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442 252
2016-06-11
第一部分 行动的语境:批判和建构[总论]

第一篇 总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策略

  第一章 《资本论》:是“现实的历史”,还是“现实的历史”批判?对《“现实的历史”:
      〈资本论〉的存在论》的批判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如何破解“存在的秘密”?
    商品和二重性:是存在论,还是存在批判?
    货币和等价性:是社会存在论,还是社会存在批判?
    资本和资本的逻辑:是现实的社会存在论,还是历史的社会存在批判?
    “现实的历史”批判:《资本论》如何破解“认识的秘密”?
  第二章 《21世纪资本论》缺少了什么?
    过程分析之一:α→β→r
    过程分析之二:s→g→β
    过程分析之三:r>g
    简短的结语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是怎样的科学?
    楔子
    政治经济学对象
    行动主义逻辑
    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工作如何展开

第二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地基:社会主观批判[方法论和思想史批判统一形态]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工作地基:经济形态历史观批判


  第四章 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
    楔子
    价值(形式)
    剩余价值(形式)
    抽象劳动——存在规定抑或存在者的形成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概念
    楔子
    马克思主义的元概念
    唯物主义的全概念
    唯物主义的工作统一
  第六章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楔子
    重提二版跋
    马克思如何逾越黑格尔——实现哲学
    马克思如何逾越李嘉图——实现科学
    反思科学抽象法
第三篇 资产阶级工作地基:经济形态社会观批判
  第七章 解释学及其谬误性
    楔子
    资产阶级物象二重性
    物的解释学
    资产阶级解释结构
  第八章 古典主义及其批判(同盟者反叛者)
    楔子
    所谓斯密问题
    被历史难倒的李嘉图
    向康德主义的进军
  第九章 新古典主义及其批判(康德主义路线之一立的基础)
    楔子
    研究对象的改造
    理性主义狡辩
    理论繁荣之路
  第十章 新制度主义及其批判(康德主义路线之二破的基础)
    楔子
    真实的科斯
    虚假的科斯
    废墟中的景观

第三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建筑:社会客观批判[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统一形态]


第四篇 马克思的批判逻辑:历史批判之导入


  第十一章 存在的秘密(对知识论或存在论的巧妙一击哲学11条)
    楔子
    唯物主义客体
    唯物主义主体
    二者的结合——对象(规定)之生成
  第十二章 认识的秘密(对知识论或存在论的完美一击经济学8条)
    楔子
    唯物主义历史对象
    唯物主义社会对象
    二者的结合——研究对象(规定)之生成


第五篇 政治经济学工作逻辑:《资本论》究竟怎样炼成


  第十三章 历史发生学(资本的时间与存在客观逻辑之一)
    楔子
    转化史I
    转化史II
    资本生产史——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界限
  第十四章 系统发生学(资本的空间与存在客观逻辑之二)
    楔子
    运动史I
    运动史II
    资本流通史——资本的生产界限和流通界限
  第十五章 现象发生学(时间存在和空间存在的批判实践结构客观逻辑之三)
    楔子
    生活史I
    生活史II
    资本积累史——自我再生产和资本的总界限
  第十六章 认识发生学(资本主义的认识主观逻辑发展)
    楔子
    范畴史I
    范畴史II
    资本批判史——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界限

第四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运用:中国经济学提要暨大结局[历史和思想统一形态]


第六篇 蕴涵中国历史规定的批判逻辑:对马克思革命的继承和超越


  第十七章 机器到金融的发展(马克思以后时代的客观逻辑历史脉络)
    楔子
    工厂的发展
    金融工厂的发展
  第十八章 历史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以后时代的主观逻辑举要删芜)
    楔子
    辩证法工作原像问题
    科学(方法)工作原像问题
  第十九章 生产一般的理论与实践(人类史前时期发展逻辑总括市民暨资本批判)
    楔子
    商品社会工作逻辑问题
    产品社会工作逻辑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七类文献法







序…………………………………………………………陈学明


自序:《资本论》的真谛及其曲解——兼论《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引言:对《资本论》的当代挑战与呼唤

一、时代的挑战与理论的诘难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挑战的理论力量之根

三、时代呼唤对《资本论》的新的理解与发展

四、本书的基本内容与总体结构


第一篇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从既成事物的哲学到内在联系的哲学


第1章 旧世界观及其困境

一、英法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悖论

二、德国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其困境

第2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

一、新世界观的诞生地:物质生产实践

二、新物质观:从自我存在到对象性存在

三、新认识论:从原像-镜像说到实践生成论

四、新规律观: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本体论图景

第3章 旧历史观及其困境

一、从“君权神授”到“社会契约”

二、英法社会契约论及其悖论

三、德国历史哲学及其悖论

四、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观及其悖论

五、旧历史观的历史地位与出路

第4章 唯物史观:物化劳动及其历史逻辑

一、异化劳动:通向唯物史观的过渡理论

二、物化劳动与“社会物质”的发现

三、“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

四、物化劳动的客观逻辑与历史发展

五、物化劳动与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

第5章 哲学基因与经济学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因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哲学基因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因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6-11 11:44:41

第二篇 劳动价值

——市场力量本体论


第6章 交换价值之谜

一、驱动生产力系统的社会关系力量

二、交换价值:商品世界中物与物的关系

三、西方经济学的认知误区

四、旧劳动价值论的失误——兼论马恩为何是旧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

五、交换价值背后:对社会劳动的支配权

第7章 劳动二重性的哲学密码与经济学量度

一、唯物史观主线: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二重性

二、分工与“社会人集体生命”的生成

三、社会总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四、社会总劳动的物质化:从商品到资本的二重性

五、价值实体的历史发展及其量度

六、劳动价值的各种表现与交换价值的形成

第8章 劳动价值的市场表现与价值规律及其偏离

——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何是驳不倒的理论

一、简单商品市场中的交换价值与价值规律

二、简单商品生产在《资本论》中的意义

三、价值与货币:从价值实体到市场权力

四、社会权力结构对价值的分割,市场现象对价值规律的偏离

第9章 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

一、产值悖论:劳动价值论的当代理论困境

二、产生根源: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的混淆

三、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

四、价值创造率:不同社会的不同质的抽象劳动

五、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

第10章 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的价值创造

一、两种层次的劳动及其根本差异

二、两种本质不同劳动及其创造价值方式

三、价值创造率和创新劳动的价值创造

四、一个简单创新型劳动的价值创造模型


第三篇 资本逻辑

——资本本质论


第11章 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市场权力放大机制

一、资本的二重性与物化劳动

二、资本权力:市场权力的放大器

三、物化劳动支配活劳动:市场权力放大器的结构

四、资本的“市场权力放大率”的决定因素

第12章 资本与资本逻辑的生成

一、物化劳动新形态:资本及其生成条件

二、资本逻辑的内涵与产生根源

三、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资本扩张动力及其自我否定

四、资本逻辑的三大层次:物化资本、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

五、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回应鲍德里亚的诘难

第13章 驱动生产力系统的社会动力体系

一、资本的扩张驱动力结构

二、市场空间的吸引拉动力结构

三、资本扩张方式:绝对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四、资本扩张对象:自然力及其“空间”

五、当代市场空间的创造机制

第14章 资本逻辑与经济危机

一、危机根源:资本积累导致贫困积累

二、发生机制:无序竞争导致资本循环链断裂

三、扩散机制:产品过剩产生的正反馈回路

四、晚期资本主义:危机应对与危机新形态

第15章 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

一、社会关系与生态环境的对立统一体

二、《资本论》的生态环境内涵:外环境与内环境

三、资本积累与自然资源环境的“贫困积累”

四、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

五、《资本论》中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观念的萌芽

第16章 资本逻辑与社会关系的贫困化和人的发展危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危机的误区

二、“人的自然力”及其自由发展空间

三、“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来源与发生机制

四、人的发展空间的“贫困积累”:人的发展危机,以及资本扩张悖论的总体图景


第四篇 从资本逻辑到剩余价值形态

——资本现象学


第17章 市场权力体系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一、社会权力体系及其货币化表现

二、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分离及其当代形式

三、剩余价值分割的社会正负功能

四、分割剩余价值的社会系统

第18章 微观流通过程与经济空间的生产

一、流通领域的劳动分析:生产性劳动与流通费用

二、流通性劳动的产物:“流通机器”与经济空间

三、流通费用生产的经济空间的内在矛盾

四、经济空间的内在矛盾与“诺思第二悖论”

五、结论:对几个理论误区的矫正

第19章 马克思的非均衡宏观经济学理论

一、供需均衡模型与两部类模型:两种经济学理论与两种哲学

二、两种再生产的均衡态及其产业结构

三、扩张与萧条:资本流通过程的两种非均衡现象

第20章 经济虚拟化与金融网络权力结构

一、货币资本与利息现象的秘密

二、实体资产的虚拟化:虚拟资本的诞生

三、金融资产的再虚拟化:权力的再度分离

四、动力与危机:凌驾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网络系统

五、虚拟经济体与当代经济危机新形态

第21章 资本与地租:远离平衡态的均衡

一、资本与土地产权:对立的社会关系力量

二、各部门资本和利润平均化趋势

三、绝对地租:对利润平均化的对抗与系统均衡

四、级差地租:超额利润的级差

五、产业链中权力壁垒:租转化为超额利润

六、耗散结构:远离利润平均化的均衡

第22章 利润率下降规律与资本高积累的矛盾统一

——《资本论》与《21世纪资本论》的矛盾及其解决

一、矛盾:资本收益率高企与一般利润率下降

二、互动: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成为驱使资本积累与转移的动力

三、结果: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

第23章 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

一、劳动价值:驱动生产系统的市场力量的本体

二、资本逻辑:资本权力体系的自我扩张与自我否定

三、资本现象:各种产权的价格表现

四、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的福利化、金融化、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应危机


结语 《资本论》的伟大续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并非跨越“卡夫丁峡谷”: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历史路径

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的两大历史阶段

三、《资本论》的启示与两种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四、空间生产:开拓中国经济未来前景之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1 11:47:37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
作者:许光伟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本书填补了同类作品的研究空白:大大拓展了《资本论》研究的领域,从单一批判思维转向全方位系统批判,从批判转向建设,从逻辑转向历史,通过工作涵容中国历史而达成对马克思之后的世界历史的新理解。从这一角度而言,本书是重读和重写的“双重意义”的《资本论》理论与方法论著作,高度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式,加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工作指导的现实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人类不是在开始一件新的工作,而是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旧工作。
  ——马克思
  
  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
  ——列宁
  
  凡一国之历史,其对于民族思想之指示,与民族力量之启发,恒于不知不觉之间,隐操大柄。
  ——熊十力



本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与其经济学理论融为一体,以当代活生生的伟大实践为载体,对《资本论》伟大理论进行探索、还原与创新。发现《资本论》的主线是扎根于劳动二重性的社会经济双层结构:深层的社会经济权力结构和表层的“自然—技术”物质结构,前者以后者为载体从而驱动后者。一切社会关系过程都要通过自然物质过程来实现,人类历史于是成为自然历史过程。由人们相互服务的活劳动结成了“用生命生产生命”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劳动价值,它通过市场交换与货币化而表现为市场权力,并且通过资本化、证券化而形成产业资本与虚拟资本权力,由此生成当代经济权力体系。资本作为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追求自身增殖的社会关系力量,通过吸收三种自然力(人、自然界与劳动组织的自然力)而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开拓经济空间,以实现资本积累和集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相应造成三种自然力的贫困积累,相互交织产生了当代世界一系列问题与危机。而商品价格与价值相偏离的现象正是产生于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均衡与非均衡对立统一的运动,由此形成了远离平衡态的均衡—非均衡结构。这不仅用强大的理论说服力回应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挑战与诘难,而且展示了西方经济学未能触及的深层经济权力结构图景及其深层历史运动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既全面发挥资本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作用,同时坚持用社会主义力量克服资本扩张带来的重重缺陷与危机,是在此历史过程中逐渐生成的伟大制度,由此创造了中国奇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资本论》的伟大续篇。

作者用生动的现实与逻辑力量确证了《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书中对资本本质的新阐释、社会关系力量的资本动力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积累所导致的危机的新概述、关于金融危机本质的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生成的观点等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与《资本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资本论》是鲜活地存在于当代人类实践之中的具有伟大生命力的理论。



[size=13.3333px]【书 名】鲜活的资本论 从深层本质到表层现象
[size=13.3333px]【作 者】鲁品越著
[size=13.3333px]【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size=13.3333px]【出版日期】2015.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1 11:48:5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1 11:50:51
xuguw 发表于 2016-6-11 11:44
第一部分 行动的语境:批判和建构[总论]

第一篇 总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策略
赞一个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1 11:52:00
保卫资本论: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实践:批判和建构(对资产阶级物象二重性的批判)

鲜活的资本论:物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资本二重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