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529 74
2015-06-25

现在劳动价值论受到的批判很多,有些人是从学术上去批判的,而有些人则是从立场上去批判的,不喜欢马克思,不喜欢听到剥削,不喜欢听到剩余价值,就去批判劳动价值论,鸡蛋里挑骨头。


有人误以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发现的,所以不喜欢马克思就狠批劳动价值论。其实,劳动价值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配第发现的,后来李嘉图、斯密都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斯密还以此为基础写出了他著名的《国富论》。如果劳动价值论错误,那么斯密的《国富论》不就一文不值了吗?所以,在那时,劳动价值论一直是受到推崇的。后来马克思把劳动价值论当一块砖头拿过去建立它的大厦,居然发现了剩余价值。这就好比,望远镜的发明人没发现银河系,伽利略把他的望远镜拿过来就发现了银河系一样。马克思利用劳动价值论发现剩余价值后,资产阶级就不高兴了。资产阶级一不高兴就是大事,所以就有吃粮人开始批判劳动价值论了。一百多年来就没停止过。


那么劳动价值论到底正确不正确呢?我们不管什么剥削不剥削,就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来看。


无论研究什么我都喜欢寻根溯源,从源头找起。我们就从财富的源头找起。


亚当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财富,只有资源——有森林、野果、鱼、鸟等等。亚当要吃,要穿,要住,他就必须劳动。采野果吃,用树叶编衣服穿,砍树建房屋。从此世界上就有了财富。财富是劳动产品。资源是天然物品,不是财富。所以,劳动创造了财富。


假设,亚当用1天的时间打造了一把石斧,花2天的时间砍了四颗树,又花3天的时间搭建了一幢房屋,而这时他的那把石斧也正好彻底报废了,那么这幢房屋总共花了他几天的时间呢?6天。从此,那片空地上就出现了一幢房屋,这幢房屋完全是靠他6天的劳动凝结成的。也就是说,是他6天的劳动使那个地方出现了一幢房屋。如果没有劳动,那个地方就是空地,什么都没有,房屋的出现完全是劳动的结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因素。


产品出现剩余之后,就要开始交换。那么按怎样的比例进行交换呢?


假设有一个人采野果,一天采50斤,再假设亚当共搭建了两幢一样的房屋,每幢都花6天的时间,采野果的人要和亚当交换房屋,那么应该几斤野果交换一幢房屋才能双方都不吃亏,都不占便宜?怎样确定交换比例?


我们找不到任何的因素能确定这个交换比例,只能从劳动时间上去确定,因为劳动是要付出辛苦的。用劳动时间来确定,就是300斤野果换一幢房屋。因此,劳动时间就被称为商品的价值。300斤野果换一幢房屋,就是等劳动时间交换,也就是等价值交换,简称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使双方都不吃亏,都不占便宜,双方都没有利润,都没有亏损,不能出现贫富分化。


再举个例子。张三生产水稻,自己的种子,自己造肥料,平均每个劳动日产水稻20斤,一年50个劳动日共产水稻1000斤;李四生产棉花,自己的种子,自己造肥料,平均每个劳动日产棉花10斤,一年50个劳动日共产棉花500斤。水稻和棉花交换,交换比例应该是多少?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应该是2斤水稻换1斤棉花。张三用500斤水稻换李四的250斤棉花,结果张三就有500斤水稻和250斤棉花,李四也有500斤水稻和250斤棉花,他们一样富裕。


如果张三懒惰,李四勤劳,勤劳的不就吃亏了吗?上面只是个例。而真实社会中,劳动者很多,要取所有水稻消耗的平均劳动时间作为价值,也要取所有棉花消耗的平均劳动时间作为价值,所有种水稻的不能都勤劳,所有种棉花的也不能都懒惰,所以平均下来,差别就不大了,也就是无差别的了。比方说,汽车行业有一个工人的身高是18,电脑行业有一个工人的身高是16,他们的个头相差很大。可是,平均来看,汽车行业工人的平均身高和电脑行业工人的平均身高没有多大差别,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不管哪个行业,一平均下来,工人的勤劳程度、精明干练程度等都是差不多的,都可以看作是无差别的。所以,马克思说,商品消耗的无差别的劳动就是价值。


劳动价值论到这里就基本说完了,它是正确的。


可是,所有的经济学家,包括它的发现者和发展者,在后面的研究中都把它误解了,把价值和价格搞混了。这是本文要重点说明的。


先说说价值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每个可计量的概念都必须有单位,例如质量的单位是斤、两,时间的单位是天、小时。那么价值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亚当花6天时间建了一幢房屋,那么严格按照价值的定义来说,这幢房屋的价值就应该是一个人消耗的6天的劳动时间。这就可以记为6个工日,简称6工。上例中一斤棉花的价值就是0.1工。假设每个工都以8小时的标准劳动时间来计算。


价值的这个单位是按照价值的定义严格推导出来的,所以必然是正确的。


可是,现在所有经济学中价值的单位都是元、美元、英镑等等,这实际是价格的单位,不是价值的单位。经济学家们错就错在这里了。


那么这个错误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还得回头从根上去找。


假设李四把棉花拿到市场上去卖,一斤棉花卖1两银子。这个时候经济学家们就说,一斤棉花的价值是1两银子。错就错在这里了。


经济学家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时他们都天真地、武断地认为,一斤棉花和1两银子是等价交换,一斤棉花和1两银子消耗的劳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两银子就体现出了一斤棉花消耗的劳动时间,所以1两银子就是一斤棉花的价值。


可是,我们严谨地来想一想,这时的交换一定恰好是等价交换吗?第二天,李四一斤棉花又卖了2两银子,难道这时还是等价交换吗?是什么魔力使每次交换都自然地恰好是等价交换呢?或者说,是什么魔力使多次交换的平均价格自然地趋向于等价交换呢?经济学家们就回答不上来了。


其实,等价交换是不存在的。大量的交换当中,交换比例恰好符合等劳动时间交换,恰好是等价交换,这样的概率几乎为0。所以,上例中,一斤棉花的价值不能是1两银子,它的价值就是0.1工,到哪里都不变,到何时都不变。1两银子只是它的价格,而价格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变的。所以价格不能反映价值。


价值的含义我们明白了,那么价格又是什么呢?


经济学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个定义其实是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推导出来的。因为经济学认为,一斤棉花卖1两银子是等价交换,所以一斤棉花的价值就由1两银子表现出来了,棉花的价格就是1两银子。这样的定义,其实就等于说价格=价值,价值=价格。看看,价值出现了两种定义,前面说价值是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这里又说价值=价格。


其实经济学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一斤棉花的价值是多少?是1两银子啊。为什么说它的价值是1两银子?因为它的价格是1两银子啊。为什么它的价格是1两银子?因为它的价值是1两银子啊。狗咬尾巴,转起来没完。到此时,经济学已经把价值原始的定义彻底抛弃了。


那么价格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价格就是商品实际的交换比例。一斤棉花换二斤水稻,二斤水稻就是一斤棉花的价格。第二天,一斤棉花换三斤水稻,三斤水稻就是一斤棉花的价格。一斤棉花卖2两银子,这是一斤棉花的价格;一斤水稻卖1两银子,这是一斤水稻的价格,卖一斤棉花可以买二斤水稻,就等于拿一斤棉花换二斤水稻。所以,价格就是商品的交换比例,而不是价值的表现。


价格的定义被修正之后,那么等价交换理论在现实中就被彻底推翻了。世界上等价交换的概率几乎为0,我们可以认为不存在等价交换。很难恰好出现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理论在现实中被推翻了,那么它还有意义吗?有。它是经济学的一个理想,要求大家都能够等价交换。在等价交换的时候,双方都不吃亏,都不占便宜,都没有利润,也都没有亏损,没有贫富分化。而理想不等于现实。经济学家们错就错在把理想当成了现实,把现实当成了理想,认为实际的交换都是等价交换,所以就出现了一连串的错误,把价格当作了价值等等,当然也就无法解释现实中的亏损和赢利,无法解释现实中贫富分化的现象了。


把现实和理论区分开,我们就会发现经济学的前景豁然开朗了。


下面我们就来重新解释利润和亏损、贫富分化的原因。


按理来说,等价交换不能产生利润和亏损,不能产生贫富分化,那么不等价交换当然就要产生利润和亏损了,也要产生贫富分化了。


张三和李四交换,按理来说,应该1斤棉花换2斤水稻。可是,他们没这么换,经过讨价还价,1斤棉花换4斤水稻。张三用400斤水稻换了李四的100斤棉花。


100斤棉花的价值是10工,400斤水稻的价值是20工,李四用10工换了张三的20工,所以张三亏损10工,李四赢利10工。等于张三自带干粮白给李四干了10天的活。长此以往,张三就要贫困下去。


现在的经济学里,用货币来计算赢亏是错误的,货币仅仅是交换媒介,因此它也无法解释现实中的赢亏、贫富现象。所以,只能用价值来计算赢亏。否则,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就是摆设了。

——摘自《经济学正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6-25 12:49:26
劳动价值论已经由实证数据所证伪,不必太过纠结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5 13:11:58
怎样确定交换比例?
我们找不到任何的因素能确定这个交换比例,只能从劳动时间上去确定。。。
————————————————————————————————————————————————
现实中交换双方会确定双方的劳动时间么?显然不会,这是个建立在幻想上的理论,谈何正确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5 13:59:33
烟雨红尘 发表于 2015-6-25 13:11
怎样确定交换比例?
我们找不到任何的因素能确定这个交换比例,只能从劳动时间上去确定。。。
————— ...
你说的对。所以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等价交换。你没把全文看完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5 14:46:46
foozhencheng 发表于 2015-6-25 12:49
劳动价值论已经由实证数据所证伪,不必太过纠结之~
劳动价值论已经由实证数据所证伪



大哥你的意思是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25 14:50:47
土灶 发表于 2015-6-25 13:59
你说的对。所以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等价交换。你没把全文看完吧?
既然你也认为现实中没有等价交换,那么,作为分析一个非现实世界的劳动价值论,还有什么意义?

至于最后一部分的分析,作为分析贫富分化,错了,应该是财富差距的原因可以认为是有道理的,但是,作为分析贫困的原因则是荒谬的:
      ————我们尤其需要看到的是,在自由交换的市场中,这种交换没有亏损者,都是受益者,脱离了这个现实,就没有办法理解真实的市场。

最后提一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靠一个“工”字试图把每个人的劳动效果等同起来却不做任何解释显然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凭什么1甲工=1乙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