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会计与财务管理论坛 七区 会计与财务管理
3712 0
2008-10-29

本文转自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074d40100bg3v.html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现代企业三大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特定时点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损益表是反映经营单位期间经营状况的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特定时段内现金情况的报表,其中,前两者使用更加普遍。本文想探讨的是:借助现代ERP软件思路,将损益表融入资产负债表,会有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会计电算化之前的会计报表编制,都是手工进行的,为了标准化作业,确立了现代三大报表体系,但自从有了ERP,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是越来越顺。只要报表需要者需要,财务经理可以随时披露资产负债表信息——全不局限在会计期末,而且财务经理也能向报表需要者披露任意会计期间的损益情况——会计期间的长短、起止均可反映。这里提出一个假设——会计本身就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的,笔者只是增加一个假设——假设将损益表的会计期间无限缩小,趋向于无穷,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收入、成本、利润(含各类收入和支出,包括期间费用,这里最简化为“收支利”)将成为披露企业特定时点的信息。这一点似乎不太好理解:一个时点哪有收支情况?这里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来设想一下,时钟突然拨快到了原来的365*24*60*60倍(把一年发生的事情缩短到一秒钟内),企业一年发生的事情都在一秒钟内完成了,这个时候,瞬时收支利也许就好理解了。 ”     资产负债表本身反映特定时点的企业现况,这个时候,把“瞬时损益表”融入到资产负债表中,会看到什么呢?左列:资产科目与成本科目,右列:负债科目、所有者权益科目(含利润科目)及收入科目。左列科目借方增加,贷方减少;右列科目借方减少,贷方增加。左列倘若要增减,则要么左列有等同的减增,使得“资产+成本”总值不变,要么就是右列出现同等的增减,从而使得这张“大资产负债表”左右平衡。     站在经济学角度来看,大资产负债表左列(资产与成本)是出项,右列是进项(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企业就是要在保证进项与出项大体平衡中略多于出项。浅显来说,右列的负债融资(负债)、股权融资(所有者权益)、经营融资(收入),是企业三种最大的融资来源,融资目的是用来投资的,具体就是实施资产投资(资产)、经营投资(成本)。企业老板看重的,是如何做大——不管是借钱也好、集资也好、让产品畅销也好,总之钱要越多越好,与此同时,左列的资产也好、成本也好,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匹配。确保左列资产很大、成本很小,右列三个都越大越好。       再做一个引申:企业本身其实是在不断顺应外部环境,进行资产结构与投资管理、融资结构管理。首先看资产结构与投资管理,企业融资后的资产最初一般都是以现金形式存在的,现金可以变化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资产及被消耗为服务的各类费用,因而将现金变成何种资产,是一项需要智慧的事情。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周转最快的是存货资产。它的销售能够带来高于成本的增值,这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不同类商务模式的企业来说,却不尽然,如飞机制造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是将固定资产来当作存货销售的;金融企业将被投资企业的债券、股权等金融资产作为存货进行销售;服务企业的有形资产较少,主要通过投资成无形资产或服务来销售的(如微软销售的是软件)。企业应不断关注所属各类资产的收益情况:年景好时,投资各类金融资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PE与VC喜欢投资企业股权,对方一旦上市,这将为其带来巨大收益;有时候投资不动产、特别是房产,似乎是不错的选择,比如香港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如李嘉诚、李兆基等,都在资产负债表左列安置有大量长期收租不动产;有时候投资无形资产是明智选择,如深圳一些人购置深圳出租车牌;有时候将现金转换成服务也是很好的选择,如google和微软都设有研究院,储备人才实施研发,这类现金都花费出去了,却能取得更强有力的竞争力。当然,年景不好的时候,资产价格都在下跌,就像当下这段时间情况,这个时候,以现金或债券、货币基金为主要资产的结构,将能抵御系统性风险,提升整体收益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现金为王”。如果决策者能够紧盯外界市场变化,及时根据这些变化,来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方才能够保持不断的竞争优势。有些企业成功,都是能处理好这些关系,而另外一些企业失败,却是由于资产结构严重不合理,如有的将流动资产全部转换为折旧性固定资产,这样,一旦遇到市场转冷,则无法融资进行生产,如果断档,则公司这些固定资产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通过计提各类减值准备来实现);最近中国平安三季度巨亏,就是因为大幅持有富通股权,遭遇市场转冷,计提减值,导致大额损失,其实距离我们遥远的美国华尔街,那些叱咤风云的投资银行,都是因为在自营业务中持有大量“次级贷款债券”这类资产,而轰然倒塌的;对于投资无形资产倒塌的企业也不计其数,比如柯达当时将胶片制作技术卖给乐凯,乐凯需要支付巨额无形资产专利费,但很快遇到数码相机这样的技术升级,于是这项专利费变得分文不值,企业顿时陷入困境;有没有将现金花费掉而一无所有呢?有,也有的企业,将现金资产全部用掉了,结果换来的是nothing——这在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互联网企业在前期通常都叫“烧钱”。       我们再来看看右列的融资结构管理:债务、股权、经营融资,哪个最好?哪个最劣?财务专家用“啄食理论”告诉我们:经营融资好于债务融资,债务融资好过股权融资。简单来讲,自己不断投资,滚雪球样扩大规模,是最重要的,这招钱不够用,就去借钱,借钱还不能满足,就只好发行股票,或者增发。这是因为,股权融资成本高于债权融资,债权融资成本高过自身经营。吴军先生在《浪潮之巅之风投的结构》(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9/venture-capital_17.html)一文中,清晰描述了创业者是如何通过一轮轮股权融资,被赶出董事会的,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就是最典型的案例。股权融资除了股东苛刻的条件外,更是需要牺牲老股东的收益权,来让新股东分享公司成长的收益,融资轮数越多,老股东的收益权就会越来越稀薄。债务融资锁定了成本,但却会加重公司的资本成本,如果债务比例过高,则每年公司收益中的相当一部分,将会直接支付给银行或债券持有者。最保险的还是滚动发展、细水长流,但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有时候这种一往情深,反而将会把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在融资时,资本结构(注意,这里不是“资产结构”,而是“资本结构”)的优化搭配,需要科学和艺术。对于公司治理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来讲,年景好的时候,公司可通过股权融资来获取更多现金,2006-2007年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破本满盈,中国石油更是通过在A股IPO赚得发紫,这些公司在潮水最高时,沽入了太多油水,有时却要为此而承受唾沫星子——股权融资有个好处,就是年景好时可以分红,年景不好时,融到的这些钱就是免息的。年景不好时,股票成为众矢之的、大家抛售的对象,所以为了发展,公司只好借债,这个时候,要么向商业银行借钱,要么通过投资银行发行债券,要么通过同业间进行拆借(主要是金融机构之间),这样,企业就背负了固定资本成本,年景好时这笔钱不算什么,年景坏时,这笔钱却会要了企业的命——这大概是微软0负债的主因吧。经营融资者,仅仅是将各类存货或资产或服务销售出去,实现增值,但这在很多时候没法满足市场需要,如果竞争对手通过上述两类渠道融得资金,去对付只信奉经营融资者,那将会在瞬间挤垮它。       其实非但企业如此,大到国家财政,小到家庭理财,无不是围绕上述这些问题不断优化的。美国次贷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政府先前只顾大幅提升国家负债(表现形式就是发行巨量债券),然后将融得的钱投入到持有海内外金融资产、建造国内各类资产(主要是房地产)、进口国外货物消费,导致通货膨胀。次贷危机就是当人们认为房价过高时,变卖不动产导致房价下跌而导致一连串连锁反应,进而演绎成全球金融风暴的(黄明和刘二飞在CCTV-2上有讲述),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左列资产大幅缩水,右列也将势必受到影响,更有人说:美国政府已经在技术上破产了,意指国家资产缩水,早已经把财政收入跌没了,现在下跌的,就要牺牲美国国债安全了——不过国家毕竟不是企业,理论上它能无限负债、或者印刷钞票,来制止资产价格的继续暴跌,这样国民经济就能恢复到从前。家庭理财方面,你是否拥有经营融资方式?除此之外?是否拥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方式?一般而言,有一份工作是经营融资的基本方式,而如信用卡工具、房贷、车贷等个人贷款、向亲友借款,都是负债形式,亲友赠送给你的资金属股权融资,这些都能够扩大你的资产规模,这个时候,要清晰组合资产形式,你可以持有金融资产,可以购买房屋等不动产,还能进行黄金、外汇等投资——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后搭配的。熊市下较好的做法是,和企业一样持有风险小的各类资产,等到年景变好时,转持其他类资产——这个理念是简单的,但操作起来却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写这篇文章,是想向没有学过财务管理的看官,介绍一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经历一场金融风暴,我是很难理解一些原理的,这次金融风暴,对我而言,更是一场“头脑风暴”——年景好的时候,阿猫阿狗都能赚钱,但潮水渐退的时候,好企业与坏企业,是骡子是马,遛遛就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