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精算实务》修订表 <p></p><p> 高洪忠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p><p>1、P116 第5行 </p><p>原:成比例,100%时间。</p><p>替换为:成比例(复效合约系数为100%),100%时间(即不考虑时间)。</p><p> </p><p>2、P116 第4题,添加:</p><p>标准破产条款:再保险协议中必须设定的条款,规定原保险人的破产不影响再保险人按分保合同承担的赔付责任。</p><p> </p><p>3、P127 表4.5中的G5单元:</p><p>原:1.07712 替换为:1.08273</p><p> </p><p>4、P132 倒数第10行</p><p>原:2001-1-1 替换为:2000-7-1</p><p> </p><p>5、P137 倒数第13行</p><p>原:0.48 替换为:0.46</p><p> </p><p> </p><p>6、P145 表6.16</p><p>原:94.01% 替换为:89.41%</p><p> </p><p>倒数第12行</p><p>原: </p><p>替换为: </p><p> </p><p>7、P197 第2题</p><p>原:超赔层累计损失发展因子 替换为:超赔层损失累计发展因子</p><p>原:损失发展因子 替换为:损失趋势化因子</p><p>原:经验费率 替换为:纯分保费率</p><p> </p><p>8、P198 第3题</p><p>原:当超赔分保合约的自留额发生变化时 </p><p>替换为:当原保单免赔额发生变化时</p><p> </p><p>9、P210 表6.3 </p><p>原:0/0 0/0</p><p>替换为:0/1 0/1</p><p> </p><p>10、P220 倒数第三段</p><p>原:一种解决方式是对经验期内保单的保额应用趋势化损失,但是这一方式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保险标的的保额通常随时间而增长;第二种方式是在不考虑保额的情况下,直接将趋势化因子应用于历史损失数据。</p><p> </p><p>替换为:一种解决方式是直接将趋势化因子应用于历史损失数据,但是这一方式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保险标的的保额通常随时间而增长;第二种方式是在不考虑保额的情况下,对经验期内保单的保额应用趋势化损失。</p><p> </p><p>11、P227 表6.8</p><p>原:1 2 3 4</p><p>替换为:0 1 2 3</p><p> </p><p>原:</p>1-2 <p></p>2-3 <p></p>3-4 <p></p><p>替换为:</p>0-1 <p></p>1-2 <p></p>2-3 <p></p><p> </p><p> </p><p>12、P241 第1题:</p><p>添加:其中10%为分出人所承担比例。</p><p> </p><p>P250 表7.1中“10%的共保”部分的图有误,应与表7.2相同。</p><p> </p><p>13、P271 第1题中(倒数第4行): </p><p>原:溢额分保合同 替换为:超赔分保合同</p><p> </p><p>14、P303 原:准备金发展法 替换为:准备金进展法 </p><p>本书其他地方也做如此修改。</p><p> </p><p>15、P340 第2题中表格的第1行: </p><p>原:实际已赚保费 替换为:已赚纯保费</p><p>原:均衡保费 替换为:调整保费</p><p> </p><p>第1行:</p><p>原:用链梯法计算IBNR的估计值,</p><p>替换为:用链梯法计算2003年底应计提的IBNR,</p><p> </p><p>第3行:原:</p><p>用S-B方法计算 替换为:用S-B方法计算2003年底应计提的</p><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7 22:42:0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