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9510 62
2015-07-07
       刚刚手工处理了一批数据,才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自己的前程。作为一个跨专业考研的人,虽然拿到了管理学的博士学位,但对于“管理学”这个学科至今仍然是门外汉。说这话不怕笑话,我博士毕业已经十年了。确实,对于本科学习工科的我而言,管理是一个周密而富有逻辑的流程,而不是书本上那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或者让我觉得混沌的概念。于是,对所谓“管理学”的认同越来越低。不过,在商学院最大的好处是收入还可以,顺便搞搞副业。我的时间也就花在了副业方面,比如说读了一些与“管理学”毫无联系的书籍,以人文学科为主。
       凭着这些副业的底子,申请了自然科学基金,也算是对自己业余时间学习的鼓励。看上去,故事似乎在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其实不然,这些副业可以在商学院生存,前提是你有能力忽悠别人。而我恰好缺乏这个方面的能力,于是挣扎在生存线的边缘。人总有疲倦的时候,我是人,自然不例外。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出现了,因为学院的考核机制发生了变化。按照以前的考核办法,我们每年发表一篇学术论文(CSSCI)就可以满足考核的基本条件。我很喜欢这个标准,当然我发表的论文质量也不错。喜欢的原因在于,可以空出足够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读书并作笔记。然而,从今年往后,学院要求每年发表两篇学术论文(CSSCI)。我不是达不到这个要求,如果考虑到拒稿率,我起码得投稿5~6篇。而恐怖的事情在于,我的研究方向偏重于人文,考商学院的学生没有几个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于是,收集文献资料的是我,手工收集处理数据的是我,写论文的是我,按照杂志社要求修改格式的是我,邮寄审稿费版面费的还是我,好在作者是我。凭着十年的努力,我评上了教授,却仍然活在生存线的边缘。
       有时候想想,我的要求过分么?除了满足基本的条件之外,我想多培养一些自己的研究兴趣,多读一点书。四十岁了,我对科学研究仍抱有一颗赤子之心。可是,恐怕很难满足我们学院今后的考核标准了。因为我是个人,不是一个只知道发表论文的机器。我想,我已经厌倦了这种过于功利主义的氛围。如果打算五年之后做金融史的研究,需要从现在开始积累文献记笔记。考核任务加重之后,我又要疲于奔命了。要做自己想做的研究,恐怕某些年度考核会不合格,最终结果是下岗。于是,我终于觉得我在这个单位混不下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7 21:40:27
每年发表两篇学术论文CSSC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7 22:11:47
没那么严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7 22:26:39
都混上教授了,那我们这样的算什么啊,唉,知足吧,实在不行换个学校,你都教授了,还怕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7 22:49:02
树挪死,人挪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7 22:52:20
对学校或学院而言,也是个两难的选择,不硬性规定教授发文要求的话,很多教授因为没压力而满足于简单的教学,却拿很高的岗位津贴。作发文要求的话,可能会影响那些愿意坐冷板凳的教授出更扎实的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