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54 2
2008-10-24
 

当猪肉价格涨到18元一斤的时候,通货膨胀已不只是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讨论的事情了,而成为全国上下都关心的问题。至于通胀的原因,正如弗里德曼所言,说到底是一个货币现象,也就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此次通胀与两个外部原因有关。一个是出口。过去十来年,我国的出口增速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出口盈余激增。出口有盈余,意味着我们把产品卖到国外去,换回来诸如美元这样的外国货币,而厂家把这些外币拿到人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从而造成国内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的现象。另一个和海外对人民币的投机有关。出口盈余的增加导致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海外热钱因此大量涌入中国,等待分享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

关于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大体有两个思路。一个是让人民币缓慢升值,以降低出口增速,缓解热钱涌入的压力,同时加强国内的宏观调控,如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量、提高贷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政府目前所采取的措施基本属于这个思路。但是,人民币的缓慢升值不足以遏制热钱的涌入,却会因升值没有到位而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诱使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提高利率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如此一来,央行控制货币发行量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胀压力是自2003年以来逐步积累起来的。在过去五年里,我们试图用缓慢升值加宏观调控的方式控制通胀,通胀压力却是越来越大。

另外一个思路是让人民币一次升值到位,从而彻底释放来自外部的压力。人民币币值是一个价格信号,而灵活的价格是调节经济运行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让人民币升值符合市场原则。但货币不同于一般商品,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一个强势货币意味着不同一般的权力。我们都知道,战后美元的强势地位是支撑美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拿着辛辛苦苦赚来的美元去买美国的国债,情愿为美国人的高消费埋单,并非我们不知道自己吃亏,而是我们大多数的出口可以换来的只能是美元。美国之入侵伊拉克,不是为了石油,而是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的入侵在萨达姆宣布要用欧元作其石油出口的结算货币之后发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人民币离一个强势货币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我们也不想让人民币业已获得的地位在一夜之间付诸东流。然而,大幅度的升值不仅会导致出口企业的大面积破产,而且会危及人民币的稳定。通胀是一个短期现象,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是一个短期现象;换言之,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没有基本面的支撑。因此,一旦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促使通胀压力消失,则人民币势必会出现大幅度贬值。这种大起大落对于一个成熟货币来说不会是一个大问题,但对于像人民币这样成长过程中的货币却是致命的,人民币不仅不可能因此成为强势货币,而且还会失去在周边国家已经取得的地位。从中国的长远利益出发,因为短期考虑贸然大幅度提高人民币币值,是饮鸩止渴的办法。

那么,到底该如何对付通胀呢?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通胀来对付通胀;也就是说,让价格升到位,一次性释放通胀压力。上两次通胀的经历都是物价涨幅在冲顶之后迅速回落。第一次通胀的顶点发生在1988年,消费物价涨幅达到18.5%,随后的1989年略有下降,为17.8%,而1990年陡降至2.1%。第二次通胀的经历类似。顶点发生在1994年,为24.1%,1995年下降到14.8%,1996年陡降至6.1%。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样,物价一次性涨到位反倒会彻底击垮涨价预期。最近中国提高油价,国际原油价格应声下跌,便是一个例子。

涨价当然对老百姓不利。为了弥补老百姓的损失,中央政府可以发行国债,用国债筹集的资金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发放食品补贴。这当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办法。但是相比于人民币的动荡,这是短痛。在长痛和短痛之间如何选择,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普通百姓,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作者为经济学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5 04:26:00
个人认为这不是个好的建议,阵痛带来的不仅仅是阵痛,一次性涨价没有考虑老百姓的心里承受能力,没有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当前和谐社会,决策层最关心的也是稳定压倒一切。文中这样只顾经济学意义而脱离社会政治民情等其他因素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想法我认为是不会被决策层采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 11:28:00
书生之言,可以直言无忌;当权政客,就不得不左右权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