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66 7
2008-10-27
金融海啸中的国家金融战略

文/应玉明      [2008-10-24]

  来源:中国企业家

     与其用美元储备购买美国资产或企业权益,不如去回购外商持有的中国资产和企业权益                                                 

    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发生后,几乎所有的专家都一致认为:1)美国的经济将进入衰退期;2)要挽救金融体系的崩溃和经济萧条,美国政府将会大量印钱;3)全球各国,包括中国的经济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整体实力可以说已经是名列前茅,但在金融领域还一直比较弱,甚至经常让美国和华尔街占便宜。比如说,中国人把辛辛苦苦赚回来的钱只用5%左右的利息借给美国人,美国人则反过来投资中国每年赚取10%的回报。这样的交易,中国人明显吃了亏!最近,国人更加关注的议题是:中国人省吃俭用三十年累积下来的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会不会在金融海啸中被西方国家吞噬? 

 为此,很多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各种应对的金融战略。概括来说,目前主流的应对战略有两种:1)用我们的外汇储备以较便宜的价格买入美国的证券资产,变相帮助美国,反过来帮助自己;2)静观其变,集中精力搞好中国经济。 

    笔者认为,金融海啸是大危、大机,我国应采用进取而又稳健的金融战略来处理好我们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静观其变的策略太被动,一旦发生大变(比如美国政府破产),我们根本没有出招的机会。而出手大量购买美国金融资产的策略又不够稳健,很可能让我们越陷越深。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采取的金融策略是:利用我们手中的外汇储备来购买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并配套以开通港股直通车和港股回购等政策,相信可以起到保护外汇储备,缓冲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冲击的效用。 

                    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内资产 

以上对策的第一个前提是:未来美元的购买力将显著下降。也就是说,我国拥有的美元外汇储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但是,在短期內,由于金融海啸的原因,资产价格又变得离奇地便宜。如果我们明明知道现在的美元能买很多东西,而接下来的美元将只可以买很少的东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静观其变”呢? 

    尽快把美元变成资产和企业权益,显然是一个正确的金融策略。不过,对于有人提出把美元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的资产和企业权益中去,笔者持相当保留的态度。尽管美国目前的资产和企业权益非常便宜,但中国人去买美国的资产和企业权益,实际上是“隔山买牛”,很可能会犯错误。就算我们非常聪明,现在以很好的价格买了一些很好的企业,但我们有多少把握美国政府不会做小动作,限制或榨取我们投资的美国企业的利益? 

    如果我们沿着把美元变成资产或企业权益的大思路,而把投资标的转换成外资持有的中国资产和企业权益,可能就成为一个最佳的选择。在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不但美国的资产价格显著下降,中国企业的资产价格下降得比美国还要多。比如香港H股企业的市值就从最高位的1万亿美元左右,下跌到目前的只有3000亿美元左右。外资在过去30年陆续进入中国大陆投资的几万亿美元,其目前的市场价格也已大幅缩水。外商投资在中国这几万亿美元,表面上看并不是中国的直接债务,实际却是我们迟早要还的一笔帐。如果将来资产价格回升,某些外国投资人把他们的投资卖给中国人,我们还是要用美元换给这些外商投资人的。 

    用外汇储备以目前很低廉的价格购买H股和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资产,实际上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从投资的角度看,我们用外汇储备以很低廉的价格购买在我们自己控制范围内的资产,未来几年的投资回报必定非常理想。 

    而从提振中国经济的角度看,其潜在意义更是不可估量。目前很多外商投资的外向型企业(包括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等企业),由于全球企业之间互相不信任的原因,外贸订单大幅萎缩。而中国刺激内需可能引发的订单又不可能马上补上,企业短期内就发生了流动性问题。同时由于其股价大幅下跌,难以进行股权融资或债券融资,最后企业只有走上破产的道路。企业一旦破产,不但企业本身累积的商誉会化为乌有,资产设备变成废铜烂铁,而且同时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经济损失。如果中国政府能拿出部分外汇储备来收购这部分实际上并非资不抵债的企业,不但能创造经济利益,而且能起到稳定社会的目的。 

鼓励中资企业回购股票 

    实施用外汇储备购买外商在中国投资这一金融战略,除了国家直接出面进行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多种渠道同时展开。其中一项可行的政策就是,鼓励H股企业、红筹企业和中国民企回购其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为了说明港股的低廉程度和回购的明显意义,我们用北青传媒(1000)这只股票来作例子。北青传媒在2004年底以每股19元的价格上市,由于上市筹集来的资金基本没有使用,每股的净现金有6港币左右。可是,该股目前的市场价格只有2港币多一点。就算假设北青传媒的经营资产一分不值,该企业以每股6港币以下回购自己的股票,都是一个为国家创造价值的行为。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香港目前有很多H股、红筹股和民企股,其股票价格已经跌到招股价格的几分之一。如果国家鼓励(在政策和外汇上)这些企业在香港回购自己的股票,对获取经济利益和稳定香港金融体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开通港股直通车 

    为了使中国金融市场能逐步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中国政府有计划通过港股直通车的形式进行试点。由于去年港股具有明显的泡沫,国家为了保护中国投资人的利益,决定延迟推出港股直通车。但是,在港股已经大幅调整后的今天,推出港股直通车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首先,目前港股的价格和A股的价格相当接近,有些大型股的A股价格甚至便宜过相应的港股价格,此时推出港股直通车对A股市场的影响不大;其次,此时推出港股直通车有助稳定香港金融体系,甚至可以抵御国际炒家可能会发起的对港币的冲击;再者,此时让中国投资人进入港股市场,长远来看肯定会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作者为睿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7 13:59:00
分析的有道理,认真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7 14:37:00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8 07:05:00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8 09:14:00

LD们会这样去想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 09:15:00

建议不错,但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1、这么庞大的资金,如果集中去买任何资产,都会迅速将该资产的价格拉高,从而使该资产失去投资价值,因此,单一投往哪一个渠道都并不可行;

2、国外投资者拥有的股权不是想买就可以悉数买回的,除非付出足够高的代价,这也许本身就是得不偿失的;

3、国内企业股权多元化,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本身就含有股权多元化,推进国内企业改善治理结构的本意;

4、去购买国内企业股权,存在一个经营主体的问题,在国内资本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战略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风险;

5、巨额的外汇储备并非国有资产,除了追求收益之外,很重要的是要保证其流动性和价值的稳定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散风险的组合投资是必要的。

6、持有如此庞大的美国资产,实质上已是骑虎难下,抛售可能引发新的美元资产的贬值甚至美国金融体系的彻底崩溃,使隐患变成显患,尤其在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逆差国情况下,中国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还真没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