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2349 1
2015-06-29
        由Paola Giuliano, Jeff Butler和Luigi Guiso合作撰写发表在Economic Journal的"Trust and Cheating"探讨了人们对于欺骗行为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实际行动中的以信任为基础交换行为的关系。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乘客告诉出租车司机要去某地,司机如果没有走最近的路到达,乘客会感到上当受骗。这种行为并没有事先签订具体的合约,但乘客仍然感受到了欺骗。那么研究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交换(trust-based exchange opportunities)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既往研究中很少有人关注个体层面上人们对欺骗的认知与行为该交换中的影响。


        作者在意大利罗马的两所大学做实验来检验信任博弈中对欺骗的认知作用。在此实验中,发出者先决定给接收者多少数额的基金,而后实验人员会在这个数额的基础上面提高一些再分配给接收者。而接收者之后会决定返还给发出者多少金额的基金。之后实验人员会直接问参与者对于欺骗行为认知的问题。最后会探讨参与者对于他人欺骗的认知与行为的看法等等。


        通过实验,作者发现参与者对欺骗行为的认知有自己的看法,并呈现出两个峰值的分布,即很多参与者认为欺骗就是另一方基于投资准则得到了正面回报。也就是他们自己在以信任为基础的投资中得到了负面的回报;还有约30%的参与者从需求角度定义欺骗,认为只有得到50%另一方的所得才不算被欺骗。而后作者又研究了这一模式与内疚规避(guilt aversion)之间的关系。作者发现:对于欺骗的认知是一种道德上的期望。为内疚规避提供了微观上的基础,对欺骗的认知极大的影响了信任博弈双方的决定。接收者对于发出者欺骗行为认知是内疚行为的决定因素,而非对他人眼光的评估。同时,比之接收者知道发出者的理性预期金额,当接收者知道发出者的道德状况的时候,欺骗较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者也会更接近于返还给发出者预期金额的基金。


原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ecoj.12271/abstract#rd

来源:论文大焖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6-30 14:15: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