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6333 111
2015-09-25
原创帖重发——原有内容,您可以前去观看,本帖将进一步添加新内容……欢迎深度交流讨论!
《资本论》最新图书:“保卫《资本论》”与其他类别的区别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资本论》类的专著论文,可谓汗牛充栋!!

包括那些类别??它们各自关乎那些方面的主题?
需要调查啊!但是比较的事情,我们做了没有?

还有啊,分别由哪种学科启动和支持,以及服从怎样的学术宗旨和路径,等等……片片飞来像蝴蝶!


[学科前沿] 《资本论》最新图书:“保卫《资本论》”与其他类别的区别

大 家 努 力 、大 家 讨 论



补充说明:

(1)本楼致力于搜集最新出版的各类《资本论》图书以及资料!!

(2)集中讨论和比较它们——这些图书和资料的内涵和逻辑上的异同。当然,更多的想法还是利用这个平台,正面说清楚《保卫资本论》的个性特征。利于网友更清楚更透彻了解掌握“保卫”内涵和工作宗旨。


           保卫《资本论》作者组  2015.6.4 供稿

保卫立体图.jpg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s/A26HtJ8Z13_8d?sudaref=bbs.pinggu.org


[em29]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lc/3Pu8sKi92yoJ1NHBUq7

收文件哦~别忘了输入提取码:Z966

!!!!!!!!!!!!!此文件最为重要,可连下载下面的“带后记的文件”。



许光伟《保卫资本论》(附后记).pdf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lc/3Pu8sKi92yoJ4m1dqxz


别忘了输入提取码:AE2U



许光伟《保卫资本论》(附后记).pdf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lc/3Pu8sKi92yoJ5XaDRBX

别忘了输入提取码:JVY6


光山先生的微博_微博
http://weibo.com/1496263003/profile?topnav=1&wvr=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9-25 17:51:37

鲜活的资本论(从深层本质到表层现象)



鲁品越编写的《鲜活的资本论(从深层本质到表 层现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与其经济学理论融 为一体,以当代活生生的伟大实践为载体,对《资本 论》伟大理论进行探索、还原与创新。发现《资本论 》的主线是扎根于劳动二重性的社会经济双层结构: 深层的社会经济权力结构和表层的“自然—技术”物 质结构,前者以后者为载体从而驱动后者。一切社会 关系过程都要通过自然物质过程来实现,人类历史于 是成为自然历史过程。由人们相互服务的活劳动结成 了“用生命生产生命”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劳 动价值,它通过市场交换与货币化而表现为市场权力 ,并且通过资本化、证券化而形成产业资本与虚拟资 本权力,由此生成当代经济权力体系。资本作为投入 到生产过程中追求自身增殖的社会关系力量,通过吸 收三种自然力(人、自然界与劳动组织的自然力)而 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开拓经济空间,以实现资本积累 和集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相应 造成三种自然力的贫困积累,相互交织产生了当代世 界一系列问题与危机。而商品价格与价值相偏离的现 象正是产生于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均衡 与非均衡对立统一的运动,由此形成了远离平衡态的 均衡—非均衡结构。这不仅用强大的理论说服力回应 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挑战与诘难,而且展示了西方 经济学未能触及的深层经济权力结构图景及其深层历 史运动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既全面发挥资本推动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作用,同时坚持用社会主义力 量克服资本扩张带来的重重缺陷与危机,是在此历史 过程中逐渐生成的伟大制度,由此创造了中国奇迹。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资本论》的伟大续篇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25 17:52:08



自序:《资本论》的真谛及其曲解——兼论《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引言:对《资本论》的当代挑战与呼唤    一、时代的挑战与理论的诘难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挑战的理论力量之根    三、时代呼唤对《资本论》的新的理解与发展    四、本书的基本内容与总体结构



第一篇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从既成事物的哲学到内在联系的哲学


  第1章 旧世界观及其困境    一、英法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悖论    二、德国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其困境


第2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


一、新世界观的诞生地:物质生产实践    二、新物质观:从自我存在到对象性存在    三、新认识论:从原像-镜像说到实践生成论    四、新规律观: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本体论图景

第3章 旧历史观及其困境   

一、从“君权神授”到“社会契约”   哲学及其悖论    四、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观及其悖论    五、旧历史观的历史地位与出路  


第4章 唯物史观:物化劳动及其历史逻辑念   


一、异化劳动:通向唯物史观的过渡理论    二、物化劳动与“社会物质”的发现    三、“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    四、物化劳动的客观逻辑与历史发展    五、物化劳动与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

第5章 哲学基因与经济学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因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哲学基因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因


第二篇 劳动价值

    ——市场力量本体论


第6章 交换价值之谜   


一、驱动生产力系统的社会关系力量物的关系    三、西方经济学的认知误区    四、旧劳动价值论的失误——兼论马恩为何是旧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    五、交换价值背后:对社会劳动的支配权总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第7章 劳动二重性的哲学密码与经济学量度   


一、唯物史观主线: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二重性    二、分工与“社会人集体生命”的生成    三、社会

四、社会总劳动的物质化:从商品到资本的二重性    五、价值实体的历史发展及其量度   

六、劳动价值的各种表现与交换价值的形成  


第8章 劳动价值的市场表现与价值规律及其偏离权力   
    ——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何是驳不倒的理论   


一、简单商品市场中的交换价值与价值规律    二、简单商品生产在《资本论》中的意义    三、价值与货币:从价值实体到市场权力    四、社会权力结构对价值的分割,市场现象对价值规律的偏离

第9章 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   


一、产值悖论:劳动价值论的当代理论困境    二、产生根源: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的混淆    三、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式    三、价值创造率和创新劳动的价值创造
    四、价值创造率:不同社会的不同质的抽象劳动    五、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  


第10章 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的价值创造   


一、两种层次的劳动及其根本差异    二、两种本质不同劳动及其创造价值方式    三、价值创造率和创新劳动的价值创造    四、一个简单创新型劳动的价值创造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25 17:54:38

第三篇 资本逻辑    ——资本本质论



第11章 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市场权力放大机制   

一、资本的二重性与物化劳动    二、资本权力:市场权力的放大器    三、物化劳动支配活劳动:市场权力放大器的结构    四、资本的“市场权力放大率”的决定因素  

第12章 资本与资本逻辑的生成   


一、物化劳动新形态:资本及其生成条件    二、资本逻辑的内涵与产生根源    三、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资本扩张动力及其自我否定    四、资本逻辑的三大层次:物化资本、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    五、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回应鲍德里亚的诘难

第13章 驱动生产力系统的社会动力体系   

一、资本的扩张驱动力结构    二、市场空间的吸引拉动力结构    三、资本扩张方式:**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四、资本扩张对象:自然力及其“空间”    五、当代市场空间的创造机制  

第14章 资本逻辑与经济危机   

一、危机根源:资本积累导致贫困积累    二、发生机制:无序竞争导致资本循环链断裂    三、扩散机制:产品过剩产生的正反馈回路    四、晚期资本主义:危机应对与危机新形态  

第15章 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   

一、社会关系与生态环境的对立统一体    二、《资本论》的生态环境内涵:外环境与内环境    三、资本积累与自然资源环境的“贫困积累”    四、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    五、《资本论》中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观念的萌芽  

第16章 资本逻辑与社会关系的贫困化和人的发展危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危机的误区    二、“人的自然力”及其自由发展空间    三、“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来源与发生机制    四、人的发展空间的“贫困积累”:人的发展危机,以及资本扩张悖论的总体图景


第四篇 从资本逻辑到剩余价值形态    ——资本现象学



第17章 市场权力体系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一、社会权力体系及其货币化表现    二、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分离及其当代形式    三、剩余价值分割的社会正负功能    四、分割剩余价值的社会系统  

第18章 微观流通过程与经济空间的生产   

一、流通领域的劳动分析:生产性劳动与流通费用    二、流通性劳动的产物:“流通机器”与经济空间    三、流通费用生产的经济空间的内在矛盾    四、经济空间的内在矛盾与“诺思第二悖论”    五、结论:对几个理论误区的矫正  

第19章 马克思的非均衡宏观经济学理论   

一、供需均衡模型与两部类模型:两种经济学理论与两种哲学    二、两种再生产的均衡态及其产业结构    三、扩张与萧条:资本流通过程的两种非均衡现象  

第20章 经济虚拟化与金融网络权力结构   

一、货币资本与利息现象的秘密    二、实体资产的虚拟化:虚拟资本的诞生    三、金融资产的再虚拟化:权力的再度分离    四、动力与危机:凌驾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网络系统    五、虚拟经济体与当代经济危机新形态  

第21章 资本与地租:远离平衡态的均衡   

一、资本与土地产权:对立的社会关系力量    二、各部门资本和利润平均化趋势    三、**地租:对利润平均化的对抗与系统均衡    四、级差地租:超额利润的级差    五、产业链中权力壁垒:租转化为超额利润    六、耗散结构:远离利润平均化的均衡  

第22章 利润率下降规律与资本高积累的矛盾统一    ——《资本论》与《21世纪资本论》的矛盾及其解决   

一、矛盾:资本收益率高企与一般利润率下降    二、互动: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成为驱使资本积累与转移的动力    三、结果: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  

第23章 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   

一、劳动价值:驱动生产系统的市场力量的本体    二、资本逻辑:资本权力体系的自我扩张与自我否定    三、资本现象:各种产权的价格表现    四、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的福利化、金融化、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应危机

结语 《资本论》的伟大续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并非跨越“卡夫丁峡谷”: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历史路径    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的两大历史阶段    三、《资本论》的启示与两种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四、空间生产:开拓中国经济未来前景之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25 18:19:27

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研究


张作云编著的《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研究》以马克思《资本论》及其相关著作为指导,不仅论证了当代尤其是此次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以及由此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性,论证了危机的根源和实质,而且还论证了引发危机的基本要素、要素的基本结构和内在逻辑、危机的生成和运行机制;不仅论证了危机作用的二重性及其体现的资本主义历史趋势,而且论证了危机所引发的当代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调整,同时,还对社会主义经济即传统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危机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此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后,在论证和揭示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发展两种不同思路的争论,在点出争论所涉及的原则性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对外关系等方面对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设计和政策安排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9-25 18:21:48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及现实性

  一 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潜在可能性

  二 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现实可能性

  三 可能不等于现实

  四 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五 结東语

第三章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原因

  一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学者危机根源理论的批判

  二 马克思对危机根源的分析

  三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四 认识危机根源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四章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质

  一 马克思关于危机实质的论述

  二 国内外学界对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实质问題的分歧

  三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质

  四 结论和启示

第五章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因素的基本结构及内在逻辑

  一 马克思关于危机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方法论特点

  二 目前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局限性

  三 影响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诸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

  四 结论与思考

第六章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生成及运行机制

  一 西方金融危机理论模型评析

  二 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生机制

  三 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动力机制

  四 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加速机制

  五 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

  六 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现机制

  七 结论和思考

第七章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作用的二重性

  一 马克思关于危机作用二重性的论述

  二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

  三 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积极效应

  四 结论和启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