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流通商品指数介绍_德意志银行流通商品指数历史
德意志银行流通商品指数介绍
德意志银行流通商品指数(DBLCI)创建于2003年,包括6种商品,都是行业中流通性最好的商品,优点是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再次投资的能力。DBLCI商品指数调整的规定十分奇特,两个能源品种——分别是西德州中质(WTI)原油和热燃油,每个月调整一次,而其他四种商品每年调整一次,因为这几个商品通常呈现远期升水,也就是说远期价格高于近期价格,这种基差结构的迁仓收益是负的。这种双重的调整规则能使能源期货的迁仓收益最大化,而使其他商品期货的迁仓负收益最小化。
银行成立于1969年,主要业务有三项。首先,这是一家主要进行大规模的银行业务的银行,业务在德国国内外开展;其次,西德意志银行是北莱茵州的威斯特伐亚和Brandenburg地区开展储蓄业务的主要机构,为客户的财产和商业活动提供储蓄服务;第三,西德意志银行是北莱茵州的地方银行,执行当地的经济及房屋建筑政策。
德意志银行流通商品指数历史
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于德国柏林,不久便在不莱梅和汉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横滨分行开业,接着又在1873年设立了伦敦分行。1876年,德意志银行收购德意志联合银行和柏林银行协会,成为德国最大的银行。从一建立,德意志银行便从事世界大型项目的融资,在德国及海外工业化的融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银行就被公认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业中的这种地位。
作为国际性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保持着庞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属机构网络,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国设有1662个分支机构,海外设有780个。在卢森堡、莫斯科、马德里、伦敦、悉尼、东京、巴黎、布鲁塞尔、安特卫普、斯德拉斯堡、纽约和香港设有分行或代表处,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荷兰、葡萄牙、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都设有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特别是1995年,德意志银行获得了重大发展:创建了一种新型银行(24银行);德意志银行股票面值变为5马克,发起了德意志银行在美股票的“美国一级预托证券计划”;收购圣路易斯ITT商业金融公司(密苏里),与德意志信贷公司合并,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务公司。此外,还组建了一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购金融和期货有限公司——意大利第五大资金管理公司;建立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德意志银行纽约信托公司。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德意志银行系分支机构最多的欧洲银行。截至1996年6月底,与其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银行集团在亚太地区拥有4900名员工,服务于70多个营业处,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18个国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区总部使德意志银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亚太地区客户的要求制订亚太地区的业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