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区域优化与协调发展研究
【背景】:发达地区如何实现优化发展,落后地区如何提升自身能力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两大课题。2020年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段时期如何实现发达地区优化发展,是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强弱的战略问题。这段时期,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落后地区的发展能力、实现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地理学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决定了她在这个领域的不可替代作用。其中,区域规划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的观点】:为便于以下分析,题目暂定为:区域优化与协调发展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理论基础:区域发展机制研究。区域发展机制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理论指导。关于区域发展机制的研究,重点探索区域循环累积发展作用下,区域发展演进机制、最优规模、产业升级、产业扩散机制等问题。
2)特征识别与发展格局。通过设置可持续发展指标,首先进行生态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基底。然后,通过设置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发展特征进行区划分析。并在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诸如,膨胀区、萧条区域、落后地区、生态敏感区等等。对区域进行特征识别,综合区划,从而为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3)区域规划与管治引导。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分别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比如,对膨胀区域,如何规划引导落后产业转移,从而实现“腾笼换鸟”,落后地区如何通过规划,建设投资环境“引凤筑巢”等,是规划的重点。
此外,无论发达区域的区域优化还是落后地区的协调发展,都具有“路径依赖”的特点。为此,区域优化与协调发展的实施离不开区域管治。通过管治,促使规划实施。
4)理论总结:区域优化与协调发展理论。做研究的过程,就是“机理——过程——格局——节律——理论”的过程。本课题的最后落脚点,是提出一套区域优化与协调发展的理论。这是一个学者,必须做也是最乐于做的工作。
敬请各位指点,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