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这个期刊,期刊就不跟大家详细介绍了,可参看我以前的帖子。 主要说说投稿经历吧,14年11月中旬投稿,15年6月被接收,历时半年多,但这其中有我个人的问题。后面我会慢慢说道。这一次没有上次顺利,第一个外审给出了较好的意见,说文章很有新意,论述较严谨,只提出了修改题目的问题。当时就觉得只要第二个外审意见别太差肯定录了。当第二个外审意见回来时,我惊呆了,明显是很熟悉我这个流域的专家,在方法模型检验上提出了诸多问题,说我检验不严谨啊,有的地方有明显错误啊,太仔细了,有些问题我压根就没意识到,而且我看发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上的文章也是这么干的,后来我仔细考虑了一下他说,觉得还是有道理的,看来高手还是在民间啊。不过这位专家虽然在内容上提出了诸多质疑,但是没有否定我的立意,觉得我这篇文章还是有创新之处的,因此也获得了一次退改的机会。但是这些东西真心不好改,有时候都像撤稿改投了,最后弄了一个多月,我终于把他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修改,问题不下于20个。提交了之后信心满满地等待结果了,结果第三外审当头给了我一棒,说我虽然做出来较多修改,但是文章立意本身有问题,而且说我这类文章有的虽然发在了顶级期刊上,但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当时我叫一个恼火啊,不过后来冷静下来,在上传修改稿时顺便给编辑部写了封邮件,无外乎我们尊重这位专家的意见,但是我们认为还是有意义的,因为类似主题发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且我这个题目受各类国家、省部级项目的资助,因此应该还是有意义的,最后请编辑部再找一个专家做最后鉴定。结果编辑部还真又找了个专家来审我这篇文章,最后这位专家给出了修改后发表的意见,要求增加理论假说。这次修改好后上传,没多久就通过终审,收到录用通知了。 通过这次投稿经历,不得不说从中学到了很多,而且有些专家指出的错误以后肯定不会再犯了。资源科学的外审专家有不少还是很认真负责的,虽然要付300元的审稿费,但是能学到东西还是蛮值得的。写到这里突然感觉都是自己在发牢骚,一些流程性的东西大家根据我上传的审稿流程,结合我以前的帖子应该也能大概了解了,这里就不啰嗦了。
最后有个重要信息要告知大家,自2015年编辑部开始采用新编辑系统后,效率明显下降,我一同学2015年4月中旬投稿,外审至今还未完成。这在2014年时很难想象,我当时外审没有超过一个月的。