,知所进退。学术研究越来越专业化,普通爱好者尤其是资质平平的爱好者要及早脱身,当作一种业余爱好就好。或者是将研究当作充实知识,为更好地赚钱服务。能认清自己也是一种能力。
其次要与专业人员沟通。民科没经过系统训练,很容易在一些基础性问题上栽跟头,专业人士就不会。与专业人士沟通能让自己少走弯路。同时民科的研究必须要得到业界的认可,这也必须通过沟通达成。在投稿过程中发现自己证明了许多前人证明了的东西。我也曾想将文章发给专家看看,但一想到民科与专家沟通的环境早就被严重毒化了,就放弃了。
再次是研究尽可能简单,我信奉简单,越简单越好,尽量不要过多的假设。民科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假设错误或假设过多。常常洋洋洒洒数万言,中间论述也很完善,但回头一看,假设是错的。不少民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基本概念上兜圈子,无知地浪费生命。
忽视理论的边界条件也是民科常犯的一个错误。不少人生搬硬套一些理论观点,也不管这此观点成立的条件。
还要认识到有些事情专家能做,民科不能做。比如厉以宁可以谈降息、减税的作用,你一个民科写这类文章就没意义,不是你的观点不对,是因为别人不认你。作为理性经济人就应该做有用的事情。
最后,民科要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不应一味的陷在研究中。我认为男人应“进可赢得天下,退则回家种田”。nanhaishan
《21世纪资本论》缺少了什么
劳动与人类社会发展前言(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