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改革为了谁
列宁指出:“要是一下于看不出是哪些政治集团或者社会集团、势力和人物在维护某些提议、措施等等,那总是要提出‘对谁有利·’这个问题的”,“公众先生们!别相信空话,最好是看看对谁有利!”(53)
如何评价苏联亡党亡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这是一场历史的大灾难还是一次历史的大进步?列宁的“对谁有利”这一认识问题的方法,依然为我们提供着观察、剖析的锐利武器。
那么,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所推行的改革对谁有利?所制定的路线与政策又在维护哪些人的利益呢?
2010年10月,当摄制组走在莫斯科列宁大街上,无意中发现了这家醒目的咖啡馆——苏联咖啡馆。
走进这家咖啡馆,恍如回到久违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张宣传画、每一张报纸、每一段音乐,无不诉说着那个早已逝去的国家。
CCCP咖啡馆经理:“在莫斯科一共有5家叫‘苏联’的咖啡馆。我们这家装修是最好的。不光装修最好,员工还来自15个加盟共和国。每个员工一个民族,15个国家15个员工。每个人都会做自己民族的菜,这样一共有15道比较拿手的菜,所以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都踊跃来到这里品尝特色的家乡菜。”
从上午10点开门,一直到午夜打烊,生意红火,宾客络绎不绝。人们伴着苏联时期的音乐载歌载舞,找寻着久远的生活。苏联成为俄罗斯人民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苏联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呢?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库.·利加乔夫:“什么是苏联?第—,是一个公正的政权,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政权。苏联时代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占60%,现在议会中—个也没有。第二联意味着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第三,苏联意味着免费的住房、医疗与教育。第四,苏联制度意味着没有贫贱富贵之分,大家是平等的。没有超富,也没有贫穷和赤贫。”
俄罗斯高校联合会副主席弗·米可纳列夫:“苏联从很多方面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有很多好的地方。苏联时期社会保障比较好,贫富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人们都相信有着美好的未来。在年轻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年纪大了有养老金。所有的退休金都是自己工资的60%—70%。吃的用的价格特别低,让你有足够的钱去购买。”
原苏共中央意识形态部部长亚·谢·卡普托:“戈尔巴乔夫接手时,苏联是一个超级大国,有军事上、政治土的优势,在东欧、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影响。而难以想象的是,在他的领导下,这些优势和影响却一夜之间就消失了。那些认为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观点,只是在为自己的罪行进行辩护。”
苏联亡党亡国后,给广大的苏联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是什么呢?
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伊·雷日科夫在其著作《大国悲剧>)中写道:苏联解体“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苏联统一的经济空间、国民经济和科学遭到破坏,产生了近千万的失业大军”。(54)
社会主义制度被摧毁后的十年,俄罗斯没有新建过一个电站,没有建设过一个稍微像样点的大工厂,却有成千上万的现代企业被关闭,被偷抢一空,整个国家全靠苏联时期的老底子过日子。
近些年来,由于世界石油等资源价格暴涨,世界军火市场急遽扩张,俄罗斯经济虽有所恢复,但财富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民族分裂,种族冲突,恐怖谋杀等暴力事件接连不断。苏联解体使2000多万俄罗斯人被迫留在“境外”,几百万人流离失所。90年代初期,仅塔吉克斯坦由于社会和民族冲突就死亡60万人,上百万人背井离乡。
俄罗斯黑手党无法无天,犯罪猖獗。苏联剧变后十年间各种犯罪,尤其是重大犯罪案件剧增。每年由于犯罪造成的失踪人口超过10万。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被杀害,平均每10万人口有1000个犯人,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犯罪比例。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每年缩减人口有80万左右,俄国一些学者甚至强烈地感受到民族消亡的危机。近些年来,全俄平均预期寿命从70岁降到64岁,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竟降到54岁。
莫斯科大学原副校长、社会学系主任多博林科夫说:“俄罗斯近年来所遭受的精神和物质损失,无法计量。实际上,所谓的改革使俄罗斯全面倒退了几十年,而在精神方面的损失,则更是无法估量。”
改革违背人民意愿并产生严重恶果,是从戈尔巴乔夫根本改变苏共的性质、动摇苏共的领导地位开始的。全面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苏共彻底背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伊书科夫:“苏共在改革之初就不能再充当领导党和执政党了。支部、区级组织、州级组织等地方党组织,实际土被剥夺了参与制定改革政策的权利。所有的决策只在极小一部分人中作出。改革的领导者一方面在口头上说全面民主化,而另一方面他们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更加专制。在这期间,苏共中央在老百姓眼中也完全失去了权威性”
苏共越来越游离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外,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各种官僚腐败分子、投机钻营之徒混进党内,兴风作浪。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瓦·奥希波夫:“由于对要求入党者审批的放宽,什么人都可以入党,其结果就是怀着各种私利的人混入党内。鱼烂是先从头上烂起的。从赫鲁晓夫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党的领导层就开始了腐烂。这些混进党内并企图不断高升的人入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入党后,就意味着可以到非洲去狩猎,把自己的儿、孙子辈安排好,把自己的家庭安排好。共产党的蜕化变质和最终解体,实际上是在家庭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就发生了。”
在苏共党内甚至在高级领导层,不仅有蜕化变质分子,而且混入反共反社会王义的阶级异己分子。
原立陶宛共产党中央书记尤·尤·叶尔马拉维丘斯:“党出现了分有真正的共产党人,也有坚决反对共产党的异己分子。后来,一些反共产党的人退出共产党,组织了其他的政党。戈尔巴乔夫和他身边的人干的不是共产党人该干的事。这些人虽然挂着党员的招牌,但骨子里却是反对共产党的。所以,党到最后的灭亡是必然的。”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人民长期信赖并以之为依靠的主心骨和领导力量,苏共领导地位的丧失使苏联人民彻底失去维护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就给掌握特权的阶层谋取私利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也由此催生了一个新资产阶级,它成为最终瓦解苏共和苏联的阶级基础。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库·利加乔夫:“我们认为导致苏联解体基本上是主观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层领导人政治上的变质。他们主要为个人发家致富,想无限制地统治人民。他们后来都成了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他们就是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为代表的人,他们的财富是靠掠夺人民财富而来的。他们强烈渴望拥有私人财富,但当时苏联党和人民是不允许的。”
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人是原来的党政干部。同年6月的一份调查表明,在苏联高层干部队伍中,76.7%的人已经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
而这些人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已不惜用瓦解苏联为代价。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本,在此前后,不时掀起瓦解苏联的一个又一个狂潮。
1990年4月出苏联。苏最高苏维埃通过法律,公然允许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
至1990年底,全苏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有5个发表了独立宣言,10个发表了主权宣言。
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是否赞成保持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一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47亿,占有投票权公民的80%,结果显示,有高达76.4%投票者坚决主张保留苏联。
这表明广大苏联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苏联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国家的统一。即便在社会急剧动荡、人民生活遭受重创的时候,绝大多数苏联人民也表达了维护祖国完整统一的心愿。
但全民公决后仅仅一个多月,戈尔巴乔夫就违背人民的意愿:撇开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直接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九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新奥加廖沃别墅开会讨论新联盟条约草案,准备将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抛弃了反映联盟国家性质的“社会主义”字样,并主张各加盟共和国实行各自的税收制度,这就从法律上破坏了联盟国家的统一,为分裂苏联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8月15日,戈尔巴乔夫公布了即将签署的新联盟条约正式文本的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